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魔方 0338 热血报国
作者:如羊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动力平台的第三次革命。它将日常供电、电力推进供电和现代高能武器供电三者合而为一,由于取消了传统的机械推进装置,从源头上降低了声隐身问题的解决难度,同时为电磁轨道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武器上舰创造了条件。

  十几年前,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发这一系统,现已进入实船应用阶段,而我国新型舰船还未能迈过这道坎。本世纪初,我们联合国内10多家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展开课题攻关。

  但是,其中负责一重要分系统研究的单位,几年来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来就比别人落后了20年,如果再停滞不前,差距就越拉越大。

  在普遍认为不可能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我横下一条心,毅然带领团队投入该项关键技术研究,不到4年时间,完成了最关键的电力推进子系统的理论分析、样机制造、系统集成以及功能试验考核,全面突破了新型感应推进电机和新型变频器的核心技术。这关键的一小步,使我国全电化舰船技术整整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一举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研制水平。

  我和我的团队秉承这样一个信念:只要海军装备建设需要,再大的风险也要去闯,再硬的骨头也要去啃,再重的担子也要去挑。

  某项尖端技术,是近年来世界海军强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代表未来新型主战舰船标志性的核心技术。我们瞄准前沿,主动作为,超前介入,自筹资金对这个项目进行自主研发。

  有人劝我:“一个世界科技大国斥巨资历时十几年都没有完成的项目,你还要强攻硬上,是不是疯了你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万一搞砸了,就可能债务缠身,身败名裂!”

  我也知道风险很大,但搞科研就得担风险,国防建设急需,天大的风险也要干!否则,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干什么5年里,我们不分昼夜地连续攻关,就连大年初一也在实验室过。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承受的压力难以想象,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在军委、总部和海军首长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2008年我们终于研制成功小型样机,接着又做出了1:1单元设备样机,突破了全部关键技术,实现了与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同步发展。

  当7位院士、8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成果鉴定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抚摸着样机,激动得流下热泪。

  军委主席在反映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报道上批示,要继续对马院士的科研工作予以支持。主席的亲切关怀,使我们团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共和国的国防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在充斥着太多利益和诱惑的今天,唯有坚守一份淡泊和清贫,才能潜心攻关克难,勇攀科技高峰。

  我觉得,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要有精神支柱,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有人说我这个人,人如其姓,是一匹脾气倔、性子急的烈马。其实,这个比喻挺好!我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为了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问我,你最缺的是什么我说是时间。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很多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存在着一代甚至几代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与发达国家赛跑,与时间赛跑,外国十几年搞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发挥后发优势搞出来。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年365天,我们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基本上是“五加二”、“白加黑”,天天在搞科研,1年顶别人3年。

  2007年,我父亲患胃癌到武汉做手术,当时我特别忙,天天在实验室,把已经联系好住院的事忘说了。老爷子见几天没动静,气呼呼地闯进实验室,对我吼了起来:“马大伟,你上不管老下不管小,家里事不闻不问,你究竟着了什么魔”我一听懵了,这才想起来,赶紧安排送老爷子去医院。事后我也内疚,感到这些年来对家人确实亏欠太多。

  但我不后悔,强大家、亏小家,是当代革命军人义无反顾的选择。

  有人问我,你这么拼死拼活,究竟图的是什么我回答,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图官,就想实实在在为国家和军队做点事。

  我认为,盯着名利,科研之路注定走不远;盯着权力,科研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我和团队搞了几十项课题,我从不在别人的科研成果上挂名;我们拿了很多奖,一些人以为我们赚了很多钱,但知情人却称我们是“最穷的教授”、“高智商的傻子”。

  说实话,如果我们只想个人发财,每个人都能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作为军人,不能只盯商场、忘了战场,只图赢利、忘了打赢!有一次,组织上到学校考察干部,一名首长提名要我当校领导。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婉言谢绝了。我知道自己的舞台重心在哪里,我们搞科研的人必须心无杂念,远离功名,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上二三十年,才可能有所成就。

  有人问我,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最担心的是人才断档,后继乏人。我时时提醒自己,生命有尽头,事业无止境。唯有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神圣职责,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延续。

  我也是在组织的培养、师长的教诲、同事的帮助下,一路走过来的,34岁晋教授,41岁当院士。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张教授,他是我军电机学科的开拓者,我们团队的创始人。

  7年前,张教授殉职在他钟爱的工作岗位上。他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的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梯精神。我对培养年轻人也非常重视,我希望他们超过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给年轻人出思想,出课题,出经费,让他们在重大课题中施展才华。

  近10年来,我们团队先后培养了7名博士后、70名博士和116名硕士,连续两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些年轻人,不少人在重大科研项目中领衔担纲,有的已在国际国内科技界崭露头角。我把国家“十五”某重点预研项目的关键技术,交给年仅23岁的博士生王东组团攻关;把1000多万课题经费交给赵治华博士搞研究。这些年轻人都不负众望,干出了出色的成绩。

  在我们研究所实验大楼前,矗立着张教授的铜像,每次走过铜像前,我都感觉他在慈祥地看着我们、谆谆地教导我们。能够告慰于恩师的是,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我甘愿做一颗铺路石,为青年英才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

  今天,我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莫大荣誉,但这一荣誉决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光荣,属于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属于军内外为了国家强盛这一共同目标而奋力拼搏的人们,属于千千万万长期在一线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马大伟教授的这番慷慨热血的言辞,在网友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实说,小强我虽然是个半桶子晃荡地军事发烧友,但也深知只有马院士这样的华夏脊梁,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是真正的华夏民族的脊梁。想不到我在上学和工作是否佩服的专家,现在也被小强科技改造的新式装备而感叹,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其实一直在马院士的头脑中盘旋,但苦于技术途径没有,也无法创造验证条件,只能是束之高阁,这对立志科技报国的正当鼎盛之年的马院士来说,该是多么巨大的痛苦。

  现在好了,具备神器性能的武器装备就静静地出现在马院士面前,只需要细心探究,谨慎验证,马院士相信,自己一定还能拿出让敌人惊叹,让祖国人民自豪的黑科技来!因为,他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还在找”美人魔方”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