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八十三章 王袍加身
作者:冰翼之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王啸飞话音刚落,王筱秋已惊呼出声:“啊,你要做什么”酥胸剧烈起伏,心中的震骇无法用语言形容。她万万没有想到,王啸飞停止攻城的理由竟然是为王安通取代李家王朝做准备。

  震惊过后,王筱秋坚定地摇着头道:“我父亲绝不会同意做这样悖逆的事,我们起兵只是为了赶走日本人,救出困在汉城的王上。”

  王啸飞在江边的草地上盘膝坐下,又摘下军帽放在膝盖上,目光投入静静流淌的汉江水面,清亮的眼眸看上去随意而安逸。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薄薄地一层笼罩着他,整个人似乎都融入了水光山色。

  王筱秋心中掠过一丝异样的温柔情怀,在他身旁坐下,轻声道:“这件事不只是我父亲不会答应,朝鲜的百姓也不会答应。五百年的李家天下,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王啸飞淡淡一笑,目视着江面缓缓道:“如果我没有记错,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五百年前,高丽国大将李成桂大破倭寇,掌握了国家军政大权,然后他废黜昌王,立恭让王,三年后恭让王退位,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年号太祖。李氏治朝鲜五百一十八年,历二十六代主,追尊四,废位二,合计三十二位君王。”

  王筱秋没想到他对朝鲜历史这么了解,显然很是下过一番功夫,突然心中一动,已隐约猜到他接下来会说什么了。果然,王啸飞道:“五百年前的高丽王,就是你们王氏家族的祖先吧”王筱秋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却还是玉容变色,心慌意乱地道:“我,我不知道,也不愿意想。”

  王啸飞咄咄逼人道:“你必须想。现在正是该好好想想的时候,五百年前的李成桂可以从王家手中取得高丽,五百年后的王安通也可以从李家手中接过朝鲜。”

  王筱秋被他逼得无法,轻叹道:“父亲常说,王朝更迭,虽然是时势的必然,但是能不动还是不要动的好。有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血流成河的李家已经坐了五百年江山,不管换上什么人,都注定要杀很多人,战乱的苦难最终还是要由百姓们来承受。我了解我的父亲,他是最不愿意见血的人。”

  王啸飞微微颔首:“你父亲的确是位值得敬重的宽厚长者。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王朝更迭必然需要流血,但是每一次流血后,总可以换来朗朗乾坤。”

  “就拿两百多年前的中国来说,满清入关时,清朝的君王没有一个不殚精竭虑,朝廷里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尽忠用命,八旗铁蹄横扫大江南北,所向无敌。可是仅仅相隔了两百年,八旗子弟就连枪也提不起了。你道这是为何”说话时胸膛起伏,双眼中闪烁着罕有的激越,似乎转眼间就换了一个人。

  王筱秋不禁被他言语中自然流露出的慷慨深深吸引,一双妙目一眨不眨地盯住他,一时忘了两人正在讨论的是关乎家国命运的沉重话题,双手支颐,如听故事般津津有味地听着,不觉现出一副小女儿的憨态,

  王啸飞继续道:“究其根本,一个家族掌握政权时间过长,后世子孙富贵安逸,腐败堕落是不可避免的,这不是出一两个英明君主就能解决的问题。天下的道理殊途同归,中国如此,朝鲜也如此。五百年的王朝,太久了。”

  突然话锋一转,冷冷道:“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的主潮流,不管哪个国家,谁要是死抱着封建专制不放,其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日本之所以能击败清朝,吞并朝鲜,在于其君主立宪的成功。中华共和国之所以能击败日本,解放朝鲜,在于中国宪政的建立。”

  “以朝鲜社会现状来看,人民尚未觉悟,实现共和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的意见是,循序渐进地推行君主立宪,这必然需要一个相当开明的朝廷。但是李氏承担不起这个重任,李家立朝五百年,也造就了难以计数的旁系子孙和姻亲,这些人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也早已习惯于王权所带来的无限权力,这一点很像我国的清朝。如果由李王牵头,不但共和遥不可及,人民也必然要付出无比沉重的代价。”

  “据我所知,王安通先生不但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而且是朝鲜国内屈指可数的宪政专家和改良派,曾多次上书李王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堪称朝鲜国的康有为。所以我认为,你父亲是最适合的国王人选。当然,有计划的推行宪政也是我们合作的前提条件。”

