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你敢娶我吗 第一百三十八章:后宫之祸,宿敌
作者:萤照公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早膳时分,萧婧晗请李从志入座,又特地在他对面摆了一副碗筷,随后出门看端王李博是否到来。最近几日,李从志对李博很是上心,不仅亲授他诗辞典籍,更屡次传召他于长安殿一同用餐,今日又遣了内侍去请,李博不来他也不用餐,只顾等着。

  萧婧晗对于李从志的反常举动很是费解,也特别留意他。见他夜半每每端详一位妇人的画像出神,神情哀思。后得知那画像便是李博的生母赵贤妃。原来,李从志老了,人越是老了越会想起以前的人和事。想必这位已故的赵贤妃在他心中当有重要的分量,重要到想起她竟能这般眷顾他们的儿子。

  不多时,李博昂首进入殿内,对于一旁的萧婧晗视若无物。萧婧晗仍满脸笑意的将其请入座,继而吩咐进献食物。

  李从志始终面带笑意的看向李博,还将日常饮用的酒赐于他。李博起身连连道谢,但端起酒杯却又看一眼李从志,欲言又止。

  “博儿,可是有话要说,有话便说,你我父子还需如此避讳吗?”

  “父皇,孩儿,孩儿是,是想离宫回到边疆,为我大周保卫家园……”

  闻言,萧婧晗倒酒的手稍稍一顿,旋即又如平常一般。

  李从志看了看李博,示意他坐下吃饭,笑道:“怎么,博儿才出去这几年就过不惯宫中的生活了?这么着急回去,太妃是会伤心的,她老了,你就在宫里安心伴她几年吧。”

  李博面有失望之色,旋即又镀上一层薄怒,他思量许久,一口气喝了两杯酒,方道:“太妃的身子,父皇不必担心,有孙太医的日常调理并无可担心之处,况且,况且……”他踌躇半晌,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方接着道:“况且她身边有了穆先生,我也不担心了。”

  李从志闻言哈哈大笑,又向萧婧晗要了杯酒,待萧婧晗劝他少喝,他直笑着摇头,但也只多喝了一杯便放下杯子。

  “穆先生是不错,懂得如何讨人欢心,太妃宠他也无过分之处。但是,博儿啊,你不同,你是她一手养大的,她膝下没个一男半女的,便将全部的希望都寄于你身上了。如今她年岁已高,你不要再离开她了,再耐些年吧。”

  李博听了还欲再说,但此时的李从志却有些不耐烦了,萧婧晗忙上前拉了李博的衣袖,他回头看她一眼也就没再说什么。

  ……

  集英殿。

  李从志阴沉着脸打量着下面的臣子,又低头看一眼手中奏折。许久,他叹了口气将那奏折放于桌上,起身徐步下了殿阶来至大殿中。

  他方才所看到的奏章是在指摘孙太妃豢养穆辰逸之事,借此抨击太妃不以国事为重,为皇家丢脸,建议轰走穆辰逸,令孙太妃搬离紫雀殿,于一僻静处颐养天年。奏章言辞激烈,丝毫不顾李从志颜面,李从志为此心中不畅,更可恶的是,这奏章竟是得到丞相刘丞的认可的。

  “听说巴东下雪了,下了多久?灾情如何,可有控制。”

  李从志话音刚落,就见臣工队伍的末尾处走出一人来,向他禀报了巴东的情况:当地灾情很严重,大雪压塌了民居,致使许多百姓没有居所只能住进了当地县衙。野外冻饿而死的人遍野皆是,城中大街上每天都有乞丐冻死。当地百姓联名上书希望李从志重视,只是不知这奏折李从志可看到了。

  那小官最后质问皇帝的话说的不卑不亢,使得李从志都有些怔怔的。刘丞出言喝斥,反被那官员抢白了一句“丞相面向百姓,帮皇帝治理天下,可子民冻死了,您不去关心,反倒关心太妃养的什么干侄子?这若让巴东的百姓知道了,当真是寒透了心。”

  “这位大人,你这话说的有些不合理,百姓的事大还是皇家的事大?”

  那小官见发言者是李昊,嗤之以鼻,冷冷回了句:“何为天下?百姓既是天下。请问太子,是天下事大还是皇家事大?”

  李昊闻言大怒,愤恨的指了指那小官说了句:“你不要命了”但转脸见此时的李从志面色铁青亦不敢再说什么,只得退了回去。

  “这位大人说的是,民事大于天。国之栋梁竟胡言乱语皇家之事,有失斯文。朝之重臣,放着巴东雪灾不去关心,反倒关心太妃的私人生活,有愧圣人教导。”

  李恪的话同时得罪了刘丞和李昊,但刘丞竟像是未听到一般丝毫不介意,倒是李昊,见李恪竟帮着一个小官心中气愤不已,白他一眼但又说不出合适的辩白只气鼓鼓的冷哼一声。

  李恪话音刚落便有一人跳出来反对他,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李恪懒得理他,倒是平日里很少发言的李哲顶了那人几句,那人便悻悻的退了回去。

  李从志饶有兴致的听着大臣和皇子的辩论,之后又看了一眼一直沉默不语的李博,回身取了桌上的奏章,扔到地上,怒道:“日后谁再胡言乱语皇家之事,决不轻饶,写奏章之人,革去官职押往大理寺听候发落。”

  李从志的话掷地有声,众人听了皆低头不语。片刻的沉默后,刘丞上前一步,未待开口,却见人群中走出一人,面色黝黑,五官端正,正气凛然。他摘下头冠,缓缓放于大殿之上冲李从志拜了拜。

