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日常 第62章
作者:佳叶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许老汉看许泽谨的抄书大业很好地进行着,就放开手让许泽谨去做。只转头开始关注修建自家老屋了。

  许老汉家的老屋本来就在许三太爷边上,只是这么多年了,没有人气,一些木头都腐朽了。这些便需要更换。屋顶也这么多年了,漏水非常严重。因为长年没有人,这里已经成了村里孩子们游戏的场所了。

  许老汉请了村里的泥瓦匠和木匠帮忙收拾老屋。怎么的也要给许泽谨和方永续两人辟出来两间房间,还有一件书房。询问许泽谨之后,又把自家的堂屋收拾了出来。

  藏书楼那边招人抄书总不是长久之计,况且闭馆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天黑,许泽谨还是想要利用这段时间做做文章。

  听了这话,许老汉自然是同意的,村里的木匠都是认识的族人,不过赚些手艺钱。至于树木,村子里自来都是从山上砍伐的,只消在原地载上两颗小树就行。这样子依赖不过是费一把子力气罢了。许老汉给许泽谨制作了不少长条,这些长条用料简单方便,写字最方便了。天晴时候可以拿到院子里写,等用好又可以收回到堂屋里。

  除了这些,还有厨房也被许老汉给收拾出来了。原本许老汉是不同意收拾厨房了,反正许三太爷家在一边,多两双筷子的事儿,许老汉走了之后,只管让两人去他家吃饭。只是被许泽谨给阻止了。

  “阿爷,我们日后要赶考,在贡院里连着被关好些天,这其中就得我们两人做饭吃。做饭不熟,吃夹生饭,本来贡院就是不好过,若是还这样,那咱们的身子还熬得住吗?”

  这话居然让许老汉说不出什么反驳话。只得帮着给收拾出来厨房,只是让两人先在许秋氏手下学习一番,能煮熟饭菜就行了,至于滋味如何,凑合一下就行了嘛。

  这是许老汉的原话,许泽谨倒也不是很喜欢做饭,但红烧肉什么的还是会的。山里生活艰苦,想着会烧火。以后也能自己做点吃偶尔打打牙祭,这便是很不错了。

  果然是人多力量大,刚开始几天还没有收回,可是到了十几天后,即使抄写地再慢的人也有一册子抄好了。

  许泽谨就不再管自己抄写的东西了,转而跟着校对这些抄好的书籍。然后才从许秋氏那儿拿了缝棉被的粗针粗线,用来装订书籍。

  在这期间终于让许泽谨等到许三才来学堂。

  学堂里的其他学生倒是淡定,与平日里跟着学堂先生都是一样一样的。只有许泽谨两人激动地跟什么似的。

  许泽谨捧着自己这段时间看书的笔记开始询问自己的问题。

  许三才年月五十来岁,与许老汉年纪相仿。只是与健壮的许老汉相比,就看着文弱、白皙不少。听许泽南说这许三才身子不好。当初在外当个小官,只是因为身子不好,所以才告老还乡的。

  只是看着气度仪态都不错的许三才,许泽谨却觉得许三才身子还是很不错的。没有像大家说的身子不好。恐怕告老还乡另有原因吧,毕竟只是举人功名,当初是建国之初,才有举人当官的,现在可是不一样了。

  举人果然是举人,更何况是当过官的,见解就是不一样。许泽谨认为通过这次学习,有了不少心得。

  下学之后,许泽谨跟方永续走在一起。

  “怎么样,你觉得如何?”许泽谨笑着问方永续。

  方永续笑着点头说道:“三才爷爷不愧是举人,对待问题的见解更加深厚。这是在柯先生那儿是有所不同的。泽谨,你说我们要不要在这里多呆一年?”

  许泽谨知道方永续话里的意思。的确,呆在这里有数不清的好处,而且能安静认真地读书。

  可是许泽谨也不愿意错过大姐的婚事,而且,说实在的,如果距离近些当然好。可是太远了,花费也太大了,家里虽然担负得起这些费用。但是家里不是自己一个人用钱的。

  “先不说这些了。咱们反而要抓住这些不多的时间好好地看书,读书。这里始终不是咱们的家。藏书楼里这么多的书,你即使多一年咱们也看不完的。以后咱们有机会就再来这里。可是明年回去咱们是商定好了的,难道你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成果吗?”许泽谨抬头对着方永续问道。