  王筱秋怔怔望着他,万没料到王啸飞的思虑竟然如此深远周详。她原先以为,王啸飞之所以极力要把她父亲推上王位,是因为需要一个可靠的朝鲜盟友,或者是对她产生了情愫。直到此刻她才真正了解其中的深意。

  朝鲜历来为中国属国,甲午战后才被日本强占了去。如果只是为了培植一个亲中政权,大可不必如此煞费周章,直接归政于李王即可;然而改立王安通这样一位新派人物,则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其一,朝鲜之所以能复国,除中国直接出兵外,王安通当记首功,这使他成了朝鲜的民族英雄。名望高,手中握着唯一一支朝鲜正规军(基地武装),前朝高丽王后裔,中国军方全力支持;以上这几点加起来,基本上可以得到朝鲜各界的普遍认同;甚至可以顺势将盘根错节的李氏王族连根拔除,为日后的宪政改革铺平道路。

  其二,王安通初登王位,既不存在舍弃利益,又没有庞大王族掣肘,当可果断推行新政,以最低代价跨越式实现朝鲜长治久安。

  悟透此节,王筱秋心神激荡到不能自持,突然反身将王啸飞紧紧搂住。历史再次上演,王啸飞猝不及防下,已是美人在怀,唇舌交缠。不远处警惕巡视着的两名卫士面面相嘘,露出古怪的神情,同时背过身去。

  金黄色的阳光随处撒落,空气中充满了青草的芬芳。王筱秋慵懒地躺在他怀中,轻薄的单衣早已被香汗浸湿。王啸飞微喘着气道:“为什么”王筱秋媚眼如丝,娇笑着反问道:“我正要问你,为什么每次看见你,我都忍不住勾引你”王啸飞心中暗叹,每次遇见她都有身不由己之感,不觉感叹道:“象你这样的女子,原本就不必勾引任何男人。”

  王筱秋斜眼瞧着他,摇头道:“我不信。我去沈阳的时候,你就可以把我留下,可是你没有。这一次,你大概也不会带我走。我想知道,你是不是男人”

  王啸飞慢慢挣脱她火辣辣的视线,将目光转向江对岸连绵起伏的山峦,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我只是个快要成亲的男人。”王筱秋娇躯一震,火热的身体逐渐冷却,慢慢合上双眼,修长的睫毛在微风中轻轻抖动:“这么说,我应该恭喜你。”突然一把将他脖子搂住,将红唇紧贴在他耳边,吹气如兰:“王啸飞,不要以为本小姐就这样放过你了。”然后顺势坐直身子,略微整理了一下仪容。片刻后已将凌乱的秀发梳理整齐,挽在头上扎成了一个高高的发髻,神态也变得端庄圣洁,与方才判若两人。王啸飞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滋味,不知是庆幸还是失落。

  旖ni不再,王筱秋道:“好了,我们继续谈正事吧。”王啸飞收拾起心情,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张信纸,递给她道:“你先看看这个。”

  王筱秋接过一看,马上认出了父亲的笔迹,仔细后,发现这是王安通写给王啸飞的一份回信。文中有一段写道:“将军高义,然李氏经营朝鲜日久年深,民心归附,急则恐生变数;况今上仁厚,举国皆知,余等世受国恩,终不忍为之——”

  王筱秋恍然大悟,原来王啸飞早已在书信中向王安通提及此事,从信上的语气看两人已经历了多次讨论,王安通却始终坚辞不受。她这才明白王啸飞找她商量的目的,是为了让她劝说父亲。同时又生出疑惑,自言自语道:“父亲什么事都和我商量的,为何我从来没听他提起过这事”

  王啸飞淡淡道:“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也许你父亲认为这件事不值得商量。”王筱秋顿时领悟过来,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她的父亲,王安通虽然为人开明,但在思想深处却是个极重个人名节的儒生,终究不愿承担这“谋朝篡位”的恶名。是以这样天大的事情,都不肯和女儿商量。由此也可想见其心志坚决,绝难动摇。王筱秋不禁秀眉紧蹙:“这样看来,即使由我出面劝说,父亲也不会改变主意的。”

