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第519章 草滩渡于谦殉国
作者:渭水之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却说于谦告别姚启、纳罕,骑上黄骠马,执了齐眉水火棍,急急似惊弓之鸟,向草滩渡大桥飞驶而去。79小說

  马蹄踩踏地面发出的“嘚嘚”声,在寂静的夜晚长久而深远。

  一道土雾跟随着黄骠马奔跑,那是马蹄扬起来的土雾;土雾与道路两旁的树木、山体融为一体时,酣畅淋漓的黄骠马已经奔跑在渭河岸边了。

  于谦神情大作,驱使黄骠马沿着渭河岸边的黄土小道向东疾行;一边行驶,一边抬头去看天空,那只‘玉’兔已经升至中天。

  于谦心中说道:大约丑时天气,郑达一定还没走远;追得快了,一定能将他拦住……

  心中想着,便就快马加鞭,让黄骠马的蹄子迈得更欢。

  隐隐约约,于谦看见月光下的草滩渡大桥,便就放缓马蹄,举目去看,却见大桥上一片寂静;甭说郑达,就连一个守桥的金兵也看不见!

  于谦犯了嘀咕:怎么回事?难道郑达没来草滩渡大桥?还是已经遭遇凶险!

  于谦站在桥头胡思‘乱’想,并不敢冒然走上桥去,他怕桥上有金兵埋伏。

  于谦没敢上桥,却在桥头来去走了几个来回,观察桥面上的动静。

  桥面上仍然不见郑达的踪影,一种不祥的预感便像细细涓流,浮上于谦的心头。

  郑达把眼睛穿过桥面,往南边看去,明亮的月光下,那片芦苇丛似有道道煞气,心中不禁叫起苦来:

  难道是那片芦苇丛吞噬了郑达?郑达啊郑达,你这个不可理喻的家伙,嘴上答应得痛痛快快,一回营帐便就变卦哪?只身一人来闯大桥,可你琢磨过那片芦苇丛没有,芦苇丛可能就是你的坟墓!

  于谦心中想着,不觉冷汗长淌,郑达真的葬身芦苇丛,就说明对手凶险至极;知道明枪好躲暗箭难防的道理;于芦苇丛中设下埋伏,置人于死地!

  于谦紧锣密鼓地思忖一气,又觉自己很可笑,怎么做出郑达葬身芦苇丛的推断?郑达‘性’子是急了些,可他的智商超人,岂能轻而易举深入芦苇丛白白送死?

  于谦心绪悠悠忽忽,再次凝视郁郁葱葱的芦苇丛,只见月夜中的芦苇丛高深莫测,便就重新陷入沉思之中:郑达真要懵懵懂懂闯进芦苇丛,十有**难能生还!郑达啊郑达,你只身一人冒险行动,难道是和于谦怄气不成?或者说,你根本就不把于谦放在眼里,才这样我行我素,刚愎自用!

  郑达啊郑达,难道你就不理解于谦阻拦你的苦心?

  如果白日里让你不问青红皂,率领人马冲将过来;3000兄弟恐怕早就做了断头鬼!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训。郑达兄弟,你这么就不明白?

  于谦在吴元帅跟前发过誓,在你莽撞时一定站出来阻拦!于谦阻拦你了,这是在履行职责;这是纠正你的错误!可你却明里一套,暗里一套;使于谦陷入尴尬之地不能自拔……

  于谦漫无边际地寻思着,义无反顾地走上草滩渡大桥;寻找郑达的踪影。

  月光下的草滩渡大桥茕茕孑立,桥面上没有郑达身影;更没有金兵一兵一卒;于谦心中便就惊慌。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桥南头那片芦苇丛,默默说道:莫非那片芦苇丛真的困陷了郑达?抑或是郑达压根儿就没来过草滩渡大桥……

  于谦策马在桥面上走了几个来回,神情惶急地仿佛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真个日怪,哨兵徐庄明明看见郑达向草滩渡大桥来了,这里怎么看不出一点厮杀的痕迹?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干脆上那片芦苇丛里看个究竟……

