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缘 第41章 相悦
作者:七和香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购买率满50%即可看见正文,72小时更换,请支持正版!

  横竖对平常人来说天大好处,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平常,就好像这一次邀请听禅,对赵家来说就极为重要。?

  不过赵如意还是叹了一口气:“果然没有这么容易,看来还要想别的办法。”看来镇南王去了京城是不会直接把大伯父捞出来了,否则就不用这样邀请她了。

  幸好她之前就没有把这件事想的太容易,镇南王到底是在外的藩王,行事谨慎,不会愿意沾上谋逆案的边。

  赵如意这样叹息,却有别的人艳羡的很,甚至不服气的很,就连老太太没有收赵如意银子的事,知道的人也不少,赵四夫人听跟前伺候的丫鬟说这事儿的时候,她的两个嫡亲的姑娘,七姑娘赵淑云和十姑娘赵淑秀都在跟前,七姑娘还没什么动静,那位十姑娘先就撇嘴了:“总还不是老太太偏心,要不是老太太说,镇南王妃能知道她?还下帖子请呢!就是这银子,还不是老太太给的私房,这会儿倒拿出来献勤儿博名声了。”

  七姑娘瞪眼:“就是老太太给的私房,给了九妹妹那就是九妹妹的,不管她拿出来献勤儿也好,博名声也好,她也拿出来了,你不服气,你也拿一万出来,我只说你的好!”

  十姑娘悻悻的道:“我哪里来的一万两银子,我可不是她,会哄老太太,私房都给了她,吃的穿的比我们强十倍子,连使唤人也多那么些个,好像就她一个才是孙女似的!”

  十姑娘赵淑秀只比着赵如意小两个月,一般大的姐妹,自然是比起大些的姐姐,小些的妹妹,最容易被人拿来与赵如意比较,偏又处处都比不过,以前赵如意在外头养着,没在府里,只偶尔提及,倒还罢了,现在赵如意回府长住了,眼见耳听多了,那自然就越发叫十姑娘不自在了。

  就连前儿王妃下帖子,别的姑娘都只是捎带,单只有九姑娘那是特别点了的,二伯娘也就只带了九姑娘去,这还不是老太太给王妃说的?不然王妃怎么知道九姑娘呢?要不是那一回知道了九姑娘,今儿又能给九姑娘下帖子了?

  十姑娘那日听到这个话,当时就气的摔了个杯子。

  七姑娘听了十姑娘赵淑秀这话,顿时冷笑一声:“那谁叫你不会哄老太太呢?”

  十姑娘又想摔杯子了,可在七姐姐跟前,还真不敢摔,她敢摔,七姐姐就敢收拾她,连她娘也拦不住。

  她便只得咬咬牙算完。

  她算完了,七姑娘还不算完,一边拣起个榛子剥,一边道:“瞧你那样,也就敢背后说说人,正经干得了什么?要我说,既不忿,那就多去孝敬着老太太,说不准老太太看你勤谨孝顺,也赏你银子,偏真到了跟前,傻子似的坐着,也不会说讨人喜欢的话,背地里话这么多!”

  赵四夫人在一边看着皱眉道:“叫人替你剥吧,当心掰了你指甲。你妹妹不过随口说两句,你非要跟她一个针一个眼儿的做什么呢!”

  “就是随口说的才叫得罪人呢。”七姑娘顺手把榛子丢回去,正经的跟她娘道:“谁不是正经姑娘?妹妹看着眼热,谁不眼热,可各有各的缘法,九妹妹自小没了爹娘,又没兄弟,老太太多偏疼她些,给点银子,有什么要紧的,眼红什么呢?谁愿意这样吗?一万两银子有多少,娘私底下给妹妹攒的嫁妆没那个数目吗?还这么眼馋肚饱的,你不服气,只管把那些都拿出来,还怕老太太不疼你?”

