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的决意之晓的水平线下 本世界观下的中国和世界近代史
作者:远野织的小说      更新:2019-06-30

  本段是对本世界观及剧情中的中国的简单介绍。虽然基本地理条件都类似,但是历史中的一些拐点却使得这个世界的亚太地区比地球的更加百家争鸣。同时也是由于这里中国、印度的强大,才会出现了后面欧洲列强在深海栖舰之乱期间竞相“讨好”中印日澳四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局面。

  这个世界的中国在历史上第一个重大的分歧点是:明英宗时代把持朝政的,并非王振,而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将军王晋海。在此人的指挥下,明军三次北伐,把瓦剌打得一蹶不振,几乎亡国,当然也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王晋海死后,于谦成为首辅,大规模铲除王晋海的党羽,但并未遏制明朝的扩张主义政策。明朝在此后的二百年间逐渐征服了整个南疆地区,并数次迫使鞑靼称臣。

  倭寇兴起后,明政府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海上,大举造船和改制欧洲火器,终于在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之前先行一步,夺取种子岛并发动了对日战争,史称壬辰海战。海战的结果是日本海军遭到重创,九鬼水军和丰臣水军全灭,但明海军也损失严重,遂改变强攻政策,扶持德川家康取代丰臣秀吉。经此一战,西葡均承认明帝国为远东地区唯一霸主。

  取得了日本的铁甲船和朝鲜的龟甲船图纸后,明政府本来打算就此继续研究海军技术,并在半个世纪之内重启下西洋运动。四十年后的17世纪中叶,一个特别的机会——1643年明朝派往暹罗庆祝新王上位的特使在宾馆被杀害——使得明政府以此事为借口挥师南下,消灭了暹罗新王。此后,由于暹罗王年轻无子,明政府顺理成章地把暹罗并入其版图。

  但是,明政府在咖喱洋(印度洋)方面的扩张引起了法国和尼德兰的警觉。法国从其殖民地缅甸出兵攻打暹罗西部,尼德兰则趁明帝国海军主力与法国远东舰队交战之机,夺取了福尔摩沙诸岛。印支战争在战术上应该说是明军的失败,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意外地对明帝国有利——英国克伦威尔政府趁法国殖民军忙于对付明军、全线压上之机,袭击了法国远东殖民地的后方——法属孟加拉(孟加拉东部)和缅甸,腹背受敌的法军不得不撤退,甚至最终连缅甸都没能保住,不得不撤回吉尤姆岛(尼科巴岛)。

  明政府的胜利只持续了不到三年——新兴起的后金帝国借明朝陆军主力陷于暹罗之机偷袭山海关,明思宗自杀,其子朱慈烺在南京继位,史称南明王朝。由于后金帝国的闪电战十分成功,南方的明王朝主力军甚至没来得及得到消息,反倒没有给英军留下进攻的机会。

  南明王朝并没有急于夺回北京,在稳定政局、保住黄土高原一线后,南明王朝继续积蓄力量发展海军,并于17世纪末在兵部侍郎郑经的率领下成功收复福尔摩沙列岛,重新改名台湾府。而在北方俨然成为中国正式政府的后金王朝却在向西、向南两场战役接连失败之后就此止步,既无意于消灭南明政权,也不愿大规模生产和改进火器,逐渐在综合军事素质上落后于南明。

  一般认为南明此时若倾全国军力反攻晋绥,应可成功收复京畿,但南明此时的注意重点却放在了海上。一场吕宋之战,南明意外地输给了已经不成气候的西班牙,但却也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西班牙产的欧洲最新式风帆战列舰。此后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南明的海军已经不逊于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大多数国家。香洲都督黄坚率领的三次下西洋,不仅得知了大英帝国的强大、使荷法西葡诸国深自忌惮,同时也顺利夺取了当时已经落入尼德兰手中的吕宋岛。同时,接受了英美文化的明中宗朱简爠不顾言官反对,开始在国内大兴改制运动,造轮机、设报馆,从各个方面来看甚至比扩张到中国以北的俄罗斯帝国更加近代化。

  时代也很快给了朱简爠一个这样的机会——改制运动结束后四年,欧洲战争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英国外交官、著名的卡斯尔雷勋爵在筹备维也纳会议时,向代表东道主奥地利的梅特涅提议邀请中国的使节也参与这场会议。会议因此而迟开了接近一年,但是这个等待确是有价值的——与会的明帝国“外交官”正是年轻皇帝朱简爠本人。由于明中宗的大胆举动——当然,或多或少也是因为对时任首辅陈烙的信任——令决定当时世界局势的组织“神圣同盟”又多了一个重要的成员。朱简爠也在这一次会议上见识到了欧洲的近代政治礼节,回国后立即顺应时势,把外务部从礼部中独立了出来,且只对皇帝负责。

