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六十八章 猎鹰出击
作者:冰翼之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一

  这是一个晴朗少云的中午,烈日炎炎。营口西郊一座新搭建的野战机场上,整齐排列着八架猎鹰-1型歼击机。相对于猛禽轰炸机而言,这种猎鹰歼击机最大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空中战斗力强。它的首要任务是与敌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攻击机。

  猎鹰-1型歼击机骨架仍采用木结构,外包布蒙皮的双翼机。起落架是固定的,不需收放。最高飞行时速280公里,机载武器是一挺经改装的霹雳火机枪,沿飞机纵轴安装。值得一提的是,武器上加装了一种断续器系统,这可以使机枪通过隙进行射击,而不会击中机翼上的桨叶。机舱内部装有与猛禽战机类似的无线电通信及导航设备。

  狭窄而闷热的驾驶舱内,高唯全身披挂整齐,背靠在座椅上,待命出击。和其他执行战斗值班任务的飞行员们一样,这位中国空军最高飞行主官虽然热得头晕脑涨,汗如雨下;但丝毫不敢大意,密切关注着机载无线电的动静。

  根据可靠情报,驻扎在辽东半岛上的日军已经秘密组建了第一支轰炸机大队,基地就设在大连城郊。正因如此,这种尚处于小批量生产的猎鹰战机,才会从成都飞机制造厂紧急调上了东北最前线。飞行员们虽然都是从轰炸机队中精选的尖子,但在歼击机上的平均飞行时间还不足80小时,对于飞机性能尚不十分熟悉。这使他在这段日子里常常感到忧虑,新生的共和国太需要胜利了。国土未靖,列强环伺,就算是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局部失利,也可能导致国家军政外交的全面被动。然而他,正处于这场交锋的最前沿。此时此刻,在这狭窄的机舱里,压在心头的那副担子,愈发沉重。

  “砰———砰———砰”,绿色信号弹在机场上空升起。耳机中传来塔台指挥员急促的呼叫:“一级战斗准备!一级战斗准备!——”。高唯全身猛地一绷,心道终于来了。不过来不及细想,努力收摄起心神,几乎在本能中点燃了发动机,机翼前方的螺旋叶片“咔咔咔”地转动起来,由慢而快。接着,战机缓缓由停机坪滑向跑道。

  起飞令下,八架猎鹰战机依次凌空而起,呼啸着冲向蓝天。在空中编成战斗队形,风驰电掣般飞向战区。

  一排排河道田舍在机翼下向后疾掠,广袤无垠的关东大平原迎面而来。高唯紧锁双眉,圆睁锐目,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上,仔细搜索着可疑目标。突然,耳机中传来僚机田伍亮的声音:“二号机报告!左前方发现两个黑点!”

  高唯闻言向左望去,天边果然出现了两个几不可见的黑点,正缓缓向侧后方移动。“一定是敌机,准备战斗!”高唯凭着本能和接近2000小时的飞行经验,发出了最肯定的判断。

  10架、11架、12架——,整个机群都看清了。24架涂着白底太阳旗的日军轰炸机,飞行高度在3500米左右,分为上下两层,正朝着西北方飞去。高唯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狂喜,开战前的紧张和忧虑早已荡然无存,代之以强烈的战斗激情,一连串下令:“扔掉副油箱,编队左转!爬高占位!”整个编队立时刷地来了个左转弯,一面爬高,一面向敌机群冲去。

  这次日本空军几乎倾巢而出,向营口方向派出了24架天照式轰炸机。这是在关东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日本军方蓄意制造的军事挑衅。其主要目的是,向解放军展示日本同样拥有空中实力,并不惧怕在东海海战中一举成名的中国空军。可是日军将领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迎接他们的将是,世界上第一支专门用于空中格斗的战斗机编队。

  八架猎鹰战机一头扎入敌机群,对着几乎毫无防范的日机展开了一场空中屠杀。“嗒嗒嗒——嗒嗒嗒——”爆栗般的机枪声中,七架日机先后中弹起火,尾部拖着浓烈的黑烟向地面栽去。

