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云 第九十六章 狮子大开口
作者:水煮乾坤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九十六章狮子大开口

  赵佶张大嘴巴,又打了个哈欠,朝兵部尚书赵奉挥了挥手,道:“这样的事,你自己定夺就行了,朕困了,有事明天再议,退朝。”

  说罢,便起身往后宫去了。

  “这……”赵奉急的直拍手,不知如何才好。

  边疆告急,天下兴亡,系于一线,一个疏忽,大宋就完了。

  赵奉急了,指着蔡京和高公公,怒道:“你们两个,陛下刚上朝,你们就给他吃獐子肉,你们就不能在退朝的时候,再给陛下呈上吗?天下危亡,你们担负起这个责任吗?”

  蔡京看了赵奉一眼,道:“陛下让你拿主意,你自己拿主意好了,我的兵部尚书,用不着什么事都与皇上商量。”

  高公公笑道:“那是陛下信的过你,如果事事都要陛下操心,要你兵部尚书做什么?要我们这些武大臣做什么?”

  “你们……”赵奉傻了,有些看不明白蔡京和高公公了。

  不仅是他,就连朝堂其他人,都大眼瞪小眼,不知蔡京和高公公今天是怎么了,这二人明争暗斗,处处相互挤兑,今天竟然沆瀣一气,联合起来挤兑别人。

  赵奉怒道:“好,我现在就去调兵遣将!”

  说着,他甩手走了。

  “蔡大人和高公公,和好了?”

  满朝武同样的疑惑,很快各种猜测,各种谣言传遍汴梁的大街小巷。

  之前与高公公对仗,蔡府密道被毁,蔡京吃了大亏,现在又得到皇上的青睐,虽然只是把送獐子肉的权力挣了过来,但还是把高公公压下去了,这是好的开始。

  此刻蔡京最大的疑虑,还是宋宇组建谍部衙门的问题,谍部衙门如果不是皇上直接领导,那便是高公公管辖的部门,这无疑会给高公公增加不少实权。

  种种考虑之后,蔡京把暗探全都撒了出去,一部分跟踪高公公,一部分跟踪宋宇。

  消息很快便传回蔡京的耳中,原来高公公也一直在寻找宋宇,而龙王庙失火,便是高公公为灭了宋宇,放火烧的。至此以后,宋宇除了在八仙楼客栈出现过一次,便彻底销声匿迹了。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蔡京不停地拍着桌子感叹道。

  他眼中精光一闪,对来报告情况的暗探头领蔡盾:“高公公那边现在什么情况?他既然与宋宇反目成仇,一定会有所动作。”

  蔡盾道:“回大人,高公公除了寻找宋宇,暗中还与一批不明身份的人来往,那些人行为怪异,看起来不像中原人,倒像蛮夷。”

  蛮夷?莫非就是宋宇口中的奸细,原来宋宇和高公公之间早有矛盾。既然高公公与宋宇成了仇人,宋宇便是朋友。蔡京沉思良久,对蔡盾道:“你多派些人手,给我把宋宇找到。”

  刚说完,蔡京似乎想到了什么,对蔡盾道:“不必找到宋宇,只要需把高公公与夷狄勾结的消息放出,或者把夷狄出现过的位置放出去,相信宋宇自然会找去,如此一来,哈哈哈哈……”

  他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把蔡盾听的一头雾水。不过蔡京如此安排了,他只得遵命,莫名其妙地带人去办事了。当然这些年一直在为蔡京办事,蔡盾早就对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得心应手了。

  在接下来的数天里,蔡京每天都给皇上送獐子肉。作为最老奸巨猾的权臣,蔡京在给皇上送獐子肉的方法上,送出了艺术水平,就连高公公也望尘莫及。

  每天早朝,蔡京先是有本上奏,把自己要办的和需要请示的事情全都奏给皇上,接着再把獐子肉送上,皇上吃了獐子肉,就对蔡京道:“蔡爱卿,你的主意甚好,你就按着办去吧,朕困了,退朝。”

  其他武百官还没来得及上奏事情,便被驱出了金銮殿。就连高公公这样的不可一世的大人物,皇上也不再过问了,很明显,他也被遗忘了。

  这一天,蔡京觉得完全获得了皇上的信任,皇上已经把高公公以及其他武大臣排除在外,便决定搞一次大事情。早晨刚上朝,蔡京便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赵佶早就惦记着蔡京的獐子肉,没了獐子肉睡不着啊。他迫不及待的问道:“蔡爱卿所谓何事?”

  蔡京道:“陛下,今年两湖地区,安徽山东等地大旱,臣乞求陛下大开国库,拯救灾民。”

  “受灾了?”赵佶一愣。

  蔡京的势力中,立即有人站出来,附和道:“回陛下,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尤其是安徽山东地区,土地荒芜,别说庄稼,草都长不出来,当地百姓食不果腹。”

  赵佶点了点头,道:“好,这事耽误不得,蔡爱卿,赈灾这件事就由你去办,需要多少银子,直接去国库审批。”

  高公公急道:“启禀陛下,今年风调雨顺,并无旱灾……”

  高公公还没说外,蔡京便拿出了杀手锏――獐子肉,道:“陛下,请品尝。”

  赵佶一挥手:“高公公,你的事情稍后再议。”便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吃罢之后,一阵困意袭上心头,对武百官道:“今天的事情到此为止,有本明天再上奏,退朝。”

  高公公无奈了,贼亮的双眼瞪着高公公,几乎都要喷出火了,却没有任何办法。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刚退朝,蔡京便前往户部领取赈灾银两。

  “奉陛下口谕,我来领取赈灾银两了。”

  到了户部,蔡京便直接开口。

  户部尚书道:“不知蔡大人要多少赈灾银两?”

  蔡京道:“你说呢?天下都在遭灾,最少五百万两。”

  户部尚书清楚部分地区旱涝不均,远非蔡京所说的那般严重,不过蔡京得到了皇上的首肯,他也无可奈还,如果强加阻挠,说不定明天退朝乌纱帽便没有了。

  他想了想,道:“蔡大人,五百万两有点多啊。国库也有些周转不开,要不先给你批三十万两,如何?”

  “什么?”蔡京当即怒道:“户部尚书,你焉敢戏弄本官?信不信我明天参你一本,让你滚出汴梁?”

  户部尚书大骇连忙道:“蔡大人,这几年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全国都在搬运花石纲,国库也是入不敷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