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十万年 第三十四章 林泉馆
作者:渡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去紫竹湖之前,还需要做一点准备。

  方白取出了收在书桌抽屉里的那块吴平亮所赠羊脂白玉牌。

  玉牌背面雕刻的“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出典《南史·隐逸》,是专门用来形容隐士的。印文中的林泉二字,则是归隐之地的代称。

  隐士,隐脉,林泉馆。

  “我正想见识一下!”

  方白抱着圆木出门,招了一辆出租车,前往目的地。

  林泉馆名气很大,经常在文人墨客、艺术大师的访谈、回忆录中出现,是文艺界许多轶事趣闻的发生地,但圈外人真正去过的却很少。而且无论帝京的总馆还是各地分馆,都谢绝一切拍照摄录,更为林泉馆平添了几分神秘。

  江南省的林泉分馆位于盘中区的繁华商圈,距离鹿公馆不远,在本市地标性建筑“苏氏金融大厦”附近。

  这座五百多米的全省最高楼旁有一条安静的巷子。朝巷内走上三四分钟,就会发现里头一片白墙、黛瓦、修竹交相掩映的徽派别墅群。其中五栋前后相邻的别墅被同一个人买下,买主正是吴平亮。

  所谓中隐隐于市,在这寸土寸金的闹市,这些藏身水泥丛林之下的别墅价格可想而知。

  十几年前,吴平亮自行设计、重新装修,将五栋别墅联通一体,改造成五进院子,作为林泉馆在本省的基地。

  方白在巷口下车,走到林泉馆正门前。

  门口一道铜墙照壁,正中间以原比例雕刻了宋朝范宽的山水名作《溪山行旅图》。其笔法雄健冷峻、浑厚凝重,雕刻中巨峰壁立,气势逼人。

  林泉馆没有匾额招牌,这道照壁便是媒体报道中寻找现代隐士的唯一标志。

  方白一眼望去,铜雕图案中的水声、人声、骡马声仿佛扑面而来。这副有声音的图画,若是普通人观之,定会失神良久,甚至产生幻听,真不知是哪位大家手笔。

  绕过照壁,方白扣动门环,很快有人开了门出来。

  迎客者是一位身形健硕的保安。见来客是位年轻的陌生人,怀里还抱着一根大木头,他有些意外,问起有无预约。

  方白亮出玉牌,保安又是一惊,举起手中的电子扫描仪,贴近玉牌正面。

  扫描仪提示:“图像确认,文士行吟图丁酉版,验证通过。”

  保安听到,做了个“请”的手势,“欢迎光临林泉馆。”

  方白跟着保安进了门,谢绝了对方的导游服务,径直向内走去。林泉馆五进院落分为五道,依次是书、茶、琴、花、香。

  第一进院子里,葱茏的翠竹点缀在平整小道两侧;池塘流水旁边,太湖石堆砌着妙趣横生的假山;一座三层小楼的门厅外侧,立着一块刻有“书道”二字的石碑;院子四壁墙上镶嵌着各种石刻碑文,皆以特种玻璃外罩保护。

  方白头也不转,直接路过了书道厅,沿步廊折入后面院落。

  第二进的园林比第一进更多几分山野之趣,风景也是极好。但方白仍然没有停顿,进入第三进。

  第三进院落风格朴拙,少少的一些山石花树,错落有致地摆放园内,仿佛有心,仿佛无意,尽得“简、易”二字。院中有三层“弦歌楼”,也就是琴道之楼。

  方白一入楼中,便发现前厅的一二层是打通的,形成了高大的穹顶。穹顶之下全仿中唐样式,有斗拱、多宝阁配饰,装修绰约淡雅,多用淡色,看起来古意盎然。

  对面靠墙有屏风八扇,其中六扇空白,只有一侧的两扇屏风上以寥寥数笔画了一棵缠着枯藤的老树。

  屏风前有琴案一张。一位老者峨冠博带,宛若古人,端坐案前,拨弄琴弦,弹着不成曲调的音阶。

  方白认识他。

  此人名叫贾公卿,乃是大周顶级的古琴演奏家,技艺水平极高,曾在前些年一次全球运动会开幕式上出场表演,名气不小。此时,他看似随手乱弹,其实内心不知又在琢磨什么谱子呢!

