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日常 第136章
作者:佳叶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三个月过去,又来到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初八,正式三年一次乡试的开考日子。︾樂︾文︾小︾说|

  桂花巷,方家宅子从三更开始就开始有人忙碌起来了。

  王婆在厨房,从天儿烟了开始,便忙活着炖汤,烧干粮,忙得跟什么似的。烧火的事儿都是王伯在一边帮着的。

  许泽谨四人在头一天傍晚早早地吃了早晚饭,又早早地休息了。许泽谨还特地仔细地养足了精神,好去赴考。

  丑时之前,许泽谨四个都已经穿戴好,准备好了出发去贡院。

  因为吴州府算是江南地区排名靠前的,所以许泽谨几个人进入贡院算是比较早的。

  虽然顾子俊不用早起,可他还是起来了。送了许泽谨四人进入贡院,顾子俊还朝着贡院门口敲了不少时间。

  顾维翰早在顾子俊没有考上秀才之后,在这里留了一两日便回去了。家里还一摊子事儿呢,得赶紧赶回去。让顾子俊在这里见见世面也行。

  许大山是看着许泽谨跟着大伙儿一起进去的,看着街面上人多,可顾子俊站在那儿,怎么就让人看出一片孤寂。科举这条路上,本来就是孤独的,如果耐不住寂寞,那便要止步了。许大山不知道顾子俊是否能看清呢。

  “子俊呐,咱们回吧。下回,下回,你准能进去考了,到时候你一举考上,那便是举人了。可以去京城考会试,当进士呢。”许大山来到顾子俊身边说道。

  听了这话,顾子俊这才转过头来,脸颊上挂着两行泪。

  “许叔,我怎么就卡在了那儿呢。连泽玉那个小豆子都考上了,我怎么还在那儿。我羞啊,我不知道怎么办,我羡慕泽谨他们。他们比我聪明。我愧对我阿爹啊。让他失望地回去了。要是我再努力一把,我也能进这里,那我阿爹也不用着急赶回去。他本来这次过来便是为了陪我进贡院的。”顾子俊再也忍不住了,对许大山说道。

  许大山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拉着顾子俊上车,送回后院,让他好好地休息。

  许泽谨几个跟着差役,直接来到自己的号房。

  许泽谨进入号房,坐下之后,便从考篮里拿出一块白布来,开始擦拭木板。好房里有两块木板,一块用来坐,一块用来当桌子。晚上两块拼起来,便能当个床睡。许泽谨身材修长,这般便有些不够,睡的时候,肯定要缩着点,不过也还好,忍几天就行了。

  擦好木板,见外边还在继续瘦身,进人,天儿还没有亮。许泽谨把另外一块木板放下来,考篮放在最里边的边上,便和衣躺上休息了。

  贡院里,有那引导学子入号房的差役走过,都不免好奇地看一眼。也有人嘟囔一句。

  “这心态也没谁了。不是成竹在胸,便是没把握破罐子破摔的。”

  许泽谨睡着睡着,甚至还打起了小呼噜来。这样更是让大家无语了。

  等天儿微亮,参加乡试的秀才和贡士入了贡院。主考官吩咐差役关上贡院大门。

  许泽谨因为是廪生,所以这位置比较靠近主考官做的大堂。当然了,也免除了碰到臭号了。

  许泽谨心中不免惊喜。

  主考官带着众位考官摆了孔圣人。这才让人下发考卷。

  许泽谨坐回自己的位置,等着考卷和笔墨下发。

  对没错,许泽谨几个的考篮里不过是一些被碾碎成细末的干粮,还有一些水。许泽谨带来的药,都是药粉,倒是不用担心作弊。其他的便没了,这里蜡烛之类的,都有官府供应。

  很快考卷就下发到了许泽谨这里,跟着一起来的还有草稿。都用麻皮身扎着,倒是方便。

  随之一起来的还有笔墨砚台,许泽谨看着时间还差不多了。就先弄了些清水,开始研磨墨。

  磨着磨着,突然想起第一次柯先生教导自己如何磨墨的场景,不免笑了起来。

  磨得差不多了,许泽谨用笔沾了在草稿指上试了一下,觉着这笔墨还是可以的。

  这才把这些都放到一边,开始审题了。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四书中所摘,统共三道题,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

  总的来说,题量还是可以的。许泽谨不着急写下来。而是拿过一边才高,细细地打磨破题。

  如今主考官是鸿胪寺卿,姓周。这位周大人看着四十左右,保养得宜。因为对临近藩属国都熟悉,许泽谨几个都猜测,出题时候可能会偏向这个方向。听坊间的消息,这位周大人为人周正,最是倡议遵循古礼。又有人说,礼部尚书比较看好这位周大人。有培养其为接任。