  王啸飞忽然从草地上站起,顺手将她拉起,微笑道:“跟我来。”牵着她手向远处的营地走去。王筱秋一头雾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被他牵着手,心中甜蜜无限,只盼这条路越长越好。

  到了营中,早有三位王筱秋的熟人在等候。一位是基地朝鲜军团第1团团长金日信,一位是第2团团长崔元勋,还有一位则是统管基地内勤事务的家将姜虎。这三人都是跟随王安通多年的老部下,对王家忠心耿耿。加上王筱秋,可以说基地的核心人物全部到齐了。

  三人见到王筱秋,神情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同时下跪道:“大小姐!”三双热切期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她。王筱秋见他们行此大礼,立刻明白了七八分,王啸飞说不动他父亲,却早已与这三员大将通了声气。自古以来这种情形都是大同小异,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主子荣登大位,长年追随的部将们自然就有了封侯拜相的机会。机遇到来之时,谁人能够抵挡这一飞冲天的诱惑。

  王筱秋望望地下三人,又望向身旁微笑不语的王啸飞,心中既感甜蜜,又有些气恼。悄悄伸手在他腰间狠狠掐了一把,咬着下唇道:“你这个道貌岸然的大坏蛋,逼迫我算计自己父亲,我这辈子都不会放过你。”

  二

  永登浦第15军军部内,云集了上百名大韩帝国遗臣(1896年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朝鲜王宣告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由王啸飞出面召集的朝鲜国复国筹备大会即将在此举行。这些人中有的还在日军控制下的地方机构中任职,但接到消息就立刻抛下一切赶来了。人人都能看出,日本人的兔子尾巴不长了,距离全面崩塌只剩下时间问题而已,自然急不可待地赶来参与其事,共襄盛举。

  朝鲜复国在即,与会者无不红光满面,激动热烈之情难以言表。然而细心的人注意到,在中方邀请的人员名单中,竟然找不到一位李姓王公。不过这也不算奇怪,日本吞并朝鲜后,为预防李氏带头作乱,把绝大部分王室成员都集中在汉城内,密切监控了起来。汉城尚未攻克,自然是见不到他们的。

  中方作出了一个非常体贴的安排。在第15军军部附近驻扎了朝鲜军一个加强警卫连,所有赴会人员都被安排在军部内住宿,同时在军部与警卫连驻地之间临时搭建了一个巨大军帐,卫士全部是朝鲜军人,作为正式会议的举行场所。这项安排不露声色地维护了朝鲜王公们的民族自尊心,大家都很满意。唯一的疏漏是,没有预备前大韩帝国国旗。

  7月1日晚8时,王啸飞和王安通并肩步入会场,走上主席台。王安通年近六十,身材高大挺拔,方面大耳,顾盼间眉宇中自然流露出一股英气,以浑厚的嗓音首先提议道:“各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先向我们亲爱的中国朋友,王啸飞将军致敬!”会场上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王啸飞环视全场,微笑着说道:“中朝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亲密友邦。本人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坚决支持朝鲜民族独立,绝不允许任何势力践踏朝鲜人民的民族尊严。中国军人必将以鲜血和生命实践这一诺言。”

  接过周子才递上来的一份文件,朗声宣告:“这是我国总统孙中山先生于前日亲自签发的总统令。战争结束后,我国政府将向朝鲜人民提供如下援助:1中国中央银行向朝鲜国政府提供万中元信贷额度,由峰青集团提供技术支援,帮助贵国人民恢复经济。2中国湖北工业大学、汉口军校向朝鲜国提供名留学生名额,为贵国培养军政各类人才。3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朝鲜派出军事顾问团,由汉阳兵工厂提供武器装备,力争在5-8年内为朝鲜训练10个现代化陆军师。”

