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离婚的人们 远方来的亲家
作者:我爱狐狸皮大氅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春节期间我爸妈的朋友请我们一家吃饭,考虑到妹妹带宝宝去人家还得包钱,于是就我和狐狸跟我爸妈赴宴。

  到了饭店一看。除了艾歆阿姨一家,还有一个五六十岁家庭妇女模样的大妈领着一个拖鼻涕的小孩儿,艾歆阿姨介绍说是亚宝的婆婆和小叔家的孩子。我妈有点儿意外,亚宝结婚时婆婆都没来。不过毕竟是人家的事儿,亚宝的婆婆打量着我们。我妈立即拿出了红包,幸亏出门前随身带了红包,不然看见孩子不给红包多失礼啊。

  艾歆阿姨满脸愧疚,一个劲儿说怎么好意思。亚宝婆婆倒是很实在。从孩子手里拿过红包,下意识捏了捏。推推孩子,“快给奶奶拜年。奶奶给你包了红包!”

  孩子看看我妈,又看看我们。“一人一个,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碉堡了!我出门没带红包。因为艾歆阿姨家从来也没出现过小孩儿。

  还好狐狸口袋里有准备包给同事孩子的红包,马上拿了出来。孩子接过去交给奶奶。“还有呢?一人一个。恭喜发财!”

  河南腔的童声。本来也蛮好玩儿,只是太突然了,艾歆阿姨罩不住了,赶紧拉我妈入席,“看看我多不好意思,你们带了这么多东西,还让你们给亚宝小叔家的孩子包钱。”

  “过年不就是这个规矩!”很大的声音吓我一跳,亚宝的婆婆怎么这么大的嗓门?

  艾歆阿姨也被一惊,连忙说“杭州不是这样,一家送孩子一个红包,尽够了。”

  亚宝婆婆讪笑,“那也是,你们南方人精明小气。”

  我爸急了,“俺们是东北银!”

  我妈推了推我爸爸,让他闭嘴。

  很快上菜了,亚宝婆婆麻利认真一样样替孙子挑拣,反正桌上就一个孩子,菜一上来就先转过去,亚宝婆婆只顾给孙子翻盘子夹菜,等孙子吃饱了,这才抬头,“你们杭州的菜也不好吃,炒肉都是蔬菜,还不如我们那里饭馆子实在,我们在家春节都是家里做,家里吃,出来下馆子费钱,又不健康,亲戚往来用不着这么假,花土鳖钱撑面子。”

  再次被高论碉堡!大妈言毕积极吃菜,看不出对着桌菜多么不满。

  十个人3000多一桌菜,在杭州正好适中,不知道焦作那边什么情形,可能饭馆确实很实惠,饭菜确实很好吃,但是招待客人进饭店就一定是充大头呜呼,大过年,在家里烧一桌接待朋友,实际非常麻烦。

  之后,亚宝婆婆谈兴甚高,想起来我们一家是东北的,就扯了不少北方怎么怎么,多讲规矩,北方儿媳过年应该做什么,做一个整月的饭菜,老人孩子都要给准备新衣服,里外一新,还有亲友往来的礼品红包

  “妈,我不是前年给你买了两套新衣服?”亚宝弱弱的插了一句。

  “年前是年前,初一换过了,初三还是那套?!你买了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不错,一套现在还能穿,那套羊毛衣服那么单薄,只能穿里面,能穿出去当新衣服?不是我说你,你那衣柜里衣服堆成山,想到我老婆子,两三件就打发了,你给宝宝买的衣服,都那么单薄,拿回去哪能穿?!你~!¥……&”

  艾歆阿姨脸都挂不住了,亚宝婆婆越说越起劲儿,这可真是——亚宝的老公居然始终淡定的吃喝,仿佛他妈不是在当他老婆爸妈和几个生人面指责他老婆。

  “亚宝,你看你多不懂事儿,你找的这恐怕是豪门深宅,我要是你,趁早自己休了自己!”我在也听不下去了,去它个奶奶的!

  除了狐狸,全都被我的冲动惊呆了,d,真看不出来亚宝竟是这么没用,艾歆阿姨如此包子!

  亚宝老公倒是最先反应过来,“亚宝自己要跟我结婚,入乡随俗算多大的事儿?听说你是律师,专门劝别人离婚的?”

  真厉害,亚宝自己要跟他结婚?亚宝条件一点也不差,这个男的,真不知道好在哪里!