  “大雪是灾,可灾从何来?后宫行为不检惹得天怒人怨,这才是根本。丞相早就派人去救灾了。但治事要治根本,后宫祸胎不除,如何平息天怒,如何制止雪灾?”说到最后,他身子一颤,连带着下颌上的胡须都跟着颤抖起来,仿佛真的孙太妃与穆辰逸已到了天怒人怨,不得不铲除的地步。

  李从志伸手指向说话之人,仿佛要制止他的话语,但在那人凛冽正气的眼神中却有些退缩,半晌,方道:“你是说,雪灾是因为太妃行为不捡?大胆,来人,将这逆贼给朕拿下,押往大理寺……”

  话音未落便见燕天瑜领着两侍卫走了来,两侍卫上来便要拉那人,那人奋力一甩,说了句“我自己会走”便昂首出了大殿。李恪的目光穿越众人落于那人的背影上,许久不曾挪开。

  此事过后,李从志虽革了写奏章之人的职,但还是祭了天。

  按照祖制,祭天地之时,当是皇帝携太子率众人祭拜,而这次祭天,李从志带的人竟是李博。这让李博忐忑不安的了好些天,却让孙太妃更加得意,与前丞相赵占的接触更加频繁。对此,李从志虽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明镜似的。

  这一日,李从志屏气凝神写就了字将笔搁置一旁,唤李恪和李哲前去观看。李恪看了字面色如常,只嘴角含一丝冷笑。而李哲则面上一沉,惶惶然若有所失。萧婧晗趁着换茶的间隙看了一眼,李从志的字依旧挥斥方遒,如强龙冲破云霄,颇有气势。

  雪白的绢子上书着四个大字:恪守本分。萧婧晗含笑看一眼李恪,后者面上仍是淡淡的。出乎她意料的是,李恪竟主动要求李从志将这字赐予他,好让他将其挂在书房,时时警醒自己。

  李从志对于李恪的请求很是赞赏,但却并没有满足他,而是又在另一张绢上写了四个字:尊天敬地。

  “尊天敬地送与恪儿,也是表达朕对于雪灾的亏欠,希望上天能时时看到我们的诚意。恪守本分就送与哲儿吧。”后面的话他没说,但这足以让李哲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送走两位皇子,李从志凝视窗外许久许久。直到暮色渐霭,萧婧晗前去准备晚膳,隐约听到他问了句:“那日,太子宫为何乱糟糟的?”

  “听说太子丢了件十分宝贝的东西,搜宫寻找呢。”王元如是说。

  “搜宫?”李从志并不再细问,转脸见萧婧晗端了一碗银耳粥便呵呵笑着走过去用晚膳。

  此次晚膳,仍旧是李博陪同,饭间,父子二人讨论的不是雪灾,更不是孙太妃,而是《易经》。

  饭毕,李博又向李从志请教了几个关于《易经》的问题便揣着书往回走。李博离开片刻,李从志方想起来外面下着雪,命让萧婧晗提了灯笼去送他。

  李博边走边想着那个《易经》问题,经过御花园时忽听到不远处有人喊:端王殿下。他便立住脚步,果见一内侍打扮的人徐步走来。那人满面墨汁,不辨五官。

  “殿下这么晚了自哪里来?”

  虽觉此人奇怪,但李博一心只在《易经》上,并未多想便同内侍实说了。内侍搭讪着问李博所拿何书?李博便同他介绍,正说着,内侍突然一挥袖子,李博便呆在了原地,只觉浑身酸软,舌头打结。

  而这时,萧婧晗已离李博他们只几步远距离,她刚才见两人说话怕有不便就放慢了步子。后来觉得不对劲,正纳闷要不要过去之际,只见内侍袖中冷光一闪,她暗道不好,提了灯笼疾奔过去,边跑边喊:端王小心。

  内侍没想到此时有人来,心里慌了,握着匕首的手有些发抖。就在他的匕首触到李博衣裳之时,萧婧晗于那一刹那将李博推到,内侍扑了个空,又向李博袭来。

  萧婧晗急忙抱住他向旁滚去,李博闷哼一声见是萧婧晗有心将其推开,但无奈浑身无力,只能作罢。

  内侍冷冷一笑说了句“美人救英雄”便持刀向萧婧晗刺来,萧婧晗身子灵巧,几次躲过他的致命一击。但雪天路滑,她边躲边喊,脚下不听使唤不停摔倒,摔得浑身酸疼。

  内侍见萧婧晗不易制服,便舍弃她袭向李博,萧婧晗见势忙推开李博,内侍扑了个空返身向她袭来。匕首刺穿衣服,带一丝冰冷掠过手臂,继而便是一股甜腻的血腥之气弥漫。内侍乘胜追击,一把揪住萧婧晗的手臂,将匕首抵在她脖间。

  闻讯而来的侍卫赶到将三人团团围住,清醒了的李博忙也自地上爬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侍卫的大刀,大喊一声向内侍刺去。李博出手太快,内侍还未及反应,大刀已刺穿了他的身体,刀尖上滴下血来,映在白雪上甚是显眼。

  内侍伸手接了自己的血心有不甘,怨恨萧婧晗阻了他的好事,欲划破她的咽喉,但无奈他此时已浑身无力,晃了晃身子,轰然倒地,仍睁大眼睛瞪着萧婧晗。

  侍卫忙将内侍拉开,围上萧婧晗,见她胳膊和脖子上皆有伤痕,忙命传太医。李博拨开诸人,想也没想将萧婧晗打横抱起向长安殿后殿走去,临行前留下话“今晚之事不可让皇上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