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你敢娶我吗 第二十章:恶人有报,农家酒香
作者:萤照公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夜半帐篷内,李恪正端坐一旁饮茶,萧七儿跟石头他们聚在灯下,密谋着什么。一番窃窃私语后,萧七儿看向石头和另一侍卫道:“明白了吗?动手的事你们就吩咐他们去做。要快,不要闹出大动静。”

  两人点头辞别了萧七儿、李恪转身走了。萧七儿回身取了纸笔递给李恪,“殿下,快点写吧,将士还得一晚上跑个来回呢。”

  李恪微笑着接过纸笔,铺开白纸,略微沉思了一下,刷刷的写了起来。不多时便写就了,萧七儿细心的将其装进信封唤进来一将士,嘱咐一番,将士拍着胸脯说一定办到,便飞也似的跑出了帐篷。

  目送将士上马离开,萧七儿精心装扮了一番,随李恪前往吴畏别院。

  关于吴畏别院的事已传的沸沸扬扬,很快就会传到李从志的耳边。吴畏思来想去,如今能救他的只有李恪,若李恪能在李从志面前帮他美言几句,就万事大吉,反之,若拿赈灾款项之事大做文章,他吴畏的太守生涯便做到头了。

  想到这一层,吴畏私下里向李恪承认了自己有小小别院的事实,又邀请他来府中做客。李恪想看看他的把戏便同意前往。

  本来,堂堂太守有个别院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传言说他的别院富丽堂皇,珍宝甚多,所以李恪恼怒。于是,吴畏便将所有值钱的东西悉数藏起来,晚宴那日命妻妾只着朴素衣衫,且一定要伺候好萧姑娘。妻妾们听说吴王要来,早就乐开了花,对于吴畏的吩咐自然无不欣然答应。

  当李恪和萧七儿来至别院,吴畏率众位妻妾子女隆重迎接二人。宾主一行穿过郁郁葱葱的花园来到大殿,花园中的那条路是由江南海湖石铺就,海湖石乃大周上等石材,价值不菲。

  说是家宴,吴畏还是请了诸位同僚一同陪伴吴王。大殿分内外两殿,男人们在外殿用餐,女眷们则在内殿。

  李恪望着满桌子的美味珍馐冷笑。外面一里外百姓们吃的是稀粥野菜,住的是临时帐篷,而这里,脑满肠肥的官员却在推杯换盏,欢笑笙歌。李恪吃着每一口菜都味同嚼蜡,随时有愤然离席的冲动。

  萧七儿则不同,天性活泼的丫头转眼间就跟一众女眷情同姐妹了。在女眷们善意的笑声中大块儿吃肉,大碗喝酒。酒到酣畅处,萧七儿提议去外殿看看,让女眷们更近距离接近吴王。女眷们跃跃欲试,欢欣鼓舞。

  于是一众微有醉意的绝美女子便出现在了外殿,吴畏女眷们围着李恪又是敬酒又是问东问西,只萧七儿陪在吴畏身边,将酒水一杯杯送至他唇边。吴畏乐的合不拢嘴,对于酒水更是来者不拒,一双色眯眯的眼睛直盯着萧七儿。

  酒宴之上,宾主尽欢,两个时辰后,宴席散去,其余官员各自回家。吴畏命人收拾了房间供李恪和萧七儿住。看着两人安然睡去,吴畏又命夫人将五千两银票悄悄塞在萧七儿怀里,便搂了众夫人回房歇息。

  其实,就在酒宴酣畅之时,石头已领人完成了任务,他探头看着众人散去,吴畏回房休息,嘿嘿一笑将后门关上,一声令下,几十个人推着车子吱吱呀呀的向城南低谷走去。

  ……

  翌日一早,众人皆被坐在院中鬼哭狼嚎的吴畏惊醒。李恪匆匆起床问明了情况,得知是别院被盗,下令定要彻查此事。

  话刚说完,萧七儿也打着哈欠来了,见到吴畏一脸鼻涕眼泪的样子哈哈大笑。李恪嗔怪萧七儿不懂礼节。可吴畏却并未从他脸上查出半点儿嗔怒的样子,却明明藏着笑呢。

  吴畏缓缓站起身子,心里琢磨着:昨晚,这丫头莫名其妙的非要吵着跟自己喝酒,结果还将自己灌醉了,难道?难道是他们?不会,堂堂皇子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勾当。吴畏很快就打消了猜测李恪的念头。

  “家里被盗,有什么东西丢失吗?”李恪很是和蔼的问着。

  吴畏张了张口没说出来,他身边一打扮妖艳的女子却抢着道:“是粮仓被开了,里面一粒米都没有了,这些杂种们真是可恶,竟然在一夕间搬走了个偌大的粮仓,可恶可恶。诶,殿下你说说,是什么人专偷大米啊?”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皆愣住,吴畏嗔怪爱妾多嘴。却不想李恪竟哈哈大笑,许久方扔出一句话“什么人偷大米?自然是吃不上饭的人,是不是啊吴大人?”言毕似笑非笑的打量着吴畏。

  吴畏被问的张口结舌,怔忡半日方回过神来。混迹官场的人基本都是人精,李恪的话已让他将此事的来龙去脉猜出了八九分。果然是他们做的,但吴畏万没想到堂堂吴王竟做出如此勾当,真是错看了他。