  高唯驾驶的601长机因冲得太猛,一下子飞进了十几架敌机中间。几架敌机缓过神来,竟然朝他围拢过来,机身上也喷出了火舌。立时就有一梭子弹打在了他座机舷窗顶部,激出一串串火花。原来日机并不是全无自卫能力的,每架日机都配备了一挺重机枪,由投弹员在需要时通过射击孔向外射击。不过射击角度仅限于机身两侧,由于不能由飞行员直接由机头向前方射击,在高速飞行的战机上,定位瞄准非常困难。日机上的战斗员也都是日军精挑细选的勇士,虽处险境却也镇定,仍能组织起微弱的反击。

  高唯猛一拉操纵杆,飞机像离弦之箭,向斜上方冲去,机身旁闪过道道弹光。等他回过头来,见身下的四架敌机正向左转弯,露出一个空当。一个半滚冲了过去,顺势咬住一架敌机紧追。敌机左转,他也左转,在几千米高空展开了短暂的追逐战。日机航速远不及格斗专用的猎鹰战机,数秒之后,高唯已把敌机牢牢嵌入了瞄准具光环内。两机相距已不足100米。

  然而此时,又有两架敌机从尾后向高唯包抄过来,机身上的枪口也对准了他的座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高唯抢先下了手。按下射击钮,一梭密集弹雨准确无误地砸向敌机头部,随即一个跃升。敌机的机枪几乎同时打来,枪弹紧擦着高唯机尾飞过。此时僚机田伍亮终于跟了上来,眼中喷火,狠狠敲掉了一架偷袭高唯的敌机。

  可是高唯的座机由于跃升时拉得太猛,竟突然失速。机身猛地一倾,便如落叶般旋转起来,高速向地面坠去。高唯极力保持着镇定,压制下令人欲呕的眩晕,深呼深吸,稳稳把握着操纵杆。

  终于,在离地面已不足400米的低空,控制住了平衡。战机猛一抬头,又斜斜向高空刺去。高唯抽空瞅了一眼,刚才被他打下的那架敌机,已一头扎进一条河湾的泥滩里去了。整个遇险过程说来话长,实则只在电光火石间完成。他深吸一口气,来不及庆幸,继续投入了追歼敌机的战斗。

  在中国空军无情打击下,日军飞行员们陷入了绝望。这些反应迟钝的轰炸机又怎是中国猎鹰的对手,纷纷调转机头,慌不择路地四散逃命了。他们原本想当然地以为,这次空袭行动不过是照搬一场单方面空战,岂不知自己反倒成了单方面空战的受害者。

  高唯在无线电中大喝道:“同志们,放跑一架敌机就是中国空军的耻辱!”一推油门,战机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向敌机扑去。勇不可当地带头狂追猛打。余机纷纷响应。

  这一场空战从遇警起飞到战斗结束只进行了不到半小时,全歼日天照式轰炸机24架,己方仅两架负了轻伤,24:0。胜利返航时,不知谁在话筒中喊了一句:“中国空军,不辱使命!”顷刻间耳机内响成了一片:“中国空军,不辱使命!中国空军,不辱使命!——”

  高唯的视线顿时模糊了。他清晰地意识到,这支稚嫩的飞行队伍不但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来日也必将成为睥睨天地的傲气雄鹰。

  二

  钓鱼岛以北约10海里的海面上,十六艘军舰排成两列八字纵队,两艘德国万吨级战列舰排头,其后是四艘德国重型巡洋舰,十艘中国长风级护卫舰在后翼展开相随。隆隆炮声中,中德联合舰队首次海上实弹演习开始了。

  一轮铺天盖地的排炮过后,正前方的7艘靶船上燃起冲天烈火。舰队毫不迟疑,继续变换着队形,演练着各种突击战法。远处缓缓行驶着两艘日军驱逐舰,正密切监视着联合舰队的动静。

