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285.满清定下绝户计 西北忧虑武器少
作者:老余1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鳌拜是现在济尔哈朗可以指望的重要将领,连他都失去了对抗王烁西北军的勇气,济尔哈朗不由大失所望。

  看来,这大清江山,危险了。

  这时候,范文程发话了,他问鳌拜道:“以鳌将军看来,咱们退到辽东,就一定可以阻止王烁的进攻吗?”

  鳌拜一愣,是啊,退到辽东去,王烁没准儿就会跟到辽东,可辽东是老家呀,咱们地形熟,一定会想出对付王烁的办法。

  范文程看鳌拜的样子,笑道:“我知道,鳌将军是说,辽东是咱们老家,咱们占有地利、人和,加之王烁千里征战,给养难以保障,咱们获胜的把握大,是吗?”

  鳌拜听罢连连点头,他就是这意思,可是他文化水儿少,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

  范文程接着道:“鳌将军所虑亦不无道理。论平原作战,咱们现在是劣势,且军队中蒙古、朝鲜、汉人都有,人员混杂,不似当年的八旗军。

  在这大平原上,咱们的军队一旦被西北军突破,立刻就会溃散。

  到那时,咱们的军队打没了,恐怕北京,辽东都无法防御,还请摄政王殿下三思!”

  济尔哈朗脸色难看,半天方问道:“范大人的意思,是鳌拜的主意对了?”

  范文程惨然一笑道:“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还是有必要。但也没有必要立刻就如此办理。

  咱们还有七十万大军,在中原足可与王烁一战。只是,鳌将军顾虑的也不可不防。

  咱们可以步步为营的抵抗,抵抗的时候,尽量保存自己,更不可溃散。如此步步消耗王烁的实力,何时王烁攻击不动,就应该是咱们反击的日子了。

  这一年来,咱们善待中原百姓,百姓民心已大有改善,不会随意造反,跟随王烁。

  老臣觉得,只要摄政王应对得当,中原还是可以保住的。”

  济尔哈朗听了,许久没有言语。他已经明白范文程的意思了。

  做退回辽东的准备,同时在中原消耗王烁军队的实力。

  内阁会议之后,他赶去紫禁城,对顺治皇帝和大玉儿详细汇报了诸位内阁大臣的意见。

  大玉儿还是知道范文程是老成持重之臣的,她没有说自己的看法,而是问济尔哈朗道:“我是个妇人,打仗的事不懂的,还是要听您的。摄政王打算如何应对王烁呢?”

  济尔哈朗道:“臣在来皇上这儿的路上,仔细琢磨了范章京的话,他是对的。

  臣打算分两步走。

  第一步,征召民夫挖战壕,建防火枪防线。先以臣大本营真定为中心,一直往南到黄河,每五十里建立一道半圆壕沟防线。

  壕沟用来抵御火枪枪子,骑军在后,步军在前。

  待敌军接近,步军先以弓弩射散敌军,然后骑军冲锋,定可杀伤不少敌军。

  待步军撤至下一道防线,骑军亦迅速撤离。

  如此步步防御,直至真定失守。

  巽亲王满达海在山西,亦须自黄河至真定,利用山势,选避让火枪子之法,建立层层防线,步步为营,退至真定。

  如真定危殆,则走第二步。

  那时,皇上和圣母皇太后可先行退回辽东,同时,将中原汉人,都强行迁入辽东,不走就杀,一个百姓也不留给王烁!

  咱们辽东本就地广人稀,咱大清入关之后,大部臣民也随之迁入关内。

  如今,关外盛京四周都百里无人烟了。咱们把百姓迁到辽东,才可生产粮食、器械,以供应咱们的军队与王烁抗衡。

  待圣驾转回辽东,臣再以北京为中心,建第二道防线,层层设防,阻击王烁,直到不支,亦退入辽东。”

  大玉儿仔细思考了济尔哈朗说的办法,似乎觉得有些不妥,却又不知不妥在何处?

  她问道:“退入辽东以后,摄政王打算如何呢?”

  济尔哈朗半天不语,最后一咬牙道:“仍旧如中原一般,层层抵抗,直到回到赫图阿拉。如若仍不能阻止王烁前进,臣只有以死以谢皇上与圣母皇太后信任之恩了!”

  看来,除此之外,济尔哈朗已经黔驴技穷,再无他法了。

  这回,轮到大玉儿不出声了。

  许久,大玉儿似是下定了决心道:“即便退到赫图阿拉,摄政王也不必灰心,咱们还可以退到更远的山里去,退到通古斯去!

  北边离着天边还远着呢,他王烁再有能耐,也不能把咱们赶尽杀绝!

  叔叔不必灰心,我们母子就全依靠叔叔啊!叔叔当保重身体,与王烁周旋到底才是,再不要提死字。叔叔没了,要我们母子依靠谁呢?”

  说罢流下泪来。

  济尔哈朗想想大清的现状,也不由心中生出无限悲凉,老泪纵横,跪下叩首道:“皇上跟圣母皇太后保重!臣再不说死字!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在,王烁就休想灭了我大清!”

  济尔哈朗在黄河以北大动土木,修建防线,调动军队的情报,很快传到了西北政府这里。

  宋献策在地图上将济尔哈朗修筑的所有防线一道道都标注上,然后就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

  济尔哈朗的这个办法,确实可以抵挡住火枪军的进攻。

  士卒藏在壕沟里,火枪远了打不着。近了,清军的弓弩就可以用上了。最终,双方被迫打近搏战,西北军的火枪优势就没了。

  王烁在电视里看过现代战争,他的主意是先用大炮轰,把战壕都轰烂,让清军无法在战壕中存身,然后再让火枪军前进。

  王烁搞的那个50灭夷炮,相当于现在120口径的榴弹炮,大炮后膛加装助推*发*射*火*药*块,还可以打的更远。

  问题是,那得需要多少炮弹才能把这一层层的壕沟全给轰烂啊?

  还有,因为限于生产能力,现在只配备了五个火枪军,五万余士卒,其余还都是骑军和冷兵器部队。

  靠五万火枪军,能够战胜七十万清军吗?显然不能。

  王烁也知道,他现在打的这场战争,不能和伟人的解放战争相比较。

  解放战争是老蒋武器先进,伟人越打越富,现在恰恰相反,炮弹、大炮、火枪,本身数量严重不足,随着战争深入还会越打越少。

  想不付出重大代价就把满清干趴下,恐怕无法做到。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