  一席话说的赵四夫人都没了声气,赵十姑娘更是早闭了嘴不敢说话了,七姑娘才道:“这个节骨眼儿上,九妹妹肯拿银子,自是为了这个家,咱们家好了,咱们才好的了,咱们家不好了,你就是把九妹妹踩下去了,又有什么好的?这些日子的事情还看不明白吗?自己舍不得就别说话,倒看不得人家舍得了!就是人家讨得镇南王妃的喜欢,那也是咱们家的福气!娘也少娇惯妹妹,也该教教她,不管镇南王妃请了咱们哪个姑娘去,对咱们家也是好事,我看她这么傻,今后怎么得了,到了夫家,谁还跟在家里似的让着她?”

  七姑娘赵淑云把妹妹连带她娘都教训了一通,气呼呼的摔帘子走了,她向来跟八姑娘走的近,自己嫡亲妹妹倒是在少在一处儿,真没想到她比赵如意才小着两个月,做人行事却差着那么些,也好意思跟人比!

  赵如意不知道这里头的曲折,只管收拾了东西,第二日由镇南王府的马车接了出去,车先去了驿站,王府女官亲自在门口迎她,进了内室,自有丫鬟通报,高高的打起了帘子,就听镇南王妃在里头笑道:“我不请你,你就不来看我,竟还要我下帖子呢。”

  听着像是嗔怪,表达的却是亲热,赵如意当然不至于这都不懂,还去解释你不请我我就不好来这话,便笑道:“我昨儿就想来瞧王妃的,偏这药茶里头有一味药竟没有了,我满锦城找了一日,也没找着,还耽误了来呢,没承想王妃就打发人叫我了。”

  她一头说一头往里走,既然镇南王妃给面子,她也乐的不拘束,笑着福身行了礼,就打量镇南王妃的面色,见她穿了一件杏黄色缠枝花锦缎袍,头上一根翡翠的簪子绿的好似要滴出水来,大约是睡的好了,气色极好,肌肤越发显得柔白,笑吟吟的看着赵如意。

  赵如意就笑道:“我不用诊脉,单看气色就知道王妃睡的好了,是不是?”

  其实看王妃给她下帖子也就知道了。

  镇南王妃笑道:“你是神医,吃了你的药,自然就好了。”

  经历了一年多难以入睡的日子,这突然每日能睡足四个时辰了,那种舒心惬意,实在是非言语所能表达,镇南王妃这几日心情极好,这会儿看着赵如意,更是越看越喜欢。

  这小姑娘知情识趣,会说话会治病,实在招人喜欢。

  赵如意示意玉叶把捧着的盒子奉上:“这个实在没法子,有一种花儿满锦城都没有,我跑遍了全城去买也买不到,只有千金坊可以订货,还得等日子,我手里只存了半个月的量,王妃先用着,回头有了,我再送来。”

  “这什么珍方这等不寻常,连东西都不好买。”镇南王妃随口道,命人收了盒子,笑道:“定然是极好的!我五日后就要启程进京,九姑娘得了,就打发人送到驿站,自有人送的。”

  赵如意应了,又说:“虽说看气色就知道王妃好了,我还是为王妃诊一诊脉,更放心些。”

  一边的丫鬟连忙上来伺候,赵如意诊了脉,笑道:“果真是好了,那方子我再增减一下,王妃再用三剂,就不用再用药了,再养上一年半载的,还能再生个小王爷呢。”

  镇南王妃噗嗤一声笑:“你小孩子家,倒说这样的话,也好意思。”

  “我是大夫嘛。”赵如意笑道:“大夫百无禁忌,自然是什么都要交代清楚的,要不然,师父怎么就不让我坐诊看病呢。”

  赵如意这样的身份,自然是没有在外头坐诊的那一天的,看起来,赵如意还真是觉得挺遗憾的。

  镇南王妃也清楚,自不再说这个话,只是笑道:“前儿我得了一副南洋珠的头面,我不大用那样子的,倒是九姑娘生的清丽,正配珍珠,你便拿去使罢了。”

  她这样一说,跟前伺候的丫鬟立刻就应了声,显然是预备好的,立时就有丫鬟捧了三个大红描金莲花的锦盒上来,里头是一整套的赤金南洋珠头面,从簪子宝钗到耳坠子手镯,戒指都是四五个,珠子有大有小,最大的有莲子般大,最小的也有黄豆大小,十分体面。

  赵如意便笑着推辞道:“王妃召我说话,就是我的福气了,怎么还能拿王妃的东西?”

