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 欢乐的祝福
作者:我爱狐狸皮大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端午节我建议怨妇们去婆家热闹热闹,背景是这样——有两三个大婆诉苦,老公常年在外鬼

  混。不管家,不给钱,不露面。不着家,公婆连同大姑。大伯子合起伙劝她“安分,做好自己。带好孩子”,让大婆不要惹事儿,“你安安分分,把孩子带好。谁能挑你什么。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我就忍不住骂了一声xn玛!

  我骂的时候,狐狸搂着我的头笑我。“生什么气呀?你隔着电话骂谁呢?”

  为了在精神上鼓励大婆,我要忍受狐狸上上下下的爪子。坚定的咬牙,切齿。教大婆怎么去婆家闹,怎么去斥责——“男人死了,你们合伙欺负我”!

  狐狸说我骂人的时候很好玩儿。因为我本来不是那么泼辣,当然我说话是比较粗鲁不过通常不外露啊。文明执法

  最最受不了窝窝囊囊的大婆。明知婆家欺负自己。还不争气。还好面子,还以为忍得不够

  我家亲戚也有这样的无用长辈,算是我妈的表妹,今年快五十了,年轻时漂亮娴淑,名字也很动人——刘淑娴。曾经在染织厂当库管,自由恋爱。男方是外厂跑供销的,提货时认识了年轻漂亮的女库管员,也曾热情追求,最开始几年挺幸福的,后来,染织厂整体出让,小姨夫跟人家做木材很有些声色了,让淑娴小姨不用上班受累,回家照顾公婆,孩子。

  我高一还在沈阳的时候,春节我妈家亲戚凑一起过年,淑娴小姨穿了新的大红的波司登羽绒服,当时算是商场里的高级货,配上染色的大波浪卷发,有模有样,亲戚都羡慕,看看人家,不用上班,还这么舒心。

  因为过年我姨妈家里聚集了一波孩子,我骑着我三表弟在院子里“赏雪”,淑娴小姨的小儿子孩子才两三岁吧,哭着要“骑马”,可是他太小了,表弟根本不敢把他放在背上,我又不会抱孩子,淑娴小姨一边哄孩子一边无奈的看着我,正好我妈出来,淑娴小姨就对我妈说我和表弟都是大姑娘,大小伙了,不应该这么黏糊,万一出个啥事后悔来不及,我妈愣住了,我弟弟才十三岁,不过个子高一点儿而已啊!

  下午看电视吃冰砖,冰砖太大了,我牙不太好,就和我哥吃一个,我哥咬一口,递过来喂我,手指擦掉我嘴角的沫沫,淑娴小姨又忍不住对我妈说了,我妈一直觉得我哥仁义,老实,淑娴小姨的话我妈没放在心里。

  晚上与我二姨家吃饭,出门的时候天擦黑,路滑,我不想走,我哥背着我,淑娴小姨无奈的看着我,没治了的感觉啊。

  淑娴小姨思想很传统,我妈说她也不是爱管闲事儿,因为关心才特别注意我们几个孩子。我妈还说淑娴并不容易,在婆家受欺负,过得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好。

  整月里轮流吃饭,淑娴小姨排在初八,订了两桌,准备去吃饭那天早晨才知道,他们家的规矩是孩子不能上桌——我姨妈一听这个气啊,连同我和我妹妹,家里孩子七个,不能带去吃饭,那不得在家先做好一大桌!

  大正月和谐为贵,我妈和姨妈那些大人去了,回来的时候,几个姨妈都在数落淑娴婆家,大致是婆婆蛮不讲理,淑娴没有地位,菜不够吃连点个菜也要看婆婆脸色。

  夏天我们家就到南方了,稳定之后,亲戚轮番来,淑娴小姨却一次也没来过,我妈说淑娴一直很向往杭州的。我妈回东北的时候,淑娴小姨的男人已经在外面有人了,淑娴带着两个孩子伺候公婆,男人不把钱给她,买菜钱都控制在公婆手里,淑娴连个孩子买个水果罐头都要咬牙。姐妹想替她出头,她不肯,说闹大了家就没了,到时候她带着两个孩子去哪儿?

  我工作后有一年过年回东北,在街上遇上淑娴,要不是她过来和我哥说话,我都认不出来了,土气过时的紫红羽绒服,豹纹夹棉打底裤,地摊那种雪地靴,头发乱乱的,好看已经完全不见了,皮肤黑黄,很多斑。

  她也没认出我,看我哥牵着我,就问我哥谈恋爱了,我哥告诉她是我啊,淑娴难以置信的看着——“你俩这怎么还拉着手?还以为是你女朋友呢,你妈成天着急你什么时候结婚,你跟你妹妹这是哪一出?”

  “我们俩会结婚,就这两年。”我哥有些不高兴,随口这么一说,倒让我吃惊。

  因为下着小雪,我哥就当着小姨的面擦去额头的雪花,温柔的对我笑,就像真正的男朋友那样。淑娴小姨半天缓过神,“那也好,到底是一家人,好好对你妹妹。”

  淑娴小姨慢慢走了过去,臃肿的羽绒服,粗壮的豹纹腿,我回头看着她的背影,有一点点悲哀。

  “她以前多漂亮啊。”想起我十几岁时,淑娴美丽的耀眼。

  “没遇上好男人。”我哥拍拍我后背,半身搂住我,“你有我,一辈子都会美丽。”

  没好意思问他怎么说我们要结婚呢?也许他只是为了应付淑娴小姨的八卦,也许,是怕我不高兴吧。然而心底慢慢浮出喜悦,最后竟抑制不住的笑了起来,让他抱起我在街边打转!

