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甲午年 第四百三十八章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作者:西瓜是水果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乱世出——

  下面的两个字,让连顺不敢再想了,无论是英豪,枭雄,还是妖孽,都不是他一个的副都统敢深思的事儿。

  “算你得勉强有一点道理,你不是会作诗么?来一首。”

  屏风那边突然传来一个叼毛孩子的声音,听了聂十八就直叫苦。

  那边那个无法无天的主子,可真不好惹。

  可是这边何副都统都不知道你是谁,张口就让人家作诗,明显不是一般的无礼。

  “好,那就来一首。”

  何长缨倒没有想这么多,稍微沉吟,在静静的屋子里,摇摇摆摆的走到开着的窗子边,面对着外面等候的兵丁,仆人,过往的行人。

  扯着嗓子大喊道: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满屋里,屋外,所有人都张嘴结舌的傻望着何长缨,不知道这个少年将军,这是唱哪一出戏。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所有人都到处张望,看哪里有一个叫花子,进了何将军的法眼。

  可是这个酒楼四周早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别叫花子,就连一只野猫都没有。

  这时候,大家才猜测看来何将军这是在作诗吧?

  可这不文不白,连打油诗都算不上啊!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火锅里面,肥羊肉上下翻滚,片好的烤鸭皮,色泽金黄,焦酥肥嫩,满桌都是诱人的佳肴,在这一刻,却让众人都有点吃不下去了。

  旁边坐着的聂十八,突然泪水滚滚,何长缨的这首诗,不禁让他想起了入宫之前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不好,不好,不伦不类,没意思。”

  屏风那头的主子,哪里懂这些民间的疾苦,而且身边自己桌上的额娘,姑姑,还有别府里的哥哥们的脸色让他很不爽,不禁给了何长缨一个差评。

  “好,那就来一个是牛比的!”

  何长缨‘哈哈’大笑,屏风那边听到‘牛比’这个粗俗的字眼,不禁都直皱眉,不过想着这个何将军是一个武夫,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何长缨只这一句,就让对面再次静了下来,包括那个叼毛孩子,毕竟出自皇室家族,基本的文学素养还是有的,多少能听出词的好坏。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好!如此好词,值得一大浮白,祝几位将军到辽阳旗开得胜,痛杀倭夷;”

  从屏风那边传来几声男子的声音,其中一个略带沉稳的声音道:“只是席上有女眷,何将军原谅则个。”

  “呼——”

  一阵凉风刮过,吹得屋里顿时一凉。

  众人都心惊诧的想着,难不成还真要下雪了?

  “没事,没事,我们吃完就走。”

  何长缨对连顺,徐邦道,还有正擦眼泪的聂十八,做了一个此地不宜久留的眼色。

  “别走呀,我还想听你讲怎么杀倭夷呢?”

  这时候,从屏风边跑过来一个十来岁的孩,一身富贵的衣服简直是花团锦簇。

  “奴——”

  “奴个屁的奴!好好的给我坐着。”

  那个叼毛孩子恶狠狠的瞪了聂十八一眼,聂十八一想到这个主子的乖张,顿时不敢吭声了。

  这孩够横,不过也好,不然跪不跪又是一个问题。

  何长缨忽然觉得厌烦透了,整天顶着个猪尾巴磕来磕去的,这个津京,他真是一天都不想呆了。

  “想听我给你讲,——”

  何长缨随手把自己的左轮手枪丢在桌子上,吓了聂十八他们一大跳。

  “不求你有本事杀倭夷,有能耐用这支手枪,放倒一只百斤的山猪,才配听我给你讲。”

  装逼完,何长缨扬长而去。

  “哈哈——”

  屋里的那个叼毛孩子,两眼冒光的望着桌子上的那把闪着工业金属光泽的手枪,什么都不记得了,一把抓起那把手枪,放声狂笑。

  “主子,您慢点,心——”

  “砰!”

  那叼毛孩子以前私下玩过侍卫的空枪,此时极为老练麻溜的朝天放了一枪,脸上却顿时变了脸色。

  黑火药巨大的后坐力,把他的手腕狠狠的甩着砸上桌子,手里的手枪早已飞出手心。

  “啊——”

  屋子里顿时鸡飞狗跳。

  “呼——”

  何长缨走出酒楼,外面的寒风更加的猛烈了,大片的黑云从北方漠漠而来。

  当天下午,整个直隶,鲁东,山西,热河一带,下起了鹅毛大雪。

  而何长缨的那首打油诗,也快速的在津京地带传颂。

  这首诗初读白话的一目了然,然而再读一遍,却别有韵味。

  然后面对着茫茫大雪再读,则是让人暗暗心惊。

  诗中的意思,简单直白,通俗易懂,可是里面似乎含有一种魔力,一种让人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人深思。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一层薄纸!

  薄纸!

  一捅就破的——

  何长缨现在所没有料到的是,这首诗在这个冬天,传遍了整个寒冷的北中国。

  在茫茫大雪之中,无数的乞丐,走投无路的流民,一贫如洗的穷人,——

  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呐喊》,不知道大清正在和日军打仗,更不知道什么高雅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

  可是他们都知道,而且迷上了这首诗词。

  面对着暴肆的风雪,他们愤而大吼:“相隔只有一层薄纸;就他娘地,就一层薄纸!”

  而在鲁东的一些村落,那些大师兄,二师兄们,在表演喷云吐火的绝活的时候,也不断的重复着这首诗。

  “乡党们,就是一层薄纸啊!这可是天杀星何将军得,他在东北把倭夷鬼子杀得尸山血海,那还能错。”

  如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一个遥远的记忆。

  等贵贱,均田免粮,也是一个久远的传。

  那么,一律平均,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

  则是依然留在很多人的心里,偶尔进入梦乡。

  这首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发酵和共鸣。

  整个北中国,这个沉寂以久的火药桶,在这场雪,这首诗的交替下。

  慢慢开始出现混乱前的征兆。

  ——

  当天夜晚,何长缨一行住宿在离京城三十里,一栋修葺一新的驿站,而聂十八则是冒着风雪,连夜赶回京城。

  皇上,还在养心殿候着他的信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