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的决意之晓的水平线下 第五话 天宝遗事
作者:远野织的小说      更新:2019-06-30

  若亨·约安尼斯这句简单的话立即把睡眼惺忪的z1z3炸了起来,连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经历过多久的她们还真想听听老前辈的见解。

  “大致的政权更迭和战争态势我已经知道了,只需要作出你想做的评价就行。”在石勒苏益格-荷斯坦做出回答之前,年轻提督又补了一句。

  “如果作为一篇评论文的话……我觉得,标题可以这样写。”如今身穿一身纳啐制服的前弩级战舰静静地露出一个苦笑,“《兵是好兵,王是愚王》。如果道路都已经被决定了是破灭之路,战斗得再努力也只是减缓一下这个过程而已……”

  “……请详细些说。”若亨·约安尼斯透过后视镜扫了一眼变得不安起来的两个小学生,继续问。

  “从地图来看,德国是不适合发动大规模战争的。”石勒苏益格-荷斯坦首先下了一个断言,“位于欧洲大陆的中部,东西南北都有他国,能够把三个方向的国家全都笼络住只打一个方向,是很困难的。第二帝国在开战前,实际上就已经是东西两方同时受敌,更不用说之后意大利也退出盟约倒戈,局势已经变成三面受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外交上首先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极其不利的地位。实际上这一点,我们的陆军是清楚的,因此也制定出了在无法撼动这个愚蠢政局的情况下所能做到的最正确的战略,也就是试图确实消灭一个方向的敌人,无论是开战时速攻法国还是直接支持俄国革命,都是如此……然而前者失败了,后者虽然成功,但为时太晚,再加上帝国海军面对贸易立国的英国,所采取的绝望昏招“无限制潜艇战”,1916年以后全世界九成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与德奥联盟为敌,我们又能如何?”

  显然第一句话就已经戳中年轻军官的痛处,若亨·约安尼斯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相对而言,第三帝国在开战时面对的局势要好得多,也就是位于他们西面的英法当时的领导人在第三帝国的恫吓下完全卑躬屈膝,而俄国在对抗英法方面和德国是利益一致的:虽然世界大战的开始同样是意外,但在世界大战开启前夕俄国……苏联便和德国结盟,而英法只是圈地自守。”石勒苏益格摇摇头,“但在这样几乎是白送的开局下,第三帝国却一再地主动为自己增加敌手:1939年与俄国盟友背靠背之后,却没有去消灭实力强于自己的法国,而是先去向北欧宣战只为了取得在欧洲大陆就有的铁矿……实际上如果英法会威胁德国在北欧的补给线,就断然不可能坐视德军去攻击北欧,而正常来讲也应该顾虑到这一点而把目标集中在法国才是;在前者因为英法过度的愚蠢而被完全坐视之后,德国以陆军主导的战术发挥还是正确的,击败了依然一枪不发的强敌法国,但随后发动的以空军主导的对英作战——当然,由于俾斯麦已经提到过的海军建设被中途叫停的原因,战争海军对英国海军是压倒性的不利,指望登陆攻击英国确实是不可能的事;唯一的胜望在于给英国边境持续施加压力,迫使如1939年政府一样惧德的英国民众主动把英国奉送给第三帝国——却被空军元帅纯粹出于‘面子’的强攻伦敦政策而破灭了,不列颠空战的失败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而不列颠空战失败以后,德国又做出了愚蠢程度堪比两年前英法静坐战的举动——在英国无法被击败的情况下偷袭自己不老实的盟友苏联……在此之后德国的战败已经没有疑问了。”

  “……军队方面呢?”敏锐地察觉到少女只在提到第二帝国时用了“我们”,若亨·约安尼斯罔视了z1z3的骚动:石勒苏益格-荷斯坦关于第三帝国第一处昏招即威悉演习行动的指摘正是战争海军的元帅、一战老兵雷德尔一力主张的,不过石勒苏益格就算并没对雷德尔战略上的素养抱多高敬意也没什么不可以。

  “如刚才所说,我认为当时的德**人是优秀的军人……但是,也存在着两个致命的问题:一个是第三帝国所特有的,进入战时阶段后几乎停止了新一代熟练部队的培养,全依靠一群老兵打天下,使得德军在一次足够大的歼灭战之后就整体后继无力,虽然载具战出了一批击毁数震古旷今的王牌,但总体交换比即使算上弃子战术的苏军也并没那么好看……”