  方白这次来林泉馆,就是要找一个懂行的斫琴师,遇到贾公卿再好不过!

  琴案四周有几块打磨成鹅卵石形状、表面光滑、可鉴人影的大石头,作为听众的座椅。而仅有的一位听众正坐在地板上,上半身伏着一快石头,打起了瞌睡。此人一身休闲夏装,头埋在胳膊下面,看不清楚长相。

  方白脱鞋入室,抱着木头走到琴案前,把木头往地板上一杵,发出“咚”地一声。

  贾公卿听到声音悚然一惊,终于抬起头来。

  方白也不说话,屈指在木头上弹了几下,发出松透古朴的声音。

  “好材料!”贾公卿脱口赞道。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琴材,判断道:“青桐木,老材料,至少两百年,焦尾琴?不对,是雷击引燃的雷击木!”

  贾公卿激动地站了起来,甚至完全忽略了旁边的方白。他直接上手,触摸木料,以精神力感应木材内部结构。

  精神力能穿透,是精神修为入冥的特征。

  一分钟后,他收回了手,兴奋地看向方白,“真是雷击木!”

  方白微微一笑,“贾公有兴趣出手吗?”

  “当然!”贾公卿不假思索,“得此良材,斫为玉琴,今生亦无憾了!”

  此时,那个贪睡的听琴人终于醒来。他揉着眼睛,打着呵欠走了过来,问道:“什么良材美玉,让贾公如此失态?”

  方白扭头一看,这人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一副粉嫩小受模样,倒有几分眼熟。

  他稍一回忆,就记起了此人名字,这不是如今正当红的电视剧明星、小鲜肉“吴亦寒”嘛!前几天他还陪母亲看过这家伙演的《天剑奇情》呢!

  这人竟然也是林泉馆的会员?

  若论文艺修养,吴亦寒演技水平最多及格,离巨匠大师的标准还差得远,他出现在这里的唯一原因,只可能是——他也是圣功教隐脉传人!

  方白思考着此人身份,一时没有出声,贾公卿却忍不住解释起来。

  “小寒你快来看看,这块材料真是太完美了!

  一般雷电打击,会让树中水分迅速蒸发,体积膨胀,造成微小的孔洞,使木材质地不均匀,更疏松,理论上木性会降低。

  但机缘巧合下,这棵青桐树遇到的雷击像微波脱水一样处理了木材,以瞬间的高温和高压电流影响了木材内部的含水率、树脂类物质以及分子排列,将其造化称上等的琴材!

  这段雷击焦尾木,上半段瞬间干透且纤维不断,不久又被泥壳包裹形成无氧环境,后半段也在两百年中逐渐成为老料。

  如今,木头上下两端材质相近而不相同,渐变而不突兀。此等匪夷所思的天地造化,已经超越了世间巧匠的想象与技艺,若能斫为瑶琴,根本无需开琴,就能达到最佳的共振状态。那击弦的发音必然十分丰满,余韵更足……”

  “就是说很值钱的意思咯?”吴亦寒打断道。

  “值钱?”贾公卿怒极反笑,“这根本不是钱的事!”

  “怎么不是?”吴亦寒反驳道,“我听爷爷说过,斫琴最好的材料是杉木和桐木。桐木有很多种,其中青桐生长缓慢,材料很少。而且长成的青桐也不能直接拿来斫琴,必须阴干放置百年以上,成为“老料”才能使用。因为老料难寻,所以一片价格通常上万。这块木头,我看能斫四张琴,算他五万块好了!”

  还在找”归来十万年”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