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五十九章 渡江战役
作者:冰翼之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一

  早在北洋军在江南战场上全军覆没时,袁世凯便已清醒地意识到形势已彻底逆转,中原决战是迟早的事。他当然不甘心失败,一方面不恤民力地扩军备战,短短三个月时间便征募新兵30余万。一部分替换下驻守山海关的北洋精锐,一部分调往河南境内,防御实力较弱的共和军武汉第三集群,将腾出的北洋主力多数开进了苏北战场。

  在英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他亲自拟定了一整套中原战略,并委任第一心腹爱将王士珍为总指挥。

  第一道防线自然就是长江天堑,这是整个北洋集团的共识,企图利用这道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来阻挡共和军北进。但袁世凯深知共和军的战力不可小视,尤其担心其独占的海空优势,因此作了较坏预计。一旦江防被共和军突破,则以确保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为核心部署第二道防线。

  具体地讲,北洋军的最大威胁来自南京正面。这不仅因为石铮在江对岸集结了二十几万大军;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南京城隔江相对的浦口镇就是津浦铁路的终点站。共和军的意图很明显,渡江占领浦口后,即可依托这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长驱直入,一路向北推进。这无疑是一条最便捷、也是最具战略价值的首选通道。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无论是布置在镇江至江阴一线的王啸飞第二集群,还是武汉的胡铁第三集群,都处于策应军团的地位。

  所以,在北洋军的32万一线江防部队中,以浦口为中心的南京正面就投入了15万精锐。二线部队主要集结在津浦路上的蚌埠至宿县一带,约26万人。投入苏北战场的总兵力近60万。

  在江防司令的选择上,袁世凯权衡再三,重新起用了因江南大败而投闲置散的段琪瑞。

  二

  2月28日凌晨,天刚刚亮。与南京城隔江相望的北洋前沿阵地上,一堆堆士兵围坐在地上,默默享用着简单的早餐。他们大多已经执了一夜的勤,眼中遍布血丝,只想着早点吃完饭,等接班的来了就去营房里睡觉,所以没什么人愿意多说话。

  沉闷的空气中,隐约传来一阵低低的轰鸣声。许多人循声向上望去,只见天边有两个缓缓移动的小黑点,正从江对岸的方向迫来。那是2架共和军的轻型侦察机。

  阵地上猛地枪声大作,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呼喝声。无数轻重武器一起对空扫射,密集的枪弹在空中织出了一道道火网。十几分钟后,枪声逐渐止歇。再看那两架飞机,依然在高空兜着圈子,盘旋了一圈又一圈。

  位于南京西郊的中山机场上,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整齐排列着几十名挺拔青年。高唯负手立于队伍之前,蓝色的紧身夹克,衬得他益发英气逼人。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是一片占地极广的停机坪。第一轰炸机联队的46架猛禽战机全部停放在此。

  “再重复一遍,我们的任务是彻底摧毁江对岸的敌军重炮群。我们的侦察机已经传回了最新资料,三个炮兵阵地的精确方位都标在了你们各自的航行图上。按预先拟定的作战方案,10分钟一个批次。还有不清楚的吗”

  “明白!”

  “很好!——执行命令!”

  “是!”小伙子们轰然散开,奔向各自的战机。每架飞机的旁边,都立着一名机械员、和一名投弹员。

  高唯望着他们生龙活虎的背影,嘴角浮出一丝笑容。随即大步走向自己心爱的座机,机身上涂着三个醒目的白色阿拉伯数字——101。

  “但愿这不是又一次无聊的战斗。”他戴上飞行头盔时,止不住这样想道。

  8点50分,12架猛禽-1型轰炸机从中山机场的三条跑道上依次升空,在空中组成两个v型编队,夹着沉重的轰鸣声向北飞去。

  与此同时,共和军的五个炮兵阵地上,900多门远程火炮早已揭下炮衣,调整好了方位和仰角,蓄势待发。巨大而黑亮的炮管在金黄色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刺目的光晕,令任何人都不可正视。几千名炮兵鸦雀无声地肃立在各自的大炮旁,像一根根木桩。

  临近江南的水面上,6艘通体雪白的长风舰排成一列纵队,缓缓游弋着。所有旋转炮台的炮口都转向了船舷一侧,对准了江北的土地。

  三

  当高唯驾驶的101座机飞临战区上空时,他听到底下传来密集而无奈的枪声,向下望去,舷窗下的敌人重炮群如同一根根黝黑的火柴棍,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狭长的火柴盒内。

  然后,他看到无数道浓烟从身下冉冉升起,伴随着低闷的“轰轰”声,原本清晰可见的火柴棍罩上了一层灰色雾气,渐渐地浓重起来。不多时就什么也看不清了。

  紧接着,身下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座机也在跟着颤栗。身后的投弹手扯着嗓子欢呼道:“炮兵兄弟也不含糊嘛,你听这声势,比咱们扔的这些小家伙可威风多啦!”

