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170.假传王命骗豪格 忘了满清有发辫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在汉中抢到了粮食,心中不慌,豪格大军行军也变得拖拖拉拉,两天的路程走三天还走不到头。

  如果他能按正常速度行军,王烁根本就来不及在褒谷建立防线,只能在斜谷阻击他。

  没有战略纵深,多层阻击,五万西北军恐怕还真没法拦住二十万清军,那就只能和当年在西宁城下一样,硬拼了。

  这日清晨,天气晴朗,豪格大军在山谷中露宿一夜,冬末春初,这天气就算不下雨下雪也冻的够呛。

  早上,大家收拾了起来,活动活动被冻的麻酥酥的手脚,匆匆吃点干粮,开始赶路。

  士卒沿褒水两侧,排成两列纵队,长长的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谷,延伸出去足足有二十里地,要是从高处往下看,就像足了蚂蚁搬家。

  豪格骑着大花马,走在队伍中间。晚上山谷里寒风呼啸,四处豺虫不时嘶吼。

  他已经养尊处优习惯了,不似小时候在赫图阿拉老城,什么苦都得吃。

  虽然搭了帐篷,他依旧没有睡好,此刻就在马上打盹。

  队伍走了一会儿,突然停下来不走了。

  他也不奇怪。这种破山道,碰上个塌方,四周山上泥石流滚下来,阻塞了道路,就得停下来先通路。

  他正要下马找地方晒太阳睡回笼觉,星讷从前边过来了,告诉他,前面出现了军队,不知是谁的队伍,把路给堵上了。

  这大清都快把整个天下打下来了,谁有这么大胆子,敢拦爷的路?

  还没来得及叫人去打探,谭泰来了,说前面挡路的队伍说,他们奉皇叔父摄政王之命,在此转告肃亲王,让他率军回去,出陈仓道,进攻陈仓,不可胆小抗命,避战回西安。

  豪格一听就急了,大军粮食都吃差不多了,这要是回去,还不都饿死在半道上?

  他大声道:“这怎么行?我去和他们解释。”说罢催马前行。

  星讷拦住他道:“王爷您先别急。我怎么觉得这事儿不对呀?九王爷是个聪明人,他应该知道我们是真没粮食了,不可能下这种稀里糊涂的命令啊。”

  豪格没好气道:“他就是看着我活舒坦了心里不得劲!有什么不对?这里都是咱们的地盘,除了自己人,谁还敢拦阻咱们二十万大军?”

  谭泰也觉得不对,说道:“王爷您先在这呆着别动,我去前边看看。”说罢打马向前去了。

  王烁过去从历史书里,是知道多尔衮和豪格不对付的,最终把豪格整死了。

  他突发奇想,先给他们上点眼药,没准豪格还真会相信他的谎话,去陈仓道碰李岩去呢?

  其实,他就为拖延时间。时间拖的越久,李岩离这里就会越近。

  他这一招还真管用,听说他们是奉多尔衮的命令阻拦他们前进,豪格的前锋营还真听话,原地立住不动了。

  谭泰赶到前面,看前方山口处设置了壁垒,壁垒后面和山坡上,站了不少士卒。

  那时候王烁的军队还穷,置办不起自己的服饰,穿的依旧是大明士卒的服饰。

  同样,多尔衮也不富裕,投降他的汉军又多,他也置办不起服饰,仍旧叫他们穿原来的装束。

  所以,从士卒服色上,谭泰还真分辨不出对方到底是谁的部队。

  可是,王烁忘了一样,他的军队没辫子。

  清军进入中原之后,各色汉军投降甚多。服饰暂时不能统一,就是靠辫子区分敌我。

  有辫子就是自己人,否则就是敌人。所以,清军陷阵,往往是光着头不戴帽子,以区分敌我。

  王烁忘了这个,谭泰却没有忘,也不能忘。天天跟汉军打仗,忘了岂不成不分敌我,打乱仗了?

  看对方都戴着帽子,谭泰心中更加疑惑,让士卒向对方喊话,把帽子摘了,以分敌我。

  这下王烁傻了,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但插科打诨,无中生有的本事,是他在现代练的最熟的功夫。

  他吩咐手下,能露馅的事就保持沉默,不回复对方,让对方去猜。

  这就跟开记者会,答记者问一样,不能回答的就顾左右而言他。

  反正他没说自己是对方的敌人,你认为我是敌人你就进攻,你拿不准咱们就拖,最好拖到李岩从后面来了。

  这下谭泰还真有点犯难。如果对方不是敌人,而是受了多尔衮的命令,故意不显露身份,坑肃亲王,自己这边一进攻,那就等于是打自己人。多尔衮给他们扣个造反的罪名,不光把豪格坑进去,自己也得跟着倒霉。

  正在犹豫,鳌拜从后面上来了。谭泰把情况和自己的担心对鳌拜讲了。

  鳌拜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我军处于峡谷之中,地形不利。在此迁延,万一被敌军包围,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况且,天下未定,四方未平,摄政王即便有不利我之心,又岂能致国家社稷于不顾,致我等二十万大军于死地?此必是敌军无疑。

  即便对方真是奉了摄政王的命令,那摄政王这么干也不对。”

  鳌拜胆子大,不怕得罪多尔衮,谭泰可没这胆子。但鳌拜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大军这么着给堵在这狭长的山谷里,还是相当危险的。

  可万一鳌拜猜错,对方确实是自己人,有多尔衮的命令怎么办?

  思想半天,他还是决定派小股部队,先试探性进攻一下。

  如果对方是自己人,定然会首先表明身份;否则,对方下杀手杀他进攻的部队,则可以证明对方是敌人无疑。

  即便对方是自己人,也是对方先杀了他的士卒,将来多尔衮追究起来,也有话说。

  于是,他吩咐一个参领,让他带一千士卒前进。先不要动武,就说奉命拆除对方设的路障,看对方如何反应。

  如果对方攻击,就赶紧往回跑。如果对方没反应,就过去真去拆除路障。

  他则亲自率领三千士卒,跟在那一千士卒身后不远。

  对方进攻杀自己士卒,他则掩护那一千士卒撤退;若是对方允许那一千士卒靠近,他则带着这三千人也冲过去,一举捣毁路障,让身后大军前进。

  等大军冲破对方防线,再找对方领军将领询问,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烁见敌军分两个梯队向自己的防线过来,兵力前少后多,也猜到对方是先礼后兵的意思。

  但敌军一旦接近,他这面肯定露馅。

  看看拖不下去,他下令射杀进攻的清军。

  褒斜道阻击战,就此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