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 反贪局长
作者:我爱狐狸皮大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李毓华长达数月的出差,成了家常便饭,她已经感到了丈夫的变化。没办法,她手上是一桩涉嫌受贿金额上亿的大要案。

  作为一个女人,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是不是在“事业”上走得太远?四十四岁成为反贪局长,李毓华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只有一个环节。她没做到最好,从二十九岁调离区法制办,她就无奈的告别了贤妻良母的小日子。

  她的丈夫也是一位领导,两人大学同窗。又是彼此的初恋。曾有的风花雪月一点儿不比旁人少,四十岁以后。丈夫事业遇上瓶颈,到现在也还是个副职。而自己,进步的太顺利了。

  诚然。她付出了很多,可毕竟没一次错过提拔,两年前当上反贪局长。丈夫的情绪,让她隐约不安。妻子超过了自己。并且有传说。李毓华将会是下一任副市长重点培养对象。

  李毓华处理案件心思慎密。工作作风,严谨坚定,她有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勇气和毅力,这点,也是工作成长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她的丈夫刚好相反,性情中人,不适合政治。

  李毓华的心思,能分给家庭子女的,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她太忙,压力太大,女儿初三,功课紧,李毓华眼见女儿成绩下滑,想找班主任了解情况都没时间,出差的空余,就是加班加点的开会,终于圆满完成这桩大要案,丈夫已经写好了离婚协议。

  李毓华充分尊重丈夫的选择,签署协议后,提出要求,见见丈夫的现任女友,男人很意外,甚至很紧张,李毓华无奈的笑了,“这么多年,是我付出太少,虽然我没想到,你会另有取舍,但我不会逃避现实。”

  李毓华没有一般女人遭遇出轨的低落情绪,尽管她的心,一再往下沉,尽管思绪里,还不能相信,共同生活十几年的丈夫,说变就变,但她的表面,早已养成了处事不惊的淡定。

  “你不是要把女儿留在身边么?我至少要见见这个今后要照顾我女儿的人啊!”李毓华说得有理有据,男人点头同意。

  那个夺走反贪局长丈夫的女人,28岁,有过婚史,这些,男人没说,李毓华资料袋里连这个小

  三小学班主任的资料都很齐全,信息不对称,弱势也能变优势。

  那个女人,没想到堂堂反贪局长会亲自接见自己,她虽然征服了这个女人的男人吗,却无法掩饰对“反贪局长”光环的畏惧。

  她一点儿也不敢表露得意,李毓华亲和的笑容,更像是一种平易近人领导似的“关心”,简单问候,李毓华询问了这个诚惶诚恐的小

  三,有没有考虑过怎么和孩子相处,小

  三宣誓一样表白,内容基本属于,感谢领导宽大,一定好好做人,替领导照顾好子女,让领导放心。

  李毓华还是看出了这个女人内心剩下的不到百分之十的胜利感,那才是关键,转过身去,这个女人,必定对自己既畏惧又不屑,李毓华不会让事情再次朝着不利于自己女儿的方向发展,正在这时候,秘书进来,拿了电话过来,“市委电话。”那声音很低很低,却还是被小三听到了,再一次击破幻想,眼前这个女人,随时都可能代表更大权势,而自己找这个老男人,也不过为了过上好日子。

  三退却了,输给了反贪局长背后的庞大,李毓华倒是把签了字的离婚协议留给了男人,她并不是为了赢得一场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战斗,在她眼里,那什么也算不上,她只想尽可能照顾到女儿。

  李毓华又开始新投入的大要案,忙碌时,根本没空考虑婚姻状态,两年后,她成为副市长,男人也在组织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进步,终于当上了某局正职。

  其实两人等同分居,不过是出入同一屋檐下。

  男人看到了事业的希望,权势才是更好的春药,他不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李毓华也仅仅把他当成孩子的父亲,经历那么多大案,她已经很清楚,当权的男性,背后声色犬马有多么龌龊。

  一直到退休,女儿结婚生子,李毓华要跟着出国才又想起婚姻故事,应该就此结束。

  另一篇:歧路

  我妈家那个小区原来住着一个山东籍老太太,因为都是北方人,见面打招呼,老太太渐渐和我妈熟悉起来。

  这老太太有个亲侄子也在杭州,五六年前的事儿了,侄子当时好像三十几岁,有个闺女,上小学。这老太太的嫂子还在山东农村老家,侄子当年就是靠姑姑来的杭州,老婆也是姑姑单位的,老太太给两人介绍的,老太太当时还是个科长,侄媳妇事业编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姑娘就同意了和山东小伙子结婚,小伙子刚来投靠亲戚,在姑父公司帮忙,可以说身无分文,那姑娘家也是做生意的,虽然规模不大,毕竟小康之家。