  此时与欧洲各大帝国的神圣同盟才刚刚生效,似乎没有理由与它们作战,但没有缔结协约的国家就能随便打了。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七年,南明暹罗水师挥师进攻荷属安达曼群岛(即除了吉尤姆岛和大安达曼岛之外的安达曼群岛),南明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水师出现在世界面前——在龟甲船时代便已经有所构思、但苦于重装甲航速过于缓慢而未有发展的计划,随着蒸汽轮船的发明而得到了解决。被称为“铁甲舰”的第一代现代战列舰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尼德兰远东舰队几乎被一战全灭。第三次利兰卡岛战争,是明中宗中兴之路的最后一笔。

  须知,此时南明帝国和俄国已经是名义上的同盟,而被已经两大国夹在中间的清帝国依然感觉良好不思进取。终于,在第三次利兰卡岛战争结束之后20年,俄国与南明帝国达成了秘密协议,两国沿绥芬河东段-乌苏里江-黑龙江-石勒喀河一线为界,瓜分了占据满洲和蒙古几乎二百年的后金(清)帝国。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欧洲诸国也在不断发展海军技术,而且比起“双头鹰”的南明帝国,欧洲的主要国家因为大陆已经无地可抢,比南明王朝更加积极。瓜分清帝国之后不到两年,第四次利兰卡岛战争中,法国远东舰队小胜一筹,重新夺取了中属安达曼群岛。但是,南明王朝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被打败的。23年后,南明王朝挟更加先进的主副炮混装、更携带有舰底鱼雷的战列舰,在第六次利兰卡岛海战中大获全胜,不但一举全灭了法国远东舰队,更是把包括吉尤姆岛在内的全部法属安达曼群岛收入囊中。随即,仅仅作为近海警戒舰队的北海水师又借口在“黑船来航”事件中保护属国日本为由,在第四次吕宋战争(由于真正开战的地点距离美国的殖民地冲之岛列岛还很远,故而一般并不列入一系列吕宋海战中,而是按照开战导火索称为日本战争)中与美国太平洋舰队打成平手。“天威级”战列舰,被认为是前无畏级战舰与铁甲舰的分界线。19世纪末,南明帝国甚至主动挑起了第七次利兰卡岛战争,并且把这个古国锡兰从世界第一海军大国英国的手中夺了过来,风头之劲,可谓一时无两。

  不过南明王朝的活力也就到此为止了。英国在第七次利兰卡岛战争中的失败促使了印度大起义和无畏级战舰的形成,而仅仅在13年后,南明北海水师竟然已经不敢在琉球王位继承战争中向日本建立不到半个世纪的“联合舰队”挑衅,坐视其夺取了种子岛和奄美群岛。随即,证明南明海军衰落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第八次利兰卡岛海战中,立国区区15年的印度民族社会主义共和国竟然在正面海战中击败了南明缅甸水师两大主力舰队(南洋水师、西洋水师)之一的南洋水师,而且是彻底全歼!消息传到国内,本来就对明帝国持续六百余年的砖制统治不满的新兴士绅很快发动了革命,推翻了明王朝。

  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并非为自由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所掌握。群龙无首的国内各种派系纷纷而起,中国陷入了长达26年的内战。在此期间,不仅失去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和对西藏、朝鲜的宗主权,边界更是被俄国、印度、日本各种蚕食。

  直到20年代的世界规模“大革命”运动结束后,在1937年,中国国民大会党(梅主义)和中国社会民主党(恩主义)组成的联盟终于击败了大大小小十余个政党和军阀,统一了中国(此时尚不包括疆藏地区)。随即,中国国民大会党主席周凯平说服了社民党的领袖们,将权力转让给周凯平30年。周随即开始了这为期30年的“魅力政治”,并立即在接下来的两场边界战争中夺回了乌梁海地区和新疆地区。不过,接下来的中印战争和中日战争却并未能大获全胜,青藏高原和朝鲜半岛各自重新立国,算是对交战双方都不胜不败的结局。

  接近30年后的1966年,自知时日无多的周凯平亲自主持了立宪会议的召开,在中国宪法正式颁布的前夕逝世。而事实证明这一场政权的交接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中国的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资本均得到了完全的保持。在十年后,中国在与俄韩联军的边界战争中重新夺回了图们江到绥芬河东段的广阔地区。