  于谦突然热血沸腾,策马走下大桥,向芦苇丛急遽而去。

  终于,于谦看见芦苇丛中那条黄土铺就的小道,在月光的斜‘射’下显得神秘莫测;道路两旁的芦苇丛一人来高,芦苇叶子在月夜的河风吹拂下,发出令人心悸的“哗哗”声。

  于谦心中‘毛’‘乱’,似乎已经意识到,芦苇丛隐藏着杀机。

  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方显英雄本‘色’。

  于谦不住地给自己壮气,大着胆子进入芦苇丛,深入十几丈远,果然看见郑达和乌骓马站在路当央。

  于谦又惊又喜,大喝一声:“郑将军,末将终于找见您哪……”

  于谦一边呼喊,一边策马向郑达身边跑去,眼见就要靠近,却听一阵梆子声响,芦苇丛中‘射’出一阵羽箭。

  于谦惊得瞠目结舌,迅速滚下马去,小‘腿’肚上已经中了两箭。

  于谦咬着牙关将羽箭拔了出来,忍着疼痛舞动手中的齐眉水火棍;‘射’过来的箭镞被他打落一地。

  但打落一层,又来一层,于谦身上中了几十支羽箭,趴在地上不能动弹了。

  这时候于谦似乎才明白:金兵在芦苇丛设下弓弩手,郑达和乌骓马早就遇难;而站立路当央的郑达和乌骓马,是金兵支撑起的亡人尸骨。

  于谦后悔莫及,抱怨了一阵子郑达后,又抱怨起自己来了:于谦呀于谦,你也是个二百五;前来营救郑达,一路上把郑达骂了个狗血喷头,哪知你还不如他;凭着匹夫之勇闯进敌人的埋伏圈;把自己送进狼口!

  于谦心中想着,去看身上中的箭数,长长短短,一共24支。

  身中24支羽箭的于谦,试图将箭簇拔出来站起身来,可只拔下一支,便就血流不止,倒在地上,只好住手。

  于谦知道自己活不多长时间,但此刻的意识却异常的清楚。

  他想起跟随吴元帅东拼西杀,所向披靡;吴元帅和他亲似兄弟。

  这一次驰援华州,又委派他做了副先锋,和郑达率领3000人马前行。

  哪知华州之围未解,自己和郑达却双双陷入敌人的埋伏圈。

  于谦对此次失败悔青了肠子,心想这样死去也太窝囊,要是能拉击个垫背的,倒也划算!

  于谦正在遐想,却见几个金兵鬼头鬼脑地向这边走来。

  于谦咬紧牙关,将齐眉水火棍紧抓手中,等几个金兵近到跟前,突然大吼一声,飞跃起来,齐眉水火棍一阵猛打;四五个金兵的脑袋边开了‘花’。

  看着五个死在地上的金兵,于谦大笑两声,闭上眼睛……

  吴玠的两员大将,不出一个时辰,先后命丧芦苇丛,不知这是天意,还是因为莽撞行事而至!

  以至于后来郑达和于谦的儿子前来此地吊唁父亲,一看见无序摇曳的芦苇丛,便就怒火中烧,恨不能放把火将其烧光……

  却说郑达和于谦丧命芦苇丛,金兵主将完颜活‘女’兴奋异常。

  完颜活‘女’哪会想到,自己略施小计,便就连取宋军正副先锋‘性’命,兴奋之情难能拆解时,竟然扯开嗓子唱起北国的《狩猎歌》:

  哦,咳哟!

  香鞑子开‘花’笑开了嘴儿,

  山里红开‘花’挤眼眉儿,

  歪把梨开‘花’小白脸儿,

  蒲公英开‘花’满天飞呀!

  牛开‘花’裹脚背儿,

  豹子皮开‘花’腰中围呀!

  弯弓开‘花’不离箭哪!

  唱歌和打猎不分离呀!

