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第1章 楔子
作者:渭水之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诗曰:

  金戈铁马大散关,

  万人不敌一人拦。

  古关雄风今犹在,

  吴家弟兄美名传。

  大散关又名崤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西南40公里的秦岭梁上,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大门。

  大散关向北,为物华天宝的关中平原;向南是风调雨顺的汉中盆地;西至天水、武都;东向酷似和尚脑袋的山峁——和尚塬。

  和尚塬是闻名遐迩的古战场,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原上是郁郁葱葱的大草甸,四边则幽谷深邃,悬崖陡峭。

  奔腾不羁的神岔河从原下流过,河水与山脉遥相呼应,营造出一副山河壮美君心跳,千岭万山难逾越的险峻图画。

  李白的不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公元1127年,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攻破京师汴梁,北宋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然中原百姓不忘故国,征讨西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民族英雄吴玠,在众兄弟配合下,将被金人作为人质押往北国的康王赵构“抢回”中原,建立了南宋朝廷。

  至此,吴玠和他的团队以大散关为屏障,挡住了女真人的铁骑马队,南宋朝廷得以喘息;中华民族的精美文化繁衍、持续了数百年。

  大散关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的峻姿。

  雄关漫道,成就了不少封建王朝,而远离雄关的帝业,似乎没有几家强盛过。

  周、秦、汉、唐,是中国人最值炫耀的朝代,他们的帝都恰恰都在关隘四横的关中平原。

  关中的雄关,挡住了戎狄外夷的铁蹄硬弩;关中的险道,营造了一个安定平和的政治环境,使铁卫中的王朝鼎盛壮大。

  盛朝发展了,盛朝强大了;化夏的文明在这里孕育,从这里发展,由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

  历史上南北对峙,控制大散关,就会“扼南北交通;北不得此,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恰恰忽视了帝都的选择,东京汴梁无关无碍,长期处于番夷的觊觎之中。

  史载:宋朝选择帝都时,赵匡胤主张西去长安,最起码要在洛阳。

  但其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以及大臣们不同意,因为他们大多是中原人,不愿意离开家乡。

  赵匡胤唉声叹气:“我要西迁,据山河之形胜以裁减多余的军队,遵循周朝、汉朝的先例以安定天下!”

  赵光义则说:“安天下在于德政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极力请求建都汴京。

  赵匡胤不得已,听从了赵光义的见解,但他不尽感慨:“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竭尽了……”

  不知是赵匡胤有先见之明,还是上仓有意为难赵宋,赵匡胤死后150年,他的子孙偏偏疏于德政,败于地势,竭尽天下民力,断送了祖宗创立的基业。

  断送祖宗基业的是宋钦宗赵恒,制造祸端的却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刚愎自用,在吴玠率大军灭亡西夏时,他却听信童贯谗言,罢去吴玠西军元帅职务,和金人搞什么海上盟约,要夺燕云十六州。

  宋徽宗的拙劣表演,使大宋兵力彻底暴露在金人面前。

  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见宋军不堪一击,即派大将完颜宗瀚和斡离不率大军攻破汴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是华夏民族上千年未遇的奇耻大辱;“靖康之难”让一代天子徽宗、钦宗成了女真人的阶下囚。

  聚书家、画家、诗家、词家、政治家于一身的赵佶做了俘虏后似乎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弄花石纲?为什么要修万岁山?为什么要重用蔡京等六贼……

  为什么的拷问实在太多,心力交瘁的一代帝王于贫病交加中写下千古感伤的《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山南无燕飞。

  九叶鸿基一旦休,

  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

  故国悲凉玉殿秋。

  赵佶的悔恨惊天动地,可人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甘心万里为降虏的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侥幸的是他还有个九儿子康王赵构,在大臣的拥戴下建立了南宋,赵宋的江山总算没有泯灭。

  南宋小朝廷尽管摇摇欲坠,可她毕竟承载了华夏民族的希望,延续了华夏民族的烟火。

  “靖康之乱”后,赵宋朝廷南迁了,但赵宋朝廷的基业仍然在北方,北方军民欲血抗金,固若金汤的大散关使女真人不能南进。

  大散关是层岩耸立陡峭险峻的大山,关和山的结合体,使女真人的铁浮图拐子马派不上用场。

  吴玠在大散关以北的和尚塬摆下铁桶阵,用“驻阵矢”杀得金兵鬼哭狼嚎。

  和尚塬之战是宋朝军民抗金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远在江南的宋高宗赵构闻讯后罢朝三天予以庆祝。

  和尚塬之战的胜利,大大鼓励了宋朝军民,万民参战的抗金浪潮风起云涌。

  目空天下的金兵主帅完颜宗弼不甘失败,聚集大军多次进攻大散关。

  宋军在吴玠指挥下利用雄关险隘,出其不意地杀伤敌人,使金兵夜不能寐,完颜宗弼也身中两箭差点丧命,从此再不敢小觑吴家军和大散关,大散关无疑成了恢复中原的前沿阵地。

  然而,昏晕的高宗赵构只想与金人苟合,并无收复中原的坚强意志,且刚愎自用地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

  吴玠接到只许坚守大散关不许出击的荒唐指令,只好郁郁收兵。

  赵宋江山在大散关止步,金统区的大宋子民心灰意懒。

  着名诗人陆游八十岁还写了一首激愤不羁的诗篇:

  早年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大散关在宋、金对峙的一百多年里起到了无法替代的屏障作用,女真人攻不破大散关,企图占据四川,顺江直下,灭亡南宋的阴谋化作泡影。

  吴玠坚守大散关,阻击金兵的精锐部队不能前进,保住了南宋在江南的半壁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