  “习俗是习俗。”狐狸扶着我的肩上,“好老婆是疼出来,惯出来的。”

  亚宝婆婆一口痰差点呸在菜上,“惯出来?惯得这么不懂事儿,我们家丢不起这个人!我儿子多优秀,什么样的姑娘找不到,原先那个都去了法国还惦记回来嫁进我们家,要不是你们家亚宝盯得紧,我儿子心软,我们家媳妇还不定是多招惹喜欢的大姑娘呢,男的就算离过婚,转眼一大群黄花闺女围上来,女的要是给婆家不要了,那才惨,一辈子抬不起脸!”

  亚宝爸爸忙说“扯远了,咱家两个孩子都这么好,怎么就扯到离婚?别人过不好,咱家亚宝不会。”

  悲剧的老实本分娘家啊!

  “过好过坏,不是你们了不算,离婚又怎么样?我们家老二前面那个老婆就不懂事,离婚时哭得那个惨,舍不得我们家,现在老二后面跟着多少个姑娘,再结婚正好找个大姑娘,再给我生孙子,规矩是婆家规矩,谁让你们家没生儿子!”

  我擦,我爸已经被我妈快按到桌子底下了,狐狸望着大妈闪出了神奇异样的火花,艾歆阿姨估计内心都哭死了

  亚宝啊亚宝,真不知道你是看中了这个焦作优秀男青年啥马?!

  有朋至远方来,全家吼傻!

  另一篇:苦

  同事从老家带了灵芝,上班时放在电水壶里烧开,每人分得一杯,我是第一次喝着个,呀,入口苦,接着嗓子生涩,喉咙底下都是苦的。

  三月开工,都在外出办经济案,真忙起来也并不比从前清闲,想来还是责任心的问题,总是习惯自己敲打自己。

  但是远离了从前那些费神的婆婆妈妈,心情已经大好。

  不过原先的联系方式曾经到处留,也都忘了公开在多少个地方,现在仍有人找得到电话——既然打来电话,只要不是正在忙工作,我都礼貌接听。

  好在,余漏的不多,现在比从前还是清净不少。

  星期二接了个电话,是个女苦主,声音抑扬顿挫,情节起伏波折,讲述好人家女儿遇上浪子,白搭了青春真情,带着幼子离婚后,又左右不甘的故事。

  我还是根据苦主来电略作一番整理罢——

  县级市中产人家独女,青春可人,23岁经人介绍认识湖南来杭男子吕某,吕某看似不善言语,却待她如宝似玉,有雨夜送药,寒冬清晨带着保温壶送豆浆为据,女深以为信,隧不顾父母反对,拿出存折里父母多年积攒的陪嫁,与情郎远赴长沙。

  生米既熟,到长沙后辗转湘潭又至某县某镇某山村,才知爱郎母既半生坎坷,曾被前夫卖给后夫,与后夫生下一女,又放不下前房的孩子,丢下女儿跑回前夫家,前夫却另娶,此女隧从前夫安排,又转嫁邻村光棍,前夫得万元“介绍费”。

  这些腌臜事儿,都是村里好事者吐露,女即惊,然婆婆言谈并无凄惨,倒像逝水流年一般淡然。

  女惶惑,窃以为农妇质朴软弱,想必不知放抗。

  爱郎家境清苦超出所料,女左右思,但闻小叔创业苦无铺底,想来正是家庭转机,为表决心,取出五万交给公公,公公大喜,不到午后,婆婆找上门来,与公公争这五万,女囧,爱郎已有不爽,女自责欠思量,又出五万,婆婆安然拿去。

  听到此处,不禁惊诧,都t这么奇葩的家庭啦,老爹可以贩卖老妈,还二次开花,你丫凭啥一出手两个五万?!真拿自己爹妈血汗钱不当钱花。

  陪嫁却去了三分之一,爱郎带她回湖南,路上埋怨不该随手撒钱,端的是心疼娇妻,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却不该花你的钱,你这叫我一辈子如何抬头?!

  女既悔,男人竟待自己胜亲生父母,自己却还捏着身家盘算,还没到长沙,连存折带密码都给了爱郎。

  两人领证成婚,二十万男人拿了去租房,买车,女怀孕后得父母原谅,回杭州待产,男人却不愿离开长沙,两人数月未见,临产前通知男方,男人却说正在深圳谈项目,等到得空来杭州,母子已经出院。

  相见无欢,女怨夫君疏远,男怪此妇不懂事!

  男再不顾子幼,甩手南下,女渐渐得知,男在长沙已有新欢。

  女怒,赶到长沙闹离婚,男人即刻同意。

  离婚后,女回杭州,每每抱着幼子哭,怨恨满腔,竟又得知,男凭借那二十万哄来富婆,如今豪宅名车伴着富婆逍遥快活。

  女悔,嫉恨离婚,又想拿回三十万陪嫁,更恨自己给富婆让路

  此糊涂女子糊涂账,我等何计可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