  编队返航时,高唯刻意降低了些飞行高度,想利用掠过江北岸的机会,看清目前战场上的情况。可惜除了满眼的火光和烟尘,他什么也看不清。数公里长的战线,成了一座巨大的熔炉。

  在共和军两小时的火力准备中,空军出动轰炸机队184架次,投弹80多吨。海陆炮兵打出了46000多发重磅炮弹。其结果是,分布在浦口附近的三个北洋炮群遭到毁灭性打击,一线沿江工事大部被毁,后方指挥所及粮弹仓库等均遭到不同程度损失。

  11时许,三四千条船艇、舢板被推入江中,载着3万6千多名轻装战士离开南岸。船首都架着1-3挺霹雳火机枪,行进中不断喷射着火舌。紧随其后的是,2万多名身套笨重救生衣的武装泅渡官兵。

  失去了炮火支援的北洋军只得躲到残存的掩体中负隅顽抗。共和军的三军联合突击不仅打烂了北洋阵地,更加打散了军心。不过北段江面上密布的水雷仍然给渡江部队造成了巨大伤亡。北洋军从德国进口的水冷式重机枪也发挥了相当的威力,两挺机枪就能组织起一扇暴雨般的火网,覆盖一大片临江水域。两百多米的临岸水面上,几乎都被共和战士的血水染红,随处漂浮着战士们的遗体和船只的残骸。

  这场登陆战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多钟才接近尾声,在付出了9千多名官兵年轻的生命后,一千多名敢死队员终于在敌人正面撕开了两道200多米长的缺口。与此同时,已成强弩之末的北洋守军,也在一瞬间崩溃了。

  随着滩头阵地的巩固和不断扩大,共和军的大规模渡江行动开始了。先头部队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江北重镇——浦口。最先渡过长江的第一军主力3万6千余名官兵,在浦口西郊集结后,由军长杨霆亲自统帅,当夜就马不停蹄地攻陷了滁县。沿津浦路正面一路穷追猛打,北进至盱眙、张八岭附近才稍作休整。随后登陆的第六军两个师,向东攻占扬州后,进击邵伯、天长一线,威逼镇江。第七军则由安徽芜湖一带渡江,攻陷裕溪口后,北进至巢县、全椒。

  3月3日,当第一突击集群的最后一门大炮运抵江北时,石铮的前敌总指也迁到了滁县。至此,二十几万共和军全部渡过长江,兵锋直指蚌埠。

  四

  江阴共和军第二突击集群指挥部内,集群司令王啸飞正凝神倾听作战参谋江星辰和林格泽的汇报,一旁肃立着机要秘书周子才。这三人都是他新近提拔的干将。江林两人原本只是基层营连级军官,在江南战场上立过大功。皖南战役时,江星辰仅以一个连的兵力就缴了敌军一个团的械,生俘一千多人。林格泽是特种兵出身,上海战役初期,由于进攻市区时共和军不允许使用重炮,所以主要以特种部队开路。当时他指挥的三个小分队从外围一路攻城拔寨,一个下午竟端掉了敌人23处火力点,却只有2名队员负了轻伤。

  于是这两人被王啸飞直接提拔到左右,做了集群司令部参谋。

  周子才的情况有些不同,他出身于江南书香世家,从湖北工业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投军效力,做了一名低级军需官。上海粮荒时偶遭王啸飞询问,因其回答思路清晰、颇有见解,被王啸飞一眼看中,索性拉到身边做了机要秘书。

  江星辰滔滔不绝地汇报完南京方面的战况后,林格泽接口道:“武汉第三集群已经北上,于3月2日晚包围了河南信阳。目前战况不明。”

  王啸飞一直很喜欢林格泽这种简明扼要的作风,满意地点点头,道:“信阳是第三集群的第一个前进据点。袁世凯把大部分主力都搁在了苏北战场上,王士珍只能收缩河南境内的防线,把防御重点放在郑州、开封一线。胡铁大哥拿下信阳是早晚的事。”

  江星辰:“王总,咱们什么时候动手”王啸飞微笑道:“总司令不下命令,我怎么敢擅自开打”江星辰急了。“现在两边都打得热火朝天了,咱们倒好,连个时间表都没有,只是让我们准备渡江。再这样等下去我都要憋坏了。总司令不会是把咱们第二集群忘了吧”

  王啸飞没有直接回答他,转向林格泽和周子才,微笑道:“这个道理其实说出来也很简单,你们帮他想想。”

  周子才知道王啸飞在考量他们,从容一笑,侃侃而谈:“北洋军的防御重点在苏北,苏北的防御重点则放在了石总司令亲自指挥的第一集群身上,而保障津浦铁路的贯通,更加是北洋的重中之重。失去了对津浦路的控制,等于失去了整场战争。所以我认为,这场战争的进行,其实就是第一集群和北洋主力争夺津浦路。”

  “津浦路上有两座事关全局的重镇。第一个是蚌埠,这也是第一集群目前的主攻方向。蚌埠地处淮河南岸,水网密集,易守难攻。只要我军拿下蚌埠,强渡淮河,不但徐州以南门户大开,而且整个江淮平原都将处在我军第一、第二两大集群的钳形攻势下。”

  “第二个关键点在徐州。徐州位于黄淮两水间,地据鲁、豫、皖、苏四省之要冲,是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四周山峦重迭,河川纵横,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徐州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北洋军的生死存亡,袁世凯一定会下决心拼死防守。如果我估计得不错,打蚌埠可能会有点麻烦,但是蚌埠充其量只是挡在我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袁世凯手上的筹码已经很有限了,不可能全压在蚌埠这块弹丸之地上,只有徐州才配得上两军相搏的决胜之地。”

  江星辰苦恼道:“你说的这些都有道理,可是我怎么越听越糊涂,这跟我们第二集群按兵不动有什么关系”忽然眼前一亮。“嘿,我怎么就没想到!总司令这一手真叫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