  但是我不告诉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后面才知道,淑娴的日子已经苦的不得了,公公脑中风,家里不请医护,连擦身子都是淑娴去做,淑娴原本是那么在意男女大妨。男人在外面给别的女人买了房子,又生了儿子,淑娴还要从公婆手里讨生活。

  淑娴的两个孩子对淑娴也不好,淑娴总想讨好孩子,孩子越发不把亲妈当回事儿,14年底淑娴女儿结婚,居然没有让淑娴上主桌。

  我们家火爆的亲戚终于再也无法忍受,当场跟淑娴老公、孩子翻脸,淑娴的亲姐妹直接从婚宴打到淑娴公婆家,淑娴没再跟自己姐妹拧着来,闹够了,离婚!

  我的几个阿姨把淑娴婆家砸了个稀烂,又闹到淑娴男人和小

  三的住处,整了个彻底。

  我二姨和二姨夫赶走了淑娴的婆婆(她公公13年已经死了),房子换锁,回头逼着淑娴老公签字,房产给了淑娴,之后买了房子,淑娴被安排去了大连在亲戚的运输车队帮忙。

  回头想想还是亏了,早就这么干,淑娴不至于委屈那么多年。

  淑娴两个孩子等亲妈去了大连才知道谁对他们好,但是淑娴心冷了,不愿意在和他们来往,男人的小

  三不接受刁蛮的婆婆,淑娴老公怂恿孩子劝淑娴回去和婆婆继续生活,被我大舅知道,冲到他们家又大闹了一场,我们东北一家人,善于制造欢乐。

  去年淑娴在大连郊区买了小两室,日子已经平静,她再也不需要看谁的脸色,日出日落,安稳照顾自己的生活。

  对于文明社会,可以考虑礼仪,对于内心禽兽的人渣,我告诉你,一巴掌拍下去——清净省心!

  “安分,做好自己,带好孩子”,——叉尼玛,男人死出去不着家,活着比死了还占地方,什么叫安分?什么叫做好自己?要安分趁早管好你们家的人渣,否则,老娘天天给你们“做好自己”,天天到你们家闹个热闹!傻b不是躲起来了?你不出场,老娘就修理你老娘!

  “不要惹事儿,你安安分分,把孩子带好,谁能挑你什么,我们都是为了你好”我嚓你个奶奶,老娘被你们惹得安分不了,人渣不想好,你们谁都别想清净!

  等老娘闹够了,钱拿够了,自然会离婚,不要急,慢慢陪着老娘解闷儿~~

  另一篇:最后一位情人

  结婚后转行,不再做专职律师,工作压力少了很多,平时比较空闲。原先的客户小部分保留,因为不能收费了,能留下来的,纯粹是相互信任,偶有例外,也就是以下这位——

  有一位六十几岁的企业家客户,之所以能够在后来保留下来,仅仅源于他是我的老师的初恋,俩人曾经在农村度过了青葱岁月,有很深的感情,只是特殊年代,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他们的感情故事绵延几十年,再相逢,彼此已经结婚生子,除却人生的慨叹与无奈,相互多了一些亲人般的关注。

  我的老师,生活经历比较坎坷,父亲曾是县委,全家因为这个饱受命运的起伏,老师的婚姻也因为父亲的缘故,一开始就抹上了利益的影子,婚后因为双方家庭的变化,两人关系越来越差,婚姻只剩下一个形式,男方去了上海,老师和孩子留在杭州。

  老师的初恋这时候已经事业有成,俩人不时联系,老师生活中有困难,他都会第一时间相助,细水长流的情感,维系了很多年。他们之间密切关系究竟到什么程度,我没去问,毕竟我的老师我一直很尊重,并且,我总觉得,如果一对男女在近二十年的交往中早已突破底线,那么女方眼里是不会有恋爱般的生动。

  老师谈起那位“大学同学”,总是情不自禁,总是满怀喜悦,因此判断,两人顶多关系暧昧,并且,男的很享受这种暧昧。

  因为经历了婚姻阶段,男人想把握一段男女关系,比女人简单得多。除非他有心制造暧昧,不然早就生米成稀饭,激

  情过去,了无趣味儿——我认为,在这段迷人的浪漫关系中,男人想要的只是女人的幻想和感激、崇敬。

  实际上,男人一直有各种“情况”,这是我在成为这位企业家法律顾问后,直接目睹的事实。这位貌似多情的企业家,从来不隐晦小蜜们的特殊性,带她们出入应酬场合,让她们陪自己度假旅游。他好像习惯了年轻女性对他听命,一度也对我呼来唤去,不过很快发现收到的账单很长,并且为了提醒他,我派去了男性助理。

  老郑是生意人,很快就明白,即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换来所有女人的跟从,何况,你还不一定真比人家更有实力。

  到这时候,等于暴露了这个男人的所有阴暗面,但,我不能把这一切向老师“揭秘”,他没有在金钱等方面欺骗她,对于一个五十几岁的女性,有个精神上的依靠,是份额外的福利。

  一度我曾经想让他对老师“专一”,继而一想,他明明有妻室,何来的婚外专情?老师也不是他的情人,也许保持现状更妥帖。

  老师退休后,就去了上海,儿子结婚生子,需要照顾,老师到上海和丈夫团聚了,偶尔回杭州,招呼我们几个学生出来吃饭,说说话。我转行时,老师特别交代,让我别甩手不管“老郑”。老师的人回了上海,心还是牵挂着初恋“老郑”。

  最近一次,老郑让我帮他看一份合同,内容显然对他不利,但老郑后来还是决定签了,签合同那天,老郑让我到场,乙方是位女性,四十出头,很有韵味。

  看得出,老郑眼里全是loe,后来吃饭喝酒,老郑对我说,“丫头,这才是我衷心所在啊!”

  出了酒楼,正好台风雨,满城枝叶摇晃,上海今夜,也有暴风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