  如今的中国,正在一边蓄积实力以图韩藏,一边持续不断地强化军事科研力度。在美国情报机构的威胁评级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军事实力则仅次于美国和俄国而居第三位。

  ※※※※※※※※※※※※※※※※※※※※※※※※※※※※※※※

  1607第一次印度战争

  1609英国在印度战争中击败葡萄牙,夺占印度全境

  1639明军借特使被杀事件攻击暹罗,史称暹罗战争、战争很快获胜但引发法国、荷兰不满,纷纷出兵干涉,引发印支战争

  1641英军趁法国与明军交战之际出兵缅甸,法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放弃孟加拉,退回至利兰卡岛,印支战争以明军胜利告终

  1642英国革命爆发,第一次殖民地大起义(印、澳、南非、埃及)爆发,但很快被镇压

  1643后金借印支战争之际机突破山海关,北京失守,明朝中央迁至南京,史称南明王朝

  1650s俄国势力扩张至西伯利亚

  1650s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完全统一阿拉伯半岛

  1688光荣革命

  1696南明王朝夺回台湾

  1702第一次吕宋战争,南明败于西班牙

  1706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帝国夺取巴尔干半岛和东欧诸小国

  1708第二次吕宋战争爆发,荷兰击败西班牙,夺取菲律宾诸岛

  1710苏伊士运河战争,确立了英土沿新运河而治的构局

  171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56英法七年战争爆发

  1763七年战争结束,魁北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落入英国手中

  1775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83美国和加拿大分别独立和自治

  1789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4南美独立运动开始

  1803拿破仑战争开始

  1809第三次吕宋战争,南明迅速夺取吕宋岛

  1810第一次利兰卡岛战争,法国重创英国远东舰队但未能登陆印度本土1811中国改制运动

  1813第二次利兰卡岛战争,荷兰远东舰队遭英军重创

  1815拿破仑战败,英、俄、奥、普、土、瑞、法、西、中“神圣同盟”成立

  1822第三次利兰卡岛战争,南明夺取荷属安达曼群岛

  1827俄土一年战争爆发,俄国夺取罗马尼亚并扶持匈牙利独立

  1829俄普瓜分波兰

  1830路易·菲利普·波旁开始立宪改革

  1840俄清战争爆发

  1842朝鲜重新独立,中俄瓜分后金

  1844第四次利兰卡岛战争,法国夺取安达曼群岛

  1847第五次利兰卡岛战争,英荷联军击败法国远东舰队

  1848欧洲大革命昙花一现,奥匈合并,澳大拉西亚和平独立

  1849意大利统一战争开始

  1861普丹战争

  1862第一次中东战争,阿富汗斯坦独立

  1861—65美国南北战争

  1866普奥战争

  1867第六次利兰卡岛战争,南明夺回安达曼群岛,法国在东南亚失去全部殖民地

  1868美荷战争,美国夺取冲之岛

  1869日本战争,美国承诺不再干涉东亚局势,日本维新

  1870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义,德意志帝国建立

  1882第二次中东战争,伊拉克独立

  1894第七次利兰卡岛战争,南明夺取利兰卡岛并恢复锡兰岛之古称

  1895印度大起义,印度民族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

  1904日俄战争,俄国夺取库页岛

  1907琉球王朝绝后,南明试图吞并,但被日本插手,奄美群岛被日本占领

  1910第八次利兰卡岛战争,印度全灭南明南洋水师,夺取锡兰岛和安达曼群岛并恢复利兰卡岛之称

  1911中国革命爆发

  1914第三次中东战争

  1919日本趁机夺取琉球群岛北部

  1920德(瑞)俄战争爆发

  1921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希腊、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独立

  1923奥匈帝国战争爆发,匈牙利脱离奥地利

  1924德国和俄国社民党人同时发动革命,两国帝制均被推翻,苏维埃起义在俄国失败

  1925因一半的加盟王国已不再是王国,国际联盟取代神圣同盟

  1931第四次中东战争,波斯革命

  1937中国国民大会党统一中国中东部(不含疆藏),主席周凯平开始长期的开明砖制统治,加快改革速度

  1939中俄边界战争,中国成功防卫唐努图瓦

  1945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国夺回西域部分

  1949第一次中印战争

  1962朝鲜王朝绝后引发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和日本均未能控制朝鲜,大韩民国成立

  1966周凯平启动宪政改革,同年逝世

  1976中韩边界战争,中国夺回图们江出海口

  1980瑞俄冬季战争,俄国夺取摩尔曼斯克

  1990非洲独立运动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