  方永续一听,倒也是,读书是读不尽的,就是看过仔细研读过的书,再一次去读,随着见识和时间的推移,还是偶有新的心得的。

  “算了,都听你的吧。就明年回去吧。反正啊,我觉着咱们还有机会回来。即使回不来,你不是说让我爹跟村里做生意嘛。到时候咱们没空回来抄书,咱们还是可以让村里继续帮着咱们抄书,到时候让我爹运药材的时候顺便帮着咱们运出来不就行了。”方永续笑嘻嘻地对着许泽谨说道。

  这个法子真不错,许泽谨自然是同意了,这始终放心不下的藏书楼,终于有了着落了。

  修补老屋终有修好的时候。许老汉惦记着家里一摊事儿,别说榨油作坊了,就是家里这么多地也要有人看着雇工做事儿呢。许秋氏也不放心家里的事儿。虽然有两个儿媳妇在,其实也不用许秋氏多操心,可就是心里放不下。

  至于许大河,出门在外的,总想着自家的儿女的。

  终于决定在九月中旬准备回去。十月十一月的时候就该农忙了,一些农具都要开始收拾起来了,正好。

  许秋氏却开始左右为难起来了。

  这大孙子要跟方家孙子一起留在这里。以前住在药店的时候,想得厉害了,还可以在村里坐了牛车去瞧瞧。可这花溪村离家好几百里路,来回极不容易。这样住一年半载的,这吃穿都没有人照顾,可不是担心地不得了。

  “要不,我就留下吧,照顾这两个小的日用吃穿。虽然三叔公那里不会亏待泽谨两个,可我还是不放心。”许秋氏不放心地对许老汉说道。

  至于许泽谨的意见,可以忽略不计。

  许老汉也是担心这两个小的生活,这可不是一两个月,是一年半载呢。

  “阿爷,娘娘,你们两位放心吧。不用担心我们的。你们看这段时间娘娘为我们两做了不少衣裳,穿着就够了。至于吃饭,平日里我们可以去三太爷家解决。想着吃点好的,还可以下山买点肉,回来自己烧着吃,或者请燕子姐帮我们烧。”许泽谨笑容满面地说道。

  方永续也上前一步来说服许秋氏。

  “许娘娘,您放心吧。我们有两个人呢。会互相提醒穿衣吃饭的,我们一定会努力读书的。但同事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许秋氏听了,这话,还是舍不得。还是许老汉开了口。

  “行了,这里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麦子和永续也不是小孩子了。能照顾好自己的,你不是不放心白氏嘛。大囡毕竟是咱们的大孙女,她的婚事咱们一定要做得完美。”

  既然许老汉说了,许秋氏只能作罢。

  只是在午饭后,就去找堂妯娌去了。也就是许燕和许泽南的姆妈许韩氏。

  “堂嫂,我那大孙子还有方大夫家的孙子都交给你照顾了。还有这银子你拿着,以后帮着他们多做些好吃的。山里日子清贫,只是麦子他们俩人要读书,费脑子,这营养一定要跟得上啊。”许秋氏拿着银子,拜托许韩氏。

  许韩氏可不敢收这钱,许三太爷可不允许,这许老汉可是许三太爷二哥家唯一的根。当初许老汉逃出去,许三太爷都内疚得跟什么似的。这回许老汉回来,许三太爷那是真的高兴,老说死后可以去见二哥了。

  “不行,弟妹我跟你说,照顾孩子我们是一百个愿意的。你只管让他们来我家吃饭,这也费不了多少粮食,但是这银子我真的不能收,否则我成什么了。你放心泽南他们四个人也要读书,我也是瞅着日子给他们补身子的。平日里山里的野味他们也是吃着的,这油水还是可以的。”许韩氏推辞着,只是态度不够坚决啊。

  许秋氏是什么人,跟着许老汉逃过荒,一起在潮江开过田地。如今家里好过了,家里的钱都是在许秋氏的手里,精明着呢。

  “哎呀,我的好堂嫂,你就把银子手下吧。我就想着村里每次下山,你都让他们带些猪肉回来,给孩子们做红烧肉吃。我知道麦子和永续两个爱吃。这便是不错了的。至于山里的野味,其实我是不赞成孩子们去弄的。毕竟山里有毒蛇、毒虫、还有野猪之类的,这些可了不得,这是要命的东西。可不能让这些孩子去。还是安分地在家里读书,或者在地上忙活一通也是行的。”许秋氏不赞成地说道。

  有了这话,许韩氏也就接下了银子。

  “那好,弟妹,你就放心吧,等明年这两小子回去,准是白胖白胖的。只是你们这回是真要回去了?这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许韩氏倒是挺不舍这个堂妯娌的。

  许老汉一家子来,得好处最多的就是许三太爷家。也就是许韩氏一家了。(83中文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