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217.思报国不顾兄弟情刺墨青以此明心迹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李定国的勇猛善战在大西军是出名的,对待部下更是亲如兄弟。

  孙可望在贵州学大老张,施行高压政策,对手下也是残暴异常,违犯他的军法,往往就被施以酷刑。

  两下里一比较,大家当然愿意跟着李定国混。

  就在李定国南下勤王的关键时刻,刘文秀见老大老二真要干架,就劝了孙可望几句。

  出川这段时间,他也看明白了,孙可望囚禁永历,杀人家大臣,确实有点过分了,就劝他还政于永历,和李定国和好算了。

  不料,这句话惹恼了孙可望。他怀疑刘文秀变心帮李定国了,立刻把他抓起来,派大将马宝押解刘文秀到云南看管起来。

  前段时间,孙可望趁李定国出滇去湖南抗击清军,派亲信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率兵进驻云南,镇压了支持李定国的势力,此时云南已经成他的地盘了。

  毕竟他和刘文秀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他还是不忍心杀掉刘文秀。

  接着,他就把刘文秀的军队给整编成自己的军队了。

  刘文秀有十万部属,为人在四兄弟里面也是最善良,最老实的一个。

  孙可望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刘文秀部属的不满,也让大家都觉得老孙快变老张了,不由都一个个战战兢兢,心下怀忿。

  这个孙可望,还真有大老张“不作不死”的气魄,李定国都要打到家门口了,他还有功夫作死。

  李定国从长沙起兵,一路走娄底过邵阳直奔怀化。

  孙可望部署在边境的守军,听说李定国到了,根本没做像样抵抗,逃的逃降的降,连守将关有才、刘镇国都跑了。

  孙可望此时在贵阳还有十万精兵,仍打算和李定国一战。

  可就在这时候,云南那边出事了。

  刘文秀不是被押到云南去了吗?他平时为人和善,不管是不是自己属下的弟兄,都和大家处的不错。

  见刘文秀给马宝押到云南来了,云南的守将当然就问是怎么回事啊,咱们大王爷怎么把三王爷您也给关这儿来了?

  刘文秀就把贵州那边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和大家说了。

  大家也觉得老孙这事办的太荒唐了。平时弟兄们小吵小闹也就算了,连本事那么大的二王爷都知道忠心朝廷,抗击外族入侵。

  您可倒好,国家都要亡了,您还惦记着当大西皇帝,这不作死吗?跟着他混,早晚咋死的都不知道!

  刘文秀借机劝说大家支持李定国,大家就打算答应。可是,大家也怕李定国因为他们帮着孙可望把他的云南给抢了,不容纳他们。

  刘文秀就写一封信,把云南的情况告诉李定国了。

  李定国一听,我进军贵州,不就是为了大家共同扶保大明,不再自相残杀吗?你们愿意帮着我实现愿望,我求之不得,怎么会算旧账呢?

  他就写一封信,发毒誓绝不旧账重提,大家聚到一起,反清复明,还是好兄弟。

  这么着,云南重新归附李定国,云南诸将一起起兵,帮李定国攻打孙可望。

  连自己亲信都反了,混到这份上,也该清醒清醒了。

  孙可望随死了大老张,醉死不认那壶酒钱,作的在四川呆不住,还不承认,还要说是出川打鞑子。

  孙可望也一样,云南、湖南两面打他,他还是不服软。

  到这时候,李定国还是不愿意看到大西军自相残杀的事发生,他写信给孙可望,重申他只要尊重皇帝,还政于永历,他可以不计前嫌,仍认孙可望是他的大哥。

  孙可望不肯投降,贵阳肯定守不住,那就跑吧,他打算跑到广西去。

  他去广西而不选择重回川南,主要是考虑广西东面有李成栋,将来两个人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李定国。

  如果还是不行,实在没处跑了,从广西、广东一带还可以出海,反正不能让李定国逮着。

  但这时候,郑成功已经接到了李定国的书信,出兵攻打广东,李成栋自顾不暇,估计也没功夫搭理孙可望。

  临从贵阳出发,孙可望愣是没忘了永历,他让看守永历朝廷的白文选带上永历朝廷,一起跟着他去广西。

  你李定国不是要救永历吗,我就是让你救不成!哎,走到哪里,我就把皇帝带到哪里,我死他也别想活着,看你有什么办法!

  你想的挺美,可你这为人办事不地道。白文选早就瞅孙可望不顺眼,不打算跟着他混了,就编个理由,“舆徒不集”,就是说永历这帮君臣老是集中不起来,没法立刻启程,拿这个搪塞孙可望,拖延时间等李定国来呢。

  李定国快打到家门口了,孙可望顾不上永历了,带着大军匆匆逃离贵阳,往广西去了。

  1649年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至安龙,于永历帝相见,君臣相抱持痛哭。

  永历经历了李成栋和孙可望两个混逑,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在被称作大殿的一间稍大点的房子里,永历君臣算是和李定国正式相见。

  “大殿”上,待李定国行参拜之礼已毕,永历道:“朕等君臣受困于此,胆颤心寒,盼卿久矣!那孙可望残暴无道,擅杀朕之肱骨,视朕如无物,无视君臣之节,虽董卓亦不过如此也!

  今卿千里来援,救朕君臣出水火,朕已感卿之忠义矣!

  然朕受惊多日,终不得释怀。朕君臣文人居多,统兵复国,惟赖卿而已。

  不知卿欲为宋之岳武穆乎,抑或思做汉之曹魏王?卿今可以实相告,以宽朕心哉!”

  您是要做岳飞呢,还是曹操?您早告诉我得啦,别让我猜闷,成吗?

  闻听此言,李定国虎目含泪,“唰”的一声脱掉上衣,转过身去,背对着永历跪下,大声道:“臣是何人,陛下只看臣背上所刺墨青,自当明白!”

  永历和诸大臣看去,只见李定国背上刺着四个大字:尽忠报国。

  永历哭了,三步并作两步,跑下台阶,也跪下来,一把保住李定国的后背,嘶声泣道:“大明得此忠臣,老天终于开眼了!”

  李定国回过身来,君臣相拥,再次痛哭失声。

  在一旁站着的大臣们,也都用手抹着眼泪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