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水浒 作别张潜
作者:仇和无双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书接上回,仇和、张野同张家父女三人在酒肆里吃酒谈天,酒足饭饱后张野从怀中取出一些碎银子置于桌上。

  仇和来到宋朝没赚过钱也没有过钱财,对眼前的这堆碎银子究竟有多少也没什么概念。

  “老汉,洒家是出家人,没甚钱财。这些碎银子与你父子三人权作此去东京的盘缠。”,张野有了些醉意,言道。

  “使不得,使不得!恩人,方才搭救我父子三人的恩情小人都无以为报,如何让恩公坏财(破费)与我?”,张潜连忙推辞。

  张野的彪脾气仇和是知道的,张老汉若是再这样推托恐怕师傅要发飙了。

  果不其然,那张野眉毛一挑胡子一扬眼睛一瞪相貌甚是粗鲁,言道:“如何?莫不是嫌洒家钱少?”。

  “不敢,不敢,恩公误会了,小人刚得恩公出手援助,此番……”。

  “于你拿着便是,休要多言。若要再推托,老子便打。”

  那张老汉哑口无言,不曾想这世上还有这样又虎又彪的出家人,一时间尴尬癌都快犯了。

  正当空气突然安静,尴尬的气氛指数上升的时候,张老汉的女儿张晓芸开言道:“恩人莫要动气!我家俺爹并无他意。恩公你看小女子这个法子如何?我等一家都是有手有脚的全人,不是那跪倒乞讨好吃懒做的乞丐,自是懂得无功不受禄的道理,小女子无他长,唯有献曲一首以做报答。”

  “如此甚好!”,未及张野开口,仇和抢先言道。

  张野拿眼睛横了仇和,见佳人开了口,如果自己再这般粗鲁确实不妥,言道:“好,就依你言!”。

  那女子笑颜如花答了喏,便取出自己的琵琶调整了音节,却欲言又止。

  这可急坏了张野,“如何不唱?”。

  晓芸面色绯红低了头开口言道:“小女子一是疏忽了,方才想起二位恩人是出家人,小女子平日里唱的词曲净是些才子佳人、燕侣莺俦,恐怕唐突了二位。不如恩公做一区词,小女子唱好了。”

  这可愁坏了张野,若是论拳脚功夫与何人比试不论何时,自然都不在话下。可是若是写这诗词歌赋,那可就难为他了。

  张野瞅了一眼仇和,便把皮球踢给了自己的徒儿:“仇和,洒家见你识得字应是读过几年书,你来写一个,莫要辱没了师门。”,最后一句话张野格外着重语气。

  仇和一听,心想苦也。莫说学故人做诗词了,就是让他写一篇二千字的作文,这家伙都得拼凑字数。上了十一年的学,背过的古诗文也是按照老师画的重点背的,无非是一些大路边上的有名句子。你让他完整的背一首诗词是万万不能的,更别说让他写一首了。

  仇和涨红了聊,脑子飞转着,好不容易想起来几首也都是宋朝或者宋朝前文人墨客做的,这可如何是好。

  大家都以为仇和正在埋头构思,耐心的等待着,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仇和仍旧没想出个眉目来。

  “你这厮填个词都这么费劲,真是羞煞了洒家,你愧对洒家的教育啊。”,张野说的和他能填词的似的。

  得亏了中国十多年的填鸭式教育,仇和突然灵光一现,有了!来一首元代散曲既不用担心是前人写过的,而且散曲本就是民间流行的小调,词曲押韵,朗朗上口。只是苦了仇和百年之后出生的山东老乡张养浩先生。

  “适才听张老汉说起如今官宦**,念及我大宋从太祖至今方才百年有余竟如此纲常礼崩,有感而发。小娘子可有笔墨?”,仇和从椅子上站起,给了张野一个请好吧的眼神。

  晓芸拿出笔墨,并没有拿纸。原来这宋代人有一个习惯,饮酒之后就爱在墙上写写画画,抒情达意。仇和在心里觉得这是一个陋习,这件事宋押司肯定有同感。

  可谁让宋朝没有论坛呢?那些喜欢盖楼的闲人只得在酒楼里跟帖,入乡随俗吧。

  磨好研墨,晓芸在墙上找了一块整洁的地方,回头道:“恩人吟来便是,奴家为恩公手书。”。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看着仇和,仇和一清嗓子慢条斯理的背出了张养浩的散曲《山羊坡,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潜原是富裕家庭加之宋朝江南之地读书风气盛行,张老汉听过仇和的这首散曲,起身便拜口中赞叹不已:“好!好!这位恩公文采斐然,出口成章。此曲大开大合,立意高远,小人佩服佩服。”

  仇和一想自己盗用的别人的曲子,心中羞愧难当,这要是放在当代,张养浩同学不告他一个抄袭就不错了,本着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仇和决定还是把事实说出来为好,免得被空名所累:“过奖过奖,实不相瞒这曲并非我所著,此为我的一名同乡唤作张养浩的人所写,我只不过是拿来抒情罢了。”。

  “张养浩?恕小人孤陋寡闻未曾听说过,不过此等胸襟文采着实令人钦佩。我儿将此曲快快唱来。”,张老汉十分兴奋坐下又是筛酒与大家同吃。

  “你这厮,自己写不出来便要背别人的。”,其他人都在认真听曲却只有张野还在抱怨。

  天色将晚,天师府遣人来寻张野,来寻人的那厮见张野正在酒肆上大酒大肉,欲发作碍于张野的脾气武力值敢怒不敢言。

  张野正愁身上无钱与那店家,这回可好天师府来了人了,便要同那人索借钱财。

  “你且先行于我,待到了天师府洒家一并还你就是,如何要摆脸色给洒家看。莫不是要讨打!”,张野见来者不愿意将钱借与自己,欲发作道。

  来者那厮哪里敢不从,将带来的钱不情愿的给了张野。

  张野将银两同店家结算,把剩余的银两又不顾府里来的人自怨自艾眼神一并给了张家父子,这才作别上山去了。

  常言道,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仇和却不知师傅今日与张家父子为善一桩小事,日后竟救了自己一命。此为后话,咱们下回再书。

  还在找”双生水浒”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