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年代 第八章 旧事
作者:小刘小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大魏的前生只是一个占据江南道的小国,虽然说物质丰富,但一直重文轻武,造就了兵力永不及同在中原之地的其他五国,尤其在先帝登基之后,越发明显,这种情况让当时的魏国处于劣势。

  楚,韩,晋,燕,蜀,魏。

  前任中原之主大凉国,土崩瓦解后,不过几年的混乱战争,使得中原民不聊生,盘旋在中原的几位领主,各自手握重兵,占领要地,开始各自的问鼎中原之路。几年混战,谁也一下吃不了谁,在联盟,又分解的局面下,各自势力大减,死伤惨重。

  在史书中记载,这几年死的所有将士高达二百万之多,百姓不计其数。一时间成为大秦开国称帝以来,数千年分分合合,第一次在走向帝王路,最悲惨的一次,还没有结束。

  有人担心再这样下去,还没有赢,人就死光了,战是不能继续打了,可皇帝之位,也是要做的。

  占领自古开始,中原兵家之天道的川地的领主刘治,在大伤中气的情况下,围川不出,不久中原其他领主也视乎准备进入休战,各自修养生息。

  刘治在川地称帝,立蜀国。之后差不了几年,占领各地的领主灭周围之乱,安定之下,纷纷称帝立国,成就中原六国盘旋中原之地一百多年,小纷争,无大乱,算是比较太平的一百多年。

  直到先帝继位,潘尧接到手的魏国,在一百多年的安逸下,显得越发的弱小,生活优越,军事涣散,成为了一块肥肉,怎么能让人不想去咬一口。

  其他五国虎视眈眈,潘尧想到的是绝不可以坐以待毙,必须先发制人。

  楚,晋两国在立国后,一直矛盾不断,只是一直没有摆出来,一百多年并没有减轻,反而加愈演愈烈。潘尧一边挑动两国的触角,一边让好无建树的义子潘落,官封大将军,率兵五万攻打,临近也是六国中最弱的韩国,好分散别人的注意力。

  楚,晋还未动手,潘落带着五万将士,在韩国攻城屡败屡战,整整耗了一年的时间,突然间好像战神附体,不知道怎么的就带着不足三万的人马,就一路杀到了韩国皇宫,将韩国皇帝的人头高挂城头,潘落一战闻名天下。楚,晋看见这种状况,再也按耐不住,兵戎相见,潘尧次子潘业乘机等待,继而在潘落的协助下,一平楚,晋,让魏国成为中原之地强者。与占川的蜀国和占北一带的燕国,形成对立之势,再也无法和平相处。

  潘尧算的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帝王,一门心思放在了统一中原,所以一直还未立太子。楚,晋,韩被灭之后,旧事重提。潘尧有八子二女,二女已经嫁人为妻,长子早年夭折,除了次子潘业,义子潘善,九子潘阅,十子潘离,其他几个儿子不是因病去世,就是身有隐疾。潘落非亲子,潘离年幼,所以太子人选就两人,二皇子潘业,九皇子潘阅。

  潘尧对次子潘业自幼宠爱,能力出众,都认为潘业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九皇子潘阅一直兢兢业业,安守本分,身后也有不少的跟随者,这对潘尧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潘尧看着自己的义子,问道:“小落,你与两位皇子都有些交情,如果是你,你选谁来做这个天下的未来?”

  潘落想也不想道:“对于太子之位,孩儿不敢多言,若说私心,我自然站在二哥这边,他救过我的命,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恩情,不过九弟也非普通人,所以孩子也不知道怎么选!”

  潘尧点点头,想了一会,接着道:“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潘落道:“难有难处,可以简单的来,坐天下,先得天下,战还是要打,所以孩儿建议,一战定输赢。”

  潘尧低沉片刻,站起身,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也不知道谁说你是个莽夫,朕看很聪明嘛!”

  这话说到了潘尧的心中,自己心想的太子,自然是潘业这个儿子,脾气习性和自己如出一辙,所以自幼对他疼爱不已,只是太子之位,还得给一个顺其自然的理由,潘落这话说到心窝里了。潘落摆明了帮潘业,潘业手下几乎皆为武将,潘阅手下谋士众多,武将寥寥可数,若说通过阴谋阳策,潘阅还有一半的胜算,打仗就难了。潘落这个注意,将太子之争,变简单了,合潘尧的心思,在外人看来,也显得无话可说。

  可事与愿违,潘业未能征北!

  反而潘阅三个月灭了蜀国。

  太子之位好无悬念,也再无波澜,因为潘业死了。

  潘落征北归来,完成魏国问鼎中原的最后一步,潘尧成为大凉最后又一位中原之主。

  潘尧坐拥整个中原,却心痛大于心喜,潘业之死,任何人想到的凶手,都是潘阅,只是这只是一种猜想,毫无证据,再者此事也无法继续纠缠下去,伤国之根本,新辽在大魏灭中原五国后,开始蠢蠢欲动,准备趁大魏刚刚站住脚,大兵压境。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人心难平,潘尧将潘业身前的一个治国之道,付诸实践,划国十四州,封王守地,分分而治,抵外患,护根基。潘阅这个儿子,可能是一个当皇帝的好料子,只是私心颇重,那些曾经站在潘业身后的功臣,估计很难存活,而大魏也不得不依靠着这些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天定吧,潘尧显得有些看不清前路。

