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弄潮 第一百六十九章地产商
作者:龙门己的小说      更新:2018-11-26

  两千年雷泽两会期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确定了在雷泽东部设立一个全新的开发区,同时提出了一个五年计划,在未来的五年内,彻底改变开发区市容市貌,争取将开发区建设成雷泽最适宜居住的区域。

  轰轰烈烈的开发时代就此展开了。

  这是一片面积极广,又杂乱不堪的工地,外面用简易的蓝色铁皮阻挡,大量的工程车进进出出,在工地的最北端,已经有四栋高楼建设起来,周边竖立着四个几十米高的塔吊,正在积极的进行工作。

  地面上,停着十几辆水泥罐车。大量的混凝土被打入泵车之中,高压泵车将这些混泥土输送到几十米高的楼层,十几个带着头盔的民工,将混泥土浇灌在钢筋扎好的铁笼子里面,旁边还有几个人拖着震动棒进行震动。

  在南端,除了大量的耕地,还有几家钉子户赖着不走,破落的红砖墙壁上写着大大的拆字,工地施工,那里已经断水断电,甚至连道路都给挖断了,小院之中还晾晒着衣服,说明依旧有人居住。

  一行十几人行走在硬化的施工道路上,为首男人带着眼镜,脸上带着一抹鞠躬尽瘁的惆怅表情,看上去很是疲倦,他带着一顶黄色的安全帽,抬头望着已经建筑了十几层的高楼。

  旁边,身体发胖走形的刘德彪也带着一顶黄色安全帽,耳旁边是轰隆隆的施工复合声音。

  刘德彪大声说道:“首先非常感谢赵书记百忙之中抽出空来视察我们水岸城邦小区的建设工作。

  您看,按照规划,这四栋楼是二十八层高的高层住宅,图纸的设计和施工单位都是从BJ请来的,这四栋建筑,地下都带有双层停车场和储藏室,车辆开进小区直接进入车库,然后坐电梯入户,地面不设停车场,全部做成绿化,靠着旁边的护城河,形成一道田园式高档小区。”

  开发区的赵德旺书记微微点头。

  刘德彪道:“这四栋高层是咱们小区的一期工程,有三百六十套住房,在顶楼还设计了大户型的复式,今年年底之前能够封顶,往南,就是咱们现在坐在的位置,将是二期工程,设计的是二十二层到二十六层高建筑,一共有十栋,在往南就是多层建筑,大概七层带电梯,再往南,是五十套别墅!

  水岸城邦全部建设完成,大概要到2004年前后!建设成功之后,会称为雷泽第一个高档住宅小区,打破雷泽没有高层高档住宅小区的历史。”

  赵书记点点头,给了一系列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安全问题,刘德彪不断的点头哈腰,表示着虚心接受。

  雷泽市电视台专门有记者跟踪采访报道,在赵书记一众随从之中,高阳也跟在里面,不断和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偶尔指点江山。

  转悠了一圈后,赵书记对身后的人道:“咱们开发区啊,非常欢迎像万山公司这样的热爱家乡,愿意帮助,建设家乡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咱们应该全力支持他们工作,一切为了开发区的发展而努力。”

  赵书记一停顿,高阳叫了一个好字,众人响起热烈的掌声。

  赵书记伸手压了压,笑着问道:“刘总啊,咱们工地建设有没有什么难处啊?”

  刘德彪摇头,“没有困难,就算有困难,克服困难,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是我们的宗旨。”

  赵书记点点头,“好,有困难就要提,咱们共同来解决问题。”

  “哎呀,多谢赵书记体谅啊,我代表,万山公司,慕尚公司,以及公司上百名员工非常感谢赵书记的支持,有您一句话,我们企业也敢放开手脚去做。”

  视察的工作结束,刘德彪站在门口,目送区领导和电视台的记者们上车离开。

  自从九四年做服装生意暴发之后,刘德彪加大了对服装业的投入,连续三年,净利润突破了百万。

  除此之外,他也拿下了伊犁奶的代理,靠着奶制品,每年的收入也有几十万之多。

  在九七年前后,刘德彪认识了在京城做房地产生意的谭宗明,谭宗明是潮汕人,以前做贸易生意,还倒腾过石油,手里有上千万资产。

  后来身边的一些做贸易生意的朋友有些被打击了,谭宗明担心出问题,将线路转手卖了,洗手不干,北上京城,投资了一家地产公司。

  千万资产已经足够多了,但用在房地产上却是杯水车薪,谭宗明一个人撑不住,开始进行融资,除了银行,就是个人的高利贷。

  这其中就有刘德彪,之所以和刘德彪认识,是因为两人在BJCY区是邻居,买了同一个小区的高档住宅。

  一来二去混熟了之后,谭宗明开始拉拢刘德彪问他借钱,刘德彪起初非常防备,后来跟随谭宗明去了工地一看,彻底震惊了。

  谭宗明给他算了一笔账,他投资建设的这个楼盘,平均换算下来,每平方的价格在一千左右。

  目前周边小区的开盘价格在两千八到三千五,但是BJ的房价呈现上涨的趋势,这个楼盘要在一年后开盘,价格至少定四千!

  也就是说一平方至少能盈利三千,这是十几万平方的买卖,价值几个亿!

  和人家一比,刘德彪觉得自己从动物园倒腾的那点服装,算毛线啊,他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入股。

  谭宗明资金十分紧张,只要给钱,入股也行。

  刘德彪拿出了三百万,谭宗明给了他五个点。

  三百万的资金也不够,刘德彪又开始到处借钱,甚至帮助谭宗明寻找干活的民工,终于熬到了九八年。

  公司拿到了预售许可,几栋封顶的楼房进行了开盘。根据周边的房价进行估算,他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价格,三千六。

  起初的销售并不好,资金虽然有回笼,但回的比较慢,到了九九年前后,大量的外地人开始涌入,尤其是南方的一拨人,外地人口的涌入使得BJ的房价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