  莫里席地见完颜活‘女’兴奋狂颠,不无恭维地上前说道:“将军真乃孙武在世,诸葛再生;区区小计就使宋军折去两员大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莫里席地这么说着,看看空中的月亮道:“天‘色’已是黎明,我们在芦苇丛整整待了一个夜晚;接下来是守株待兔呢,还是撤回军营休整一番!”

  完颜活‘女’看看周围的军士,突然说道:“今夜晚大获全胜,每个军士奖赏白银五两!”

  说着一顿,道:“后续宋将还会触网,我们依旧守株待兔,再做斩获!”

  于是,让军士故伎重演,将郑达、于谦和两匹战马支撑起来,矗立芦苇丛中的小路当央,做出假象,引‘诱’宋将上钩……

  ※t※※

  却说童子‘鸡’那日受吴玠委托,将神武弹弓‘插’在腰里;黄金灯笼锤搁在马背上的得胜钩中;骑上枣红马,上天王山找铁里溪和罗天,寻求火器支援。

  自从在渭州城折了弹子将军耿先,他的兵器黄金灯笼锤和枣红马便由童子‘鸡’使用;从那以后,童子‘鸡’惯常采用的步行技能也变成骑马。

  毕竟是灵透小子,很快将马术演练得炉火纯青;昼夜兼行,来到天王山,举目去看,果然一座好山。

  但见奇峰凌云,巍峨峥嵘;断崖绝壁,雄浑厚重;怪石林立,状人状物;奇‘洞’异景,妙趣横生。

  山顶的天王峰犹如石笋,拔地入云,顶天立地;千丈崖斧劈刀削,险峻无比,神仙难攀;天柱松,鹰松,探海松,五妹松,虬龙松等奇松仪态万千;‘混’元霹雳,八戒念经,皖公神像,神猫‘逼’鼠,双狮戏球,太白观海等石令人惊叹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巧工天成的神秘谷,更是神秘莫测,由‘洞’‘穴’和山谷构成,‘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谷个联,人行其间,时而左右盘旋,时而上下迂回,时而步道断踪,时而另开‘洞’天。其中“胖见愁”,“弃明投暗”,“神龙见尾不见首”等景观乃天王山独有。

  而呼之‘欲’起的“仰天大佛”,倾宇难得的“天王晴雪”,一喊三回的“翠华回音”等奇景异象尤为绝妙。

  还有主峰佛光,西关雪霁,南关雾淞,东关云海,望岳亭晚霞,可谓绚丽非凡,无可名状。

  童子‘鸡’顾不上观看景‘色’,径直找到老君‘洞’,见铁里溪和罗天全在哪里打坐,便就纳头拜揖。

  铁里溪和罗天不认识童子‘鸡’,见山‘门’里闯进一个‘毛’头小子跪地行礼,慌忙问道:“你是谁,进得‘门’来,纳头便拜,是何道理……”

  童子‘鸡’见说,哈哈讪笑几声,站起身来自我介绍道:“小人是吴玠吴元帅麾下的小将童子‘鸡’,从姜城山庄一路赶来,要找铁力溪大师和罗天小师傅!刚才‘门’口的小道士说二位在老君‘洞’,小人就直冲进来了;莽撞之处,还望师父见谅!”

  铁里溪见童子‘鸡’说是吴玠手下,慌忙让手下沏茶上食。

  不一会,茶饭上来;童子‘鸡’走得又饥又渴,看见膳食,也不客气,大吃二喝起来。

  童子‘鸡’直吃得腹胀肚圆,这才抹抹嘴角,打了三个饱嗝,向铁里溪拱手一礼,说:“贼酋完颜娄室作了金兵统帅,领3万人马在关陇大地横冲直闯;朝廷军队抵挡不住;州府县乡纷纷投降金国。吴元帅和其妻莫小儿在真定城大败金兵,杀了‘女’真国师翁布尔罕和庶太子完颜宗鸿,解甲归田!本愈在大散关农耕稼穑,但见金寇猖狂,不禁义愤填膺,召集家人挚友,准备和金兵浴血奋战!考虑到金兵铁骑神速,吴元帅便让小人前来天王山求助,还望铁力溪大师和罗天小师傅火器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