  潘落在定安城皇宫大殿,第一个封王,掌管幽并两州,称上东王,三日后,便带着曾经跟随二皇子潘善的武将,和曾经自己手上所有的步将,以及八万聚集在定安城城外的将士,赴上东为王,阻新辽妄想入中原一步。

  常羽入豫州,封关中王,卓凡入凉州,封震北王,潘离入徐州,封启中王,韩施备入益州,封忠信王,黄青录入冀州,封九幽王,潘志良入青州,封平原王,潘捷入福州,封言庆王,潘司入充州,封朝西王,天子直统扬,交,司,荆四州。

  潘阅继位后,对先帝封州封王制,始终不认同,尤其九王势力与日俱增,对大魏的未来后患无穷,绝不可任由下去。上东王潘落,凉州震北王,关中王常羽,朝西王潘司,那都是曾经与二皇子站在一起的人物。尤其是上东王,势力最大,还与之有着化不开的心结。潘阅花了二十多载,才慢慢的将局面迎向自己,这次拿下豫州,可以说,已经铁板钉钉,上东已经走上那条绝路。

  潘善曾经问过潘落,为何与潘阅走到此等地步?

  但潘落始终没有提起,直到潘善此次决定来定安城,潘落才对这个儿子,说起那个无人知晓的故事。

  先帝潘尧拟下圣旨,以蜀国与燕国为注,潘业与潘阅谁先凯旋归来,便封太子。

  半年修养,整装待发之际,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潘业突然倒下了,一病不起,药石无灵,征北之事,只得又潘落代行。

  临行前,潘阅来到西安侯府,与潘落有过一番不为人知的详谈。

  潘阅看着一言不发的潘落,举起一杯茶,缓缓道:“七哥呀七哥,你和潘业是兄弟,可你与我也是兄弟,想当年,你与我之间关系,比起潘业也要好上几分,可你为何偏偏就护着他。你不说我也猜的到,父皇选太子之举,定有你的意思。他老人家对你,可比对我这个几乎不闻不问的亲儿子还要好。”

  潘阅无奈的笑了笑,放下茶杯,接着略带一丝自嘲道:“从小在父皇的儿子中,我这个九皇子就一直不被人在意,父皇不在意的人,别人怎么又能瞧的上呢?所以我不服气,父皇疼爱二哥,我羡慕,但也不恨,要是说恨的话,更我恨你,你只是一个养子,可在父皇的眼中也高过我,凭什么,凭什么?你潘落凭什么?”

  潘阅摇摇头,潘落依旧不言不语,但眉头一皱,不知道想些什么,潘阅接着突然语气加重,透着阴冷,“我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盼头,可你一下就把它掐断了,我潘阅在你眼中,当真是如此不堪,那太子之位,我就是想不得吗?我从来不信命,是你逼我的,潘业能做的,我潘阅一样能行,我能做的,他潘业就不一定能做了。”

  潘落一拍桌子,暴怒而起,指着坐在椅子上潘阅,双目瞪着他,问道:“你果真如此绝情,不顾手足之义。”

  潘阅哈哈大笑,一脸不以为然,“手足,你当我是手足吗?他潘业当我是手足?连父皇也不拿正眼看我,为了让潘业当太子,用这种办法把我逼上绝境,可我告诉你,我不怕,太子之位,我势在必得。”

  潘落脸色微变,“你以为你这样就当的了太子?”

  潘阅道:“我知道,即使潘业成了这个样子,我也毫无胜算,因为有你,有你这大魏的战神,打战我哪能比得了你,所以我来找你了。”

  潘落一丝不安,划过心头,想得到潘阅做到绝,却不知道可以绝到什么地步。二皇子关键时刻病倒了,任何人猜得到其中的缘由,只是不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毫无头绪。

  潘落冷静了一下,说道:“你想怎么样?”

  潘阅说出个第一个条件,“随我征蜀?”

  潘落连想不用想,“绝无可能,你潘阅可以做个无耻的小人,我潘落做不来!”

  潘阅眼中飘过杀意,咬牙道:“你就不在意潘业的生死?”

  潘落一把掐住潘阅的脖子道:“你敢,我告诉你,你做的出来,我就杀了你!”

  潘阅脸色涨红,快要透不过气来,拼命的挣扎着,始终扒不开潘落掐在自己脖子上的手。突然感觉掐住脖子的手松了一点,他咳嗽几声,用沙哑的声音道:“潘业这个不懂权势好处的人,心思就是太简单了,朝中大臣一大半早就被我拉拢了,若非你的建议,我又何必如此,都是你逼的,太子之位,潘业的命,我要一样,你自己看着办。”

  潘落一把甩开潘阅,从书房拿出一张地域图,扔在地上道:“让我征蜀,不可能的事,这张地域图足以!潘业要是出了任何意外,你记住,你潘阅的命,定会陪葬?”

  潘阅凭着这张地域图,三个月拿下蜀国,五个月后,潘落踏平燕国回定安城。

  归途中,得知潘阅病逝,单骑连夜赶回定安城,一入城,就被先帝召见,在一夜密谈和一封潘业的手书下,让潘落断了杀潘阅的念头。

  不久后,先帝潘尧划州封王,潘落在潘业的陵前,待了三日,立誓道:“我潘落此生不再入定安城一步!”

  带了那封二皇子手书,带着十来位将领,和城外八万将士在定安城外,在城外齐声道:“誓死不入定安城!誓死不入定安城!”

  这话是说给潘阅听的,让他安心,他不会杀他,不会反他做天子,从此再无瓜葛。

  两清,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