  “另一个呢?”若亨·约安尼斯见石勒苏益格停顿了一下,于是追问。

  “另一个,说起来难以启齿也很不好听——军队不能干政这一点,德国做得倒没有太大问题,然而德国的军人并非就因此而成为了无色——换言之,德国的军人太容易随着政治而起舞了。‘军队不干政所以政权的作恶与我无关’这种托辞,在英美或许还能成立,对于第二、第三帝国的军人来说是很难成立的……尤其是,看您的态度应该已经有所耳闻的第三帝国的恶行,我们不仅积极地参与了,而且大部分人不但没有反省自己,反而并不弃绝、直到战后还在怀念那个政权。”石勒苏益格把自己波涛汹涌的胸前,那两枚如今中央有着一个纳啐徽的铁十字章摘下来,语气依然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当年的普鲁士老兵的消亡,对于德国来说绝对是好事而非坏事吧。我们,是的我们,是一群不分善恶的家伙——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是‘优秀的德**人’,距离‘合格的人’就越远……请务必把我们当成种族灭绝的前科犯来警惕。”

  “也就是菌裹主义嘛。”若亨·约安尼斯摇摇手指,那意思是“该警惕的早就警惕过了”,“——我们这个德国呢?”

  “虽然并没有接触太多这个世界的德国,从您和港口的水兵来推断,”石勒苏益格狡黠一笑,“第二帝国——或者说,普鲁士的帝国在1924年这样‘无疾而终’真是太好了。”

  “这算是恭维吗。”若亨·约安尼斯轻笑一声,“——武器和战术方面呢?尤其是海军相关的。”

  “这就很复杂了……海军方面,一直到第三帝国的灭亡为止,德国的水面舰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因为工人造舰经验不足、结构过于精细导致造价过高……第二帝国时期,这个问题的体现是与战略资源的缺乏共同构成的‘主力舰更新换代速度远低于英国’,但至少军舰的质量没有问题;第三帝国时期,俾斯麦提到过的战后停止开建一切水面舰、包括z计划的舰队结构补完彻底被废除本身就已经足够致命了,再加上第三帝国彻底抛弃了魏玛时期关于防护结构的摸索尝试使得大型舰的防护成本依然维持在一战水平、海军的地位过低导致大口径的防空炮迟迟得不到更新、舰队防空不受重视、过度沉迷巡洋战争理论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水面舰方面完全就是事倍功半的格局,优秀的炼钢质量和时而闪现的优秀火炮对于整体的战术没有任何帮助。相应地,u艇方面则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无论设计、战术甚至包括水面舰的整个鱼雷发展方向都是如此。但是……当‘存在舰队’被航空兵破除以后,只靠潜艇终究是于战局没有意义的。此外,无论是哪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向航母路线前进的努力要么被打断、要么因为内斗的原因停止预算,战术上始终停留在巡洋战争为主、存在舰队为辅的落后思维。不过考虑到德国的财力物力本来就完全无法与被君王主动一再增加的敌国抗衡,即使向航空兵方向前进的努力成功,也没有那个资金去建设一支足以与英国抗衡的舰队,不如说是进退维谷吧……巡洋战争倒是比老实扩大舰队结构多了一点好处,就是能让德国战败之前惹怒全世界,这样还可以吹嘘说是‘被全世界共同敌对才输的’,可以给隔岸观火的外国后人一些吹捧我们的本钱——如果在大洋彼岸真的有那种崇洋媚外者的话。”石勒苏益格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讽刺地冷笑起来。

  “那是真的有,还有不少呢。”不过若亨·约安尼斯在听到“向航母路线前进的努力”时已经完全进入了下一个话题,“请着重说一下海军航空兵部分。”

  “那就要分成航空母舰的舰体和空军两部分来讲了哦?”石勒苏益格-荷斯坦苦笑起来。

  “没关系,我有时间。”若亨·约安尼斯顺手递给石勒苏益格一个暖壶,“……汉斯·施魏因奥格上校的咖啡。”

  “希伯来式殷勤吗,谢谢。”石勒苏益格浅浅一笑,打开暖壶喝了一口,“……您说的那个上校,如果上次电话我没听错的话,正是这个德国的航空母舰计划的——”

  “航空母舰‘俾斯麦’的设计师,没错。”年轻军官摇头叹息一声,“……所以,请详细解说一下。”

  “第二帝国的‘1号航空母舰计划’是个和英国的一战航母一样的舰载机水上机混合物。相较于英国至多不超过20架载量的‘百眼巨人’,‘奥索尼亚’理论上可以拥有29架飞机,但也不过如此,只是航空母舰发展雏形期的一种尝试。”石勒苏益格简单地说,“一战结束后,随着赫尔墨斯(竞技神)和凤翔的诞生,航空母舰脱离了水上机母舰而成为专门的轮式机平台。但在这一过程中,航空母舰的发展又经历了重炮航母这一条弯路……很不幸,唯一的一个——听那位‘萨莉·菲尼克斯·布拉德娜中校’跟您提到过的意思——能够建造的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恰恰就把日本正准备撤去的重炮完全学了来、却没有学到日本的机库利用率;同时也没来得及赶上航空母舰防护方面的大进步,防护是和希佩尔上将级一样的浪费布局……以及虽然有——对于滑跑距离长的德系战斗机来说想在区区二百多米的跑道上起飞是必不可少的——但却力道远远不够的弹射器,对飞机滑跑距离的辅助作用不够大,却大大降低了起飞飞机的效率。老实说,是个只有20年代水平的落后航空母舰。加上上舰载机的问题……”