  中舰长风号的指挥舱内,屹立着三名东海舰队高级指挥官:大队长江鹄、副大队长兼海狼突击队队长石虎、参谋长杨林。

  杨林既羡且妒地望着领先的德国巨舰,油然生出感慨:“哎!咱们什么时候才能不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跑啊只要我们能有一艘这样的大舰,我就心满意足了。”石虎“嘿嘿”干笑两声:“我都快想疯了!谁真的愿意整天跟着这些德国佬后面溜达哎!”说话时眼睛直勾勾望着江鹄。

  江鹄轻骂道:“你们这两个小子心里在捉摸什么鬼主意,以为我不知道不就是想让我去跟总司令闹情绪嘛。你们以为我不想啊,我告诉你们,我比你们谁都想,天天做梦都能梦见。”

  话锋一转:“不过校长亲口跟我说过,国家要强大,必须大力发展海军,但是现在咱们的国力有限啊。哎!等着吧,好日子在后头呢。”

  杨林眼珠一转,马上跟进道:“那我可要先定下了,不管等到哪一天,只要发下了大舰,要派我去接舰,而且我杨林无论如何都要当首舰的第一任舰长。”江鹄不觉忍俊不禁,笑道:“你堂堂一个舰队参谋长,真的愿意去做个小舰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被降职了。”

  杨林坚定地点头。“我才不管降级不降级的,反正这个舰长我是当定了。”

  三

  日本空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国内,立刻引起日本朝野的巨大震动。内阁在第一时间召开了紧急会议。首相大隈重信首先提醒阁员们,中国军队拥有绝对空中优势,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也不得不正确面对;一旦中日之间爆发全面战争,那么日本海陆军将不得不承受中国空军的巨大压力。这一点在中英东海海战和中国内战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中德在钓鱼岛附近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也传递出了明确的示威信号,一旦中日开战,中德舰队很有可能进攻台湾甚至日本本土。中德两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若单个与日军比较,自然远远不及。但两国合并起来,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空中优势,日本联合舰队难保不会重蹈英国覆辙。经过激烈讨论,主战声浪虽然有所压制,但仍有一些阁员认为日本不应就此屈服,会议进行了一夜也没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主张出来。

  次日一早,一夜没有合眼的大隈首相亲自出席了元老会议,征询元老们的意见。突然接到关东总督大岛义昌发来的电报,称中国解放军已于7月12日晚攻陷沈阳城。具体情节并没有详述,只说据闻解放军兵临城下,清军便不战自溃;崩塌之速,实属战史罕见。当大隈大声将这份电报念出来后,会场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沈阳郊外的一处荒僻小道上,两个衣衫褴褛的男人一路狂奔,其中一人是个精壮汉子,背上还背着个七八岁的孩子。

  跑在前面的男人脚下一滑,一个踉跄扑倒在地。背着孩子的汉子忙跪下相扶。“皇上!您没受伤吧”

  那人手一挥把他推开,喘着粗气,艰难道:“朕不走了,朕走不动了。”汉子急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贼兵找不到您,一定会到处搜索的!”

  那人怒道:“朕就是不走了,难道连你也要逼迫朕”突然一个挺身,又摇摇晃晃站了起来,竟然朝着来路走去。

  汉子大惊失色,忙放下背上的孩子,扑过去拦在他面前,急促道:“皇上!千万不可回头啊,这不是自投罗网嘛”那人暴喝道:“你要抗旨吗!”汉子悲呼道:“不,我就算抗旨也不能让您去送死!”

  那人长叹一声,沙哑道:“你为何不明白,你要是再带着朕这样一个文弱的人,是绝跑不出去的,咱们君臣三人也只能死在一起了。只有用朕引开他们,你才有机会带着溥仪逃生。”汉子痛哭流涕。“皇上,你不能啊,大清不能没有您啊!”

  那人突然仰天大笑。“大清,大清在哪里朕现在才明白,先帝宁愿死在祖宗面前,也不愿苟且偷生的道理了。”又转向他,温言道:“难为你了,去吧。”

  小溥仪趴在汉子背上,再次回头望了一眼父亲模糊的身影,浑然不知此刻已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