  按老太太的话说,她侄子就是个实在人,一看就靠得住。

  反正结婚、生子,前几年都顺利,老太太丈夫过世,儿子不善经营,原先的公司转让了,侄子就开了个小早餐点儿,时不时也过来照顾姑姑。本来一切都还过得去,偏偏山东老太太村里闹洪水,死了村民,留下了遗孤,老太太惦记着自己没孙子,就收养了一个四岁的男孩,改了姓,跟自己过。

  山东老太太自己没收入,儿子出去后,就一直汇款给他妈,老太太也没老伴儿,有个闺女嫁到临沂,很少回去,儿子儿媳都不知道老太太收养了一个孩子,等到春节回家,老太太让那孩子出来叫爹妈,儿子媳妇大感意外。

  儿子虽然有点意外,可也接受了,毕竟他妈妈已经收养了孩子,儿媳心里不是太痛快,多一口人,尤其是个孩子,以后费用多大?自己那个事业单位,在杭州就是中等偏下,房子还是爸妈过世留下的,娘家已经没有了,自己和丈夫月收入不足万元,还要给老人两千,再多个人口~~虽然心里不大接受,可也没说,毕竟孩子在老人身边,老人日子也充实。

  哪知道,一开春没多久,姑姑回山东,又把老太太和孩子接到了杭州,说是老太太的意思,孩子进城上学才有前途,儿子在城里挺能干,孩子跟爹才放心!

  媳妇是真的晕了,当年看重男人本性实在,没想到,老太太更实在的离谱。老太太的意思其实很明白,你做儿媳妇的没本事生儿子,就得给我们家养好现成的孙子!

  媳妇一直以为婆婆和姑姑性格差不多,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就知道,农村老太太是大学毕业的姑姑,还是很不一样,那白捡的儿子也很调皮,整天欺负姐姐,那孩子身体结实,打人手狠,大他几个月的姐姐根本不是对手,媳妇心疼自己女儿,就跟丈夫诉苦,偏偏婆婆护着孙子,男人两头不是人,反而对媳妇有了意见。

  转眼就是一年,两孩子都要准备上小学了,媳妇找关系,好容易弄到重点小学的一个名额,老太太听说了,非要个孙子,说丫头片子上不上学都一样,将来还得靠孙子!

  媳妇不同意,男孩子平时就不爱看书,倒是小姑娘在幼儿园就学了很多诗词,还当了小主持,为孩子去哪个学校,婆媳矛盾爆发了。

  儿子就让媳妇再找找人,他自己并不清楚在杭州进好学校有多难,媳妇说,赞助费都要一两万,还不算托关系,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男孩子在家附近上学也没什么不好。

  儿子虽然不是太在乎老太太收养的孩子,可他在乎他妈!吵了几个月,儿媳心灰意冷,眼看自己孩子越来越委屈,提出了离婚。

  老太太一听儿媳离婚,就闹到了儿媳单位,说儿子黑良心,比后妈都黑,事已至此,两人很快离婚。

  离婚后,儿媳先是带着孩子搬了出去,几月后,有人上门收房子,老太母子才知道儿媳把房子转卖了!

  两人想儿媳告上法庭,这么着,邻居老太托我妈找我帮忙,我仔细一了解,原来儿媳娘家的房产一直没过户,产权并非儿媳名下,离婚时,男方家里一直以为儿媳走了,房子就归了自己,忘了还有产权这一茬。

  那套房屋,实际上跟老太太母子没有毛线关系!我跟他们说明白了,帮不了忙,他们也没算完,又找了别的律师,有人出馊主意,要求重审孩子的监护权,想凭借夺回监护权弄到房子,我滴妈!神人遇上神人了!

  白日梦只能瞎忙活,邻居老太太后来跟我妈说,侄子一家被新房主赶了出去,又想住她家,她跟嫂子本来就合不来,再弄个淘气孩子,不是自找罪受?于是她拒绝了,侄子在杭州难混了,带着老太太和那孩子,又回了山东农村老家。

  老太太倒挺乐观,儿子又单身了,再找个大闺女生个胖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