  “果然应该让你去跟汉斯谈。”若亨·约安尼斯又一次嘀咕道,“于是,舰载机的问题……只需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就行。”

  “这就要提到二战中的空军了。”石勒苏益格又抿了一口咖啡,“从名字也可以看得出来,战争海军是比陆军和空军低一等的。其结果有三,其一是海军航空兵成了空军中的二等公民、却又对海军颐指气使;其二是海军舰上的飞行器,无论水上机还是轮式机,全都是空军所有而不是海军……这两点合一,就造成了空军,尤其是刚刚提到的空军元帅一直以来对第三帝国的航空母舰计划重重阻挠,要么是要求航母归空军所有而不听海军命令,要么干脆拒绝为航母提供舰载机,最终把所有的航空母舰计划包括齐柏林伯爵,都给拖到了计划中止。”

  “第三个结果?”若亨·约安尼斯随口问。

  “第三个结果就是飞机厂家提供的舰载机完全没考虑过海军的需求。”石勒苏益格扶额说道,“1936年z计划初提航母舰载机这种东西时,全世界还处于双翼机为主流的时代,飞机是双翼机还可以理解;到了1939年鱼雷机依然只有双翼机,用俯冲轰炸机ju87b改装鱼雷机的实验失败,而且战斗机是在bf109e的基础上大大劣化,这就是另一回事了……这种bf109t的缺点,除了起落架间距过窄导致降落困难、为了提高航程在机翼架设了近乎裸露的油箱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该机的实际应用型bf109t-1,机翼不能折叠,导致必不可少的战斗机占用了过多机库面积。”

  “机翼折叠?……”若亨·约安尼斯一脸懵逼。

  “这个……您可以回去看一看ju87c,那种飞机是机翼折叠的成功例子。”石勒苏益格开口想解释机翼折叠,但想了想又放弃了,“此后,齐柏林伯爵在1942年曾经短暂地重启计划了一次,这次的舰载机计划倒是终于有了正常的发展,计划的是ju87d的鱼雷机型和me109g的扩大型me155……然而,如刚刚所说齐柏林伯爵的计划重启还不到一年,后者连改修图纸都还没敲定就停止了计划,最终在这个番号上成型的只是一个布洛姆沃斯的截击机而已。这就是说,如果采取普通的方式,德国所能拥有的最强舰战也就仅止于bf109t而已了……而且,最高也就仅止于me155a:第三帝国可以称得上拥有缠斗性能的飞机只有以me109g为终点的bf109系列,加上fw190的一个改装型‘液冷型d-9’及其进一步改装型ta152而已,而后者的滑跑距离比双发飞机都长,是不可能在齐柏林伯爵上起飞的。”

  “……也就是说,只能奢望布拉德娜女士哪一天有节操了么……”若亨·约安尼斯顿时一脸黑线。

  “总而言之,且不论刚刚有一个影的me155a、怎么看也没有条件上舰的fw190d-9和从别国进口舰载机的可能性,如果只有bf109t作为歼击机的话,一旦我们遇到了深海栖舰的航空火力,恐怕会陷入至为不利的局面呢。”石勒苏益格以这句话作为结尾,然后把目光从咖啡壶转向若亨·约安尼斯,“虽然这么说可能很失礼……”

  “没关系。”海军少将耸耸眉毛。

  “我是说……汉斯上校煮的咖啡,还真是难喝啊。”

  “我知道……”提督随口回答。

  “听这个意思……莫非您是不好驳设计师先生的面子没敢拒绝,却又不愿意自己受苦,于是才给的我?”穿着黑色过膝袜的前弩级战舰眯着右眼瞟了一眼长官。

  “……真的不用客气。”若亨·约安尼斯难得地露出一个坏笑。

  “真不愧是从不吃亏的犹太奸商啊~”石勒苏益格故作恼怒地吁了一口气。

  “不,我不是……军队一律不得经商。”若亨·约安尼斯含糊道,不过这个蹩脚笑话倒是把一车女孩儿都逗笑了。

  *注1:施魏因奥格,外传2里出现过这个姓。

  *注2:汉斯,你煮的咖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