  吴畏紧紧盯着李恪,脸上的横肉不断颤抖,他心疼啊,那个粮仓可是他辛辛苦苦提心吊胆挣来的,想不到一个晚上就被他们给搬空了。吴畏恨呐,恨不得喝这帮人的血,吃他们的肉。

  “吴太守,粮仓里有多少米啊?”李恪不无调侃的问。

  “没有,没有多少?”吴畏笑了起来,但是笑起来却比哭要难看多了,因为此时他心里在滴血。

  这时,一小斯跑了进来,石头一眼就认出是昨天看到自己脸的人,只是被自己打晕了才没喊,想不到这么快就醒了。石头冲萧七儿递了个眼色,萧七儿点头憋着笑。

  小斯在吴畏耳畔嘀咕了几句,吴畏脸色一僵随即嘿嘿笑起来。

  “事到如今,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昨晚的粮仓是我让开的,我们殿下压根儿不知道这件事。吴太守,据我了解,吴太守刚刚上任不到两年,竟能攒下这么大一个粮仓,可真是勤劳啊。”

  萧七儿他们本也没打算隐瞒此事,如今看来吴畏已经大概知道了事情原委,倒不是索性承认了,也落得个敢作敢当。说来,萧七儿他们也帮了吴畏的大忙,因为若是之后被朝廷钦差发现吴畏的这个大粮仓,那可就不是丢官那么容易的事了。但无论如何,吴畏对萧七儿和李恪的恨不能瞬间湮灭。

  话说到这里,吴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再不明白就当真成傻子了。可,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办?只能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从今后可是知道了,这位养尊处优的吴王可是不好糊弄。

  吴畏瞬间眉开眼笑,爽朗大笑,“开得好,开得好啊,其实我一直有这个想法,等灾情稳定一些了我就把我积攒的这些粮食全部捐出去,带着百姓共度难关。姑娘啊,你帮了我个大忙,多谢殿下,多谢姑娘!姑娘真是聪明绝顶,智勇双全!”说这话时,吴畏差点儿把牙咬碎。

  萧七儿咯咯咯笑起来,只说不敢。见其他官员陆续到来,她从容的将怀里的五千两银票拿出来说是吴畏捐的,吴太守高风亮节不仅捐出了自己的粮仓,还捐出了银票,大家都应该见贤思齐。

  正说着,圣旨到,是昨晚送信的那将士带回来的。

  当今皇帝听到吴畏太守为赈济灾民将自家的粮仓打开的消息深感欣慰,特写了一幅字送给吴畏,以此嘉奖。吴畏连忙谢恩,颤巍巍接过皇帝的御笔墨宝,展开一看,只四个大字:高风亮节。

  其他官员见太守都做到这份上了,还得了皇帝的褒奖,自己不做点什么好像说不过去,也都纷纷表示捐钱捐物,萧七儿忙令侍卫拿了纸笔记下每个人的捐献数量。

  事成之后,李恪等满意的走了。众官员望着李恪的背景暗暗赞叹:吴王真高人也。

  ……

  经过十几天官民努力,大水终于退出了相州城,李恪又命人在大河决堤之处建起了高高的堤坝。官道也已修复好,朝廷派来的人员都悉数到位,剩下的就是帮着百姓做善后工作,当然,李恪也该回京了。

  李恪决定明早就往京城赶,正在收拾东西时,听有人敲门,萧七儿忙去开门,却是刚来那天见到的老婆婆。非要请李恪、萧七儿及众将士们去家里吃饭,李恪推辞不掉,只能放下东西跟了老婆婆前去。

  老婆婆家只她和夫君两个人,从前有个儿子,去年打猎时摔死了,如今两个人相依为伴,在街口卖烧饼,日子倒也过得去。今晚的宴席纯粹是家宴,就只有老两口和李恪、萧七儿,石头他们死活不肯进来,只在大门口守着,老婆婆没办法只能由着他们。

  萧七儿随婆婆在厨房里忙活,李恪则陪着老公公在外间说话。

  厨房里香烟缭绕,呛得萧七儿连连咳嗽,李恪不时探视里面,面上始终挂着笑意。

  不多时,萧七儿将清蒸鲤鱼端上桌,菜也已备齐。这时又来一人,此人二十上下,一身粗布衣衫,但眉目间的英气却是难得。他拎了两壶酒来,上前喊老婆婆姑婆。

  原来他婆婆侄女的儿子,如今是衙门里的文书,写得一手好字,满腹经纶,名叫魏文。

  五人落座后,魏文请李恪喝酒,酒虽是农家浑酒,李恪却喝的津津有味。与魏文更是相见恨晚,相谈甚欢。魏文似乎很激动,说到动情处起身振臂一挥,大有挥斥方遒的气度。李恪赞赏的连连点头。

  老婆婆听不懂他们年轻人在说什么,只拉着萧七儿的手,满眼慈爱道:“丫头好福气,以我看啊,殿下不错。”一句话说的萧七儿小脸通红,连连称是,偷偷看一眼李恪,而他却满眼赞赏的看向魏文。

  晚宴直吃到夜半,李恪醉意醺醺冲二老连连作揖,感谢老人家的款待,更感谢今晚遇到魏文这样的大才。老人家不敢接受,激动的热泪盈眶,三人将李恪萧七儿送至门口,老婆婆望着两人的背影感叹: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啊。

  魏文开玩笑说姑婆又瞎操心了,人家吴王早有家室,王妃姓安,家室显赫,不是这小姑娘可比的。老婆婆听了默默无语,又叹息了一阵,进了院子,嘟嘟哝哝道:“我觉得他两就挺好,那吴王见着七儿也欢喜呢。”

  魏文无奈笑着,陪婆婆收拾东西。

  石头他们很识趣,并不上前来搀扶李恪,只远远的跟着。

  “殿下,七儿今晚很开心……”萧七儿红着脸说道。

  “嗯,那就好。”

  翌日一早,一行人便往京城赶,为躲避吴畏报复只能走小路,因此直到第三日晚饭间方到京城。李恪直接回宫复命,而李哲、李轩、穆辰逸、冯文昊等早在迎风楼准备下酒宴宴请大功臣萧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