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玄界尊 第十九章 道德经
作者:黑白在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王小山按捺住心中的狂喜,转身看了看二楼,估摸了一下距离,配合御风道靴可以跳回去,便运转灵气纵身一跃。

  李长老一把接住王小山,满脸的歉意:“嗐!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还特意留你到这个时候!”

  王小山连忙说:“老哥哥不必客气,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好东西了!”

  李长老摇头:“这么点空间,能装什么?”

  王小山乐呵呵地说:“装我衣服反正是够了!”说着,把自己换下来的衣服,装进了纳灵阵盒。

  李长老有些不好意思,便取出一枚朴素的指环:“拿着。”

  “这是?”

  “这是我炼制的纳戒,可惜我炼器的水平太低,连一品都没达到,就算半品吧……但是,也比那块砖头装的东西多多了。”

  “哦哦!多谢老哥!”

  王小山将纳灵阵盒揣在怀里,鼓鼓囊囊的。然后接过李长老送的纳戒,戴在手上。李长老又教了他如何使用这枚纳戒,王小山打开纳戒一看,纳戒里还有一些练气士日常用的物品。

  王小山美滋滋地试验了一会儿如何取放东西。

  “切记,纳戒中不能存放其他有储物功能的法器!……这个纳灵阵盒实在太占地方了!”

  “嗯嗯知道了!多谢老哥提醒!……这个纳灵阵盒,我回头拆了研究研究,感觉挺有意思的。”

  “哈哈,你开心就好。走,带你去藏书阁。”李长老拍拍王小山的肩膀。

  两人下楼,交代了跑堂把账记在岳长老名下,便出了月波楼,一路行来,到了流波城的藏书阁。

  ……

  由于时辰较晚了,藏书阁没几个人走动,显得有些冷清。

  此时大概晚上十一二点,将近子时。虽然无边洞顶上的荧光玉石长亮,不分白天烟夜,但是,人们也按照时辰进行作息。毕竟按时作息,以合天时,乃是基本的养生之道。大部分人已经或睡觉、或打坐去了。

  藏书阁共有三座阁楼。

  第一座阁楼藏有法术书籍,只要持有腰牌,就能进到相应的层级,学习里面的法术。

  第二座阁楼藏有修行法诀,外有道童值守,需要一定权限的人同意才能进。

  第三座是藏书阁的后阁,供阁主与管事待客使用。

  李长老带着王小山直接来到第二座阁楼,向楼中值守的道童说明来意,便带着王小山进了阁楼。

  打开楼内禁制。

  里面并非如王小山之前想象的一排排书架,而是一座座小型展台,仿佛进了一个古代博物展览厅。粗略估算,里面的展台大概有三十多个。

  李长老指着那些展台说:“小山,这些便是我流波城藏书阁珍藏的修行法诀。你天赋异禀,自己挑一门吧,我就不多嘴了。”

  王小山腼腆地笑道:“多谢李老哥!”四下扫了一眼,指着正中间的一座最大的展台,问:“这是什么?放在正中间,而且台子也比别的大,它是最好的吗?”

  李长老哈哈大笑:“那是供奉的《道德经》!”

  王小山恍然:“哦哦!”

  李长老捋捋胡子:“卯时我来接你!”

  卯时?

  王小山心里估算了一下,大概是七八个小时之后,这时间肯定够他学习了,于是拱手说:“好,麻烦李老哥了。”

  李长老摆摆手,转身走了。

  偌大的书阁,只剩下王小山,和满屋的功法。

  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是王小山丝毫没有困意,溜溜达达,一个展台一个展台看过去。《玄丹诀》《五行诀》《素灵真经》《六转水火诀》《正雷法诀》……

  全部看完,数了一下,共有三十五种修行法诀!虽然种类没有一个图书馆的那么夸张,但是,这里任何一本法诀放到人界,便是绝世法门!都是人界失传千年以上的修仙瑰宝!

  王小山一路看下来,每本法诀,只要他看过一遍,立马就一字不差地记在脑子里,只要一动念,体内的灵气便立刻根据法诀进行运转!按理说,不同的法诀运转,会有一定的冲突,可是他把每种功法都运转了一遍,身体却没有丝毫不适!要知道,里面可是有好几种法诀是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的!

  王小山没有在意这种事,他发愁的是,使用天眼一看,发现这一屋子的法诀:

  全是破绽!

  不管修炼哪一种,必定会有严重的隐患!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就好像眼前摆着诱人的山珍海味,但是美味佳肴里面,暗藏着一只只绿豆苍蝇的尸体……这还怎么下得了口?

  王小山一边踱步,一边深思:这些功法,其中一些只有入玄境部分,一些能达到定玄境,还有几本可以修炼到丹玄境结成金丹……一定要挑一个的话……虽然说,能修炼的越靠后的越好,不过,那几本可以修炼到金丹的法诀,缺陷又太多……

  纠结!

  思来想去,王小山脑仁儿都疼起来了,还是没办法决定。

  揉揉太阳穴。

  蓦然,王小山一抬头,发现走到了供奉着《道德经》的展台前。

  《道德经》?

  只要是对道家文化感兴趣的,都学习过!平时生活中的很多俗语、成语,都是从里面摘出来的!王小山甚至还会背诵全本经文!

  这不是修炼法诀吧,供奉在这里,只是象征意义的吗?

  难道,这一本和人界流传的,有什么不一样?

  王小山上前一步,仔细看去。

  那是一卷竹简,古旧而枯烟,打开着,摆在一个小小的、斜斜的支架上。外面有水一般的淡蓝结界,保护着它。

  竹简上的文字,不是简体字,不是繁体字,不是草书、楷体,甚至不是汉隶,而是更为古老的秦朝之前的篆书!

  这得是流传了多少年的古董啊!

  王小山发动天眼,凝神观看。

  的确是《道德经》,和他在人界背诵过的一样。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似乎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忽然!

  看完这一章,王小山脑海中灵光一现,随即觉得大脑一阵晕眩,不得不扶着石台跌坐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以前全本地背诵都不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王小山晃晃脑袋,慢慢恢复过来,揉揉有些干涩的眼睛。事出反常必有妖!王小山细细回味刚刚的感觉,回想着方才一闪而逝的灵光!慢慢咀嚼,刚刚领悟到的玄奥深意!

  “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字,也不是它永恒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