  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顶峰,历朝历代的中国朝廷虽然都以朝鲜宗主国自居,可是往往只是在朝鲜发生内乱时才出兵平叛,从来没有一届政府向朝鲜提供过如此巨大的帮助。一时间人人喜出望外,欢呼雀跃。要知道当今中国虽然经济上尚待发展,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深不可测的科技储备早已震惊了全世界,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德国,若不是中国政府向德军出售了大批先进武器,德军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在欧战初期就击败几百万英法俄联军,横扫欧洲战场。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加惊人,短短两三年内,中国工农业就已经应用了上百项新科技,各行各业都爆发出旷古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大大领先于各列强。时至今日,中国市场上几乎再也看不见任何洋品牌。可以说,中国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科技超级大国。近水楼台的朝鲜靠上了这棵大树,其发展潜力可想而知。与会者都属于朝鲜上层人物,自然深知这种援助的含金量,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主要议题是研究如何发动各地士绅和民众,在大军未到之前保护好重要的经济资源、工厂的安全,甚至发动武装起义。群策群力之下,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王安通回到会务组为他单独准备的营帐,简单洗漱后就上了床。连日的操劳,身体十分疲惫,头一上枕便进入梦乡,睡得甚是香甜。

  恍惚间被人推醒,见王筱秋、金日信、崔元勋、姜虎四人围在他床头,大感诧异,猛地翻身坐起,惊疑不定地问道:“快说,出了什么大事”四人轰然跪倒,姜虎大声道:“臣等请王上早朝!”营帐外顿时响成了一片:“请王上早朝!”不知有多少人在外面。

  王安通明白过来,勃然大怒道:“什么王上!当今王上还在京城(京城是朝鲜人对汉城的通称),你们要干什么”突然发觉身上有些异样,低头一看,立时惊得面如土色,不知怎的身上竟已套了一件金黄色的五爪金龙王袍。

  王筱秋道:“父亲请恕女儿不肖,但是女儿赞成王将军的观点,只有您自己登上王位,才能实现您多年来的立宪梦想。真为国为民者,何须计较那些身后虚名”王安通尚未从震惊中完全恢复过来,捶胸道:“王上待我不薄,我王安通何忍若此”

  “中华共和国陆军上将王啸飞觐见朝鲜国国王!”王啸飞不知何时已出现在帐内,行了个长久的军礼。王安通苦笑道:“王某已汗出如浆,不胜惶恐,将军为何还要苦苦相逼。”

  王啸飞正容道:“大王又何苦置人民福祉于不顾,无视多年来追随您的部下,李氏已位列日本皇族,大王认为我国政府还能与李家合作吗”这句话甚是厉害,潜台词是,如果李氏当道,中国军方将很难与其合作,这也意味着大批即将到手的援助化为泡影。

  此刻参会的前朝遗臣们早就被惊动了,这些人都是在朝廷中打混多年的官场老手,自然轻易就能看穿其中的玄妙。思维敏捷的马上意识到,王安通早已是中国军方力挺的人物,从各方面来说都不失为理想的国王人选。相比之下,李氏既无军权又无外援,已成昨日黄花。不必说,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所谓顺势者昌,当下就有许多人来到营帐门前,跪请新主子。形势比人强,心怀故主的也只是暗中垂泪而已。

  姜虎等人早已和朝鲜军中各级军官们通了气,所以军官们也纷纷率兵赶来相请,以壮声势。不多时王安通帐外已聚集起了几百人,呼喊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响。

  多方夹攻下,王安通发出一声悠悠长叹,挥手道:“罢了,王某从命就是。”随即站起身,缓缓步出帐外。

  当王袍加身的王安通出现在大帐外时,天已大亮,金黄色的阳光照在金黄色的龙袍上,散发出炫目的光晕。喧嚣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转瞬间爆发出如雷欢呼:“王上出来了!”“王上万岁!”“王上!”——

  1915年7月2日,高丽王后裔王安通在永登浦即大韩王位,改国号为大韩王国,年号为共和元年。次日清晨,中韩两军联合发起进攻汉城的攻城战。下午1时,韩国第1团首先攻入汉城市区,与日军顽敌展开了激烈巷战。至黄昏时分,肃清全部守敌,生俘朝鲜总督东条英教以下4000余名日伪军。唯一的缺憾是,东条英机在乱军中杀出重围,落荒而逃。

  7月5日,汉城举行了盛大的还都仪式,大韩王国国王王安通在夹道欢呼的人群中乘辇进城,入住景德宫。同日,李氏一族全部搬出昌德宫。

  王安通入京后颁布的第一道旨意就是《预备立宪令》,设宪法编纂院,规定韩国的立宪筹备期为五年,于1920年7月15日举行全国大选。并采用新式官制,任命姜虎为韩国首相,金日信为陆军部长,册封王筱秋为玉漱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