  当然这些都是从茶楼里听来的,具体事实如何,恐怕也就这位周大人自己知道了。

  不过许泽谨想着为稳妥期间,文章还是写得四平八稳才行。剑走偏锋,怕是有人不喜,毕竟主考官只有一个人,不可能看所有人的文章的。到底还有座师呢。

  一路写下来,倒是挺顺畅的,不过许泽谨可不觉得这样子就能上榜了。这正恰恰说明了想要脱颖而出,恐怕更难。

  日头当空照,许泽谨腹内空空,便放下手中笔。拿起碎掉的干粮,就着净水开始吃了起来。

  细细地咀嚼口中的粮食。这是王婆做的饼子,味道在冷了之后,也就那个样子。不过咬着费牙,可才第一天中午,还是忍忍吧。

  吃好之后,许泽谨便站在那儿,算是消食,毕竟没法走。其实走一趟茅房,到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方法,不过毕竟才刚吃好,这么直接去,许泽谨怕自己接受不了。还是再等等吧。

  一直站了半个时辰,许泽谨这才找了差役来,表示要上茅房。

  差役开了号房,一前一后两个人带着许泽谨去了号房。

  虽然入秋了,早晚都有些凉意了,可如今大中午的,又是经过一早上积累,这茅房里的味道可想而知了。许泽谨无法,只能用毛指塞了鼻子往里走。

  出来的时候,脸色都涨红了。这是憋气憋的。幸好,这官府还算是有良心,在一边有一缸子清水洗手的。差役给许泽谨勺了半葫芦瓢的水,清洗好了之后,许泽谨这才又跟着人一起走。

  回了号房,许泽谨打了一个哈欠,就靠着墙壁,在里边的板子上比着眼睛小憩一会儿。

  直到午时以后,许泽谨这才睁开眼。

  把上午做的那些文章,都抄写在卷子上。晒干之后,用扎试卷的麻皮绳捆上,放在木板子最里边。

  这才继续作答其他内容的。第二个要做的便是作诗。许泽谨身为一个现代人,身上便没有作诗这一条筋。怎么办呢,别急,其实吧作诗也是有一定的格式的,名垂千古的咱写不出来,可合乎标题的,打油诗还是可以写得工整一些的。再加上,这几年,许泽谨基本上每月都能要写几首诗备用,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用到。

  这可不,这次不就用到了。卷子上要考生结合现下的节气作诗。倒是不难。许泽谨只能使出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又结合往日里些的那些诗句,这才勉强把诗句写好。这才工整地抄好。依旧照刚才放置考卷的法子收好。

  接下来是经义,许泽谨到了这会儿才发觉天儿晚了。也就不再写了。反正时间还有两天,来得及,就是明日一上午写一篇或者两篇还是来得及的。

  这便果断放下笔墨,小心地把这些都收起来。就开始吃干粮。

  吃了晚饭,便放下木板休息了。

  这一晚,什么都有上演。

  首先考官们所在的大堂,灯火通明。即使许泽谨这里休息了,可还有其他考生在秉烛疾书呢。那这防火便要很注意了。

  许泽谨半夜被吵醒了只是两次,一次是某个院子的一处号房着火,差役首先发现,救火什么的,倒是及时扑灭了。只是那位考生是点着蜡烛,写卷子,可惜半路太累打了个瞌睡,中途换姿势睡觉,便把蜡烛扫倒了,正好倒在卷子和他的头发上。

  总之是写了一半的卷子被少了,还有此人的头发也被烧了一大半,留下一撮,脸上是灰头土脸的。幸好发现的早,没有烧到脸上,回去好好养个一年半载的头发,应该还是可以长出来的吧?只是这回怕是完了。

  有差役奉那个院子的房师过来汇报主考官。许泽谨半梦半醒间听了这回事儿。

  后来如何处理,许泽谨便不得而知了。

  另外一次醒来是,隔壁那位在磨牙,梦话,这简直是许泽谨耳朵边动作。许泽谨忍无可忍,可还是得忍,只能努力靠近另外一边。这边好,因为这边就是院墙了,不用担心有什么人吵了。

  第二天一大早,许泽谨用干净的白巾布加清水擦拭了一下脸,有用清水漱口之后,这才彻底清醒下来。

  吃了一点饼子泡水,这才填个混饱。

  从角落里拿出笔墨砚,又从另外一边拿出一卷未答的卷子,开始写了起来。

  浑噩地,许泽谨终于在太阳下山之前把第三篇经义写完。还有一篇,明天趁早写了,便能完成。一上午的时间来眷抄,时间应该是够了。这才放心地睡下。

  第三天,许泽谨盯着一个烟眼圈,早早地醒来,用昨晚睡前想好的思路,把第四篇经写好了。

  其他时间便都用在眷抄上。即便是这样,到写好的时候,也已经到了下午了。

  这个时候倒是已经开始放排了。

  许泽谨便也就叫了差役过来,叫了卷子,便出去等放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