大清,坑你没商量 150.四镇只知内斗急 阁部犹梦借清兵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庐州总兵黄得功,字虎山,辽宁人,出身行伍。

  他自少从军于辽阳,并因战功而不断晋升。

  崇祯年间长期在南直隶江北、河南一带同张献忠、革左五营等部义军作战,升至庐州总兵。

  明亡前夕随马士英平定河南永城叛将刘超,论功封为靖南伯。

  黄得功算是四镇之中唯一的忠臣吧,但也是骄横跋扈,老子天下第一,谁的话也不肯听的主。

  最后一位,扬州总兵高杰,就是那位偷了李自成老婆,跑到明军贺一龙贺疯子那里去的,李自成的亲兵卫队长。

  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同乡,原先是李自成的得力部将,绰号翻山鹞子。

  李自成最早的妻子韩氏本是娼妓出身,韩氏后来与县役盖君禄私通,被李自成杀死。

  李自成成为农军首领后,掠得邢氏为继妻。邢氏不仅貌美,且“勇武多智,兼掌军资”。

  邢氏本是良家女子,被李自成抢到军中,硬逼着给他当老婆的,并不喜欢瞎了一只眼的李自成。

  邢氏替李自成管着仓库,分发物资,

  高杰做为亲兵队长,经常会去领物资。

  也不知怎么的,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勾搭到一起去了。

  很快,两个人生米煮成熟饭,这要是让李自成知道,他们就别活了。

  一不做二不休,高杰干脆带着邢氏及一帮亲随跑了,投降了贺人龙,被授予游击之职。

  高杰后来多次参加了对农民军的追剿,累功升任总兵。

  李自成进军北京,明朝武将大批归附。高杰因为和李自成有“夺妻之恨”,不敢投降,率部由陕西经山西、河南怀庆一路南逃,后来归附了凤阳总督马仕英。

  不难看出,这四位总兵(实际他们已经是统领总兵的重臣了),出身、履历各不相同,又都是谁也不服的主,凑到一块抵御清军,若有个如李自成或者王烁一般,武艺超群,能镇住他们的统帅,这四位还真没一位是白给的。

  可偏偏统帅他们的,是文质彬彬,连重话都不会讲一句的史可法史大人。

  在这位史阁部的统帅下,让这四位自以为是,残暴蛮横惯了的家伙联合起来抵抗清军,简直就是笑话!

  1645年4月,多铎率满汉大军十五万,分别从山东、河南、湖北,南下东进,沿运河、长江,从东、中、西三路,对南明政权发动攻击。

  泗州总兵刘良佐率先投降,淮安总兵刘泽清也不甘落后,不战而降,使清军兵员顷刻增加到了声势惊人的四十万。

  5月13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

  坐镇扬州的那位督师大学士,史可法史阁部,面对清军和他原来的部下,现在已经投降清军的原南明军队的进攻,竟然一筹莫展,只知道拼命催促各地派援兵,可谁肯听他的呢?最后只能死在扬州了。

  这位史阁部确是南明忠臣,至死不降。但他也仅仅是一个不畏死的忠臣而已。

  正所谓时事造人。史可法被几十万清军围困在扬州,无路可逃,被俘不屈而死,落一个英烈美名。

  这个命运,对他来说,应该是死得其所,相当不错了。但凡这位史阁部死不了,估计其留下的名声,也不会比马仕英好到哪里去。

  多尔衮进关的时候,史可法任南京留守内阁兵部尚书。按大明两京制度,朱由崧在南京即位之后,当任命史可法为首辅大臣。

  但将朱由崧推上皇帝宝座的,是马仕英和江北四总兵。

  弘光帝朱由崧上台之后,宠信马仕英也是情理使然。在以后的党争中,史可法被排挤到江北督师,也不奇怪。

  关键是这位史阁部,有没有督师的才能,哪怕如袁崇焕督师一般,也好啊。

  清军击败李自成,占据北京,史督师那是拍手叫好,击掌相庆啊,从此认定满清就是大明的救星。

  “借虏平寇”,即借清兵剿灭李自成,可谓“借刀杀人”。

  这位史可法史阁部,正是这一政策的发起者、支持者和执行者。屡次催促朱由崧派使节与满清接触,甚至让使者携带重金去贿赂满清,商议联合消灭流寇的事。

  殊不知,唇亡齿寒啊!

  当时就有明白人提醒史可法,当年北宋联合大金灭辽,结果辽倒是灭了,北宋也完了,徽、钦二帝也让人家掳去坐井观天去了。

  到了南宋,还是不长记性,又联合蒙古灭金,结果就不用说了,大宋从此消失,半壁江山都没了。

  此番咱们联合满清灭大顺,会不会重蹈大宋的覆辙啊?

  当时也不知道这位饱读诗书的史大人是怎么想的,竟然对这个提醒无动于衷。

  正是史可法和马仕英之流鼠目寸光,推行愚蠢的“借虏平寇”政策,才导致了南明弘光政权的迅速覆灭,这个他是推托不了责任的。

  清军进北京的时候,连多尔衮自己都说:“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

  可见,那时的多尔衮根本就没有占据华夏所有土地的想法,但能和金国一般,占据黄河以北,他也就满足了。

  正是史可法和南明政府的这种愚蠢的绥靖政策,让多尔衮看到了可以将中原势力各个击破,夺取整个天下的可能!

  当初清兵追击李自成,十几天里,在河北两次与大顺军激战,迫使其退入山西。

  李自成的大顺军也不是泥捏的,清兵与其酣战数场,也是十分劳顿。

  大顺原来占据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已经处于群龙无首的力量空白区,好多原来的明朝势力反扑,立刻就颠覆了大顺政权。,

  这个时候,如果史可法有复国之心,派明军北上,收服中原如探囊取物。

  只可惜,华北在混乱中等来的,不是明军,而是休整好的清军。

  南京那位史大人竟然从六月到十月,在这么长的空白期里,手握重兵而毫无做为!

  到11月,清军开始南下,迅速占领了河北、山西、山东以及河南大部分。

  即便是这个时候,清军的主力还是集中在潼关和山西北部,与大顺军作战,华北依旧空虚,史可法仍有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

  然而,这位史督师,作为南明手握重兵的军事长官,却一直龟缩在扬州,坐等“借虏平寇”。

  悲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