  虽然镇南王不打算直接捞人,但今天的举动也很不错了,赵如意照样领情。

  镇南王妃一笑,这个小姑娘当真伶俐,这话看着是推辞,其实是说,镇南王妃招她去听禅,就是给了她好处了,她心里明白着呢,这样聪颖的姑娘,镇南王妃心想,就是不治病,也叫人喜欢呢,她便笑道:“还跟我客气什么,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你拿着赏人,也不算白陪我走一趟。这也是王爷的吩咐,就是你们家的事,回头王爷也是要问一问的。”

  有这句话,就比头面好的多了,有镇南王过问,虽然不是捞人,但至少不会多加罪名了,赵如意便忙道谢。

  另外还有四个丫鬟捧上来八匹润泽光亮的织锦缎子,镇南王妃身边的大丫鬟如喜笑道:“这是今儿早上收的,王妃还没瞧过,我倒瞧着颜色花样都合着姑娘们使,就做主拿过来了。”

  镇南王妃笑道:“好丫头,我都没见过的东西,你倒替我做主了。”

  那如喜显然是有体面的,笑道:“那是因着赵姑娘替王妃尽心,咱们看在眼里,自是感念赵姑娘。”

  她看了一回,见那缎子都是今年的新鲜花样,又是鹅黄湖绿之类的娇嫩颜色,便道:“九姑娘家里还有姐妹呢,正好也都热闹一番。”

  赵如意这才道谢收了东西,吩咐玉叶先叫小子拿着送回家里去。回头一想,镇南王府又有金矿又有铜矿,有的是银子,诊金收贵一点也不要紧么。

  这里复诊完了,镇南王妃亲自携了赵如意的手,一齐坐着镇南王府的马车,前往青山上的玉佛寺。

  赵如意没有长在锦城,一年回来几日罢了,从来没有在锦城大大小小各种宴席各种花会诗会上露过面,伺候镇南王妃来玉佛寺的众位老太太、太太奶奶们竟然没有几个见过她的,见从镇南王妃坐的马车上,跟着下来一个十四五岁如花似玉的小姑娘,镇南王妃还携着她的手,时不时的与她低声说笑,形容亲密,不由的都议论了起来。

  楔子

  嘉康七年,锦城出了件大事,锦城第一世家永宁侯赵家被贬斥了。

  赵家自国朝开国封国公以来,屹立了三百余年,世受朝廷恩宠,虽然已经日渐衰败,远离京畿,但在锦城还是第一世家,如今却卷入了宁王谋逆案,赵家大老爷已被逮捕入狱,其余人等或被贬,或去职,均受波及。

  永宁侯赵,一夜之间便衰败了下来。

  可是有一件事却叫人费解,赵家这永宁侯的头衔,在这样的大案里,却依然屹立不动,并没有随着赵大老爷的被捕而夺爵。

  第一章

  两顶八宝璎珞轿从角门抬进了锦城永宁侯赵府,虽然四月初的阳光十分灿烂,可照在赵府紧闭的大门上,却仿佛依然透出了那灰暗的衰败。

  出事不过十余日光景,赵老夫人就明显衰老了许多,不过依然能端坐在大厅上,这些日子,满府里太太奶奶们惶惶不可终日,倒只有老夫人掌得住,每日在这里亲自理事见人,此时,老夫人跟前伺候的黄嬷嬷弯着腰,小声的在老夫人耳边道:“老太太,田家太太和大少奶奶来了。”

  田家婆媳?赵老夫人富态的脸上露出了一点意外的神色来,反问了一句:“田家也来了?”

  好似这是件多奇怪的事情似的,黄嬷嬷心中想,自赵家被贬斥以来,几家未来亲家都上门退亲,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老太太也退的很痛快,怎么偏到了田家这里,老太太倒这样问一句。

  黄嬷嬷心中虽这样想,面儿上却不露出来,反是说了一句:“或许也不是来退亲的,大约只是来看看罢了。”

  赵老夫人想了想,摇了摇头,田家在运城,离着上千里路,这个节骨眼上来锦城,难道还能只是白看看?

  赵老夫人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道:“请老二媳妇去陪着过来就是。”

  赵家大老爷携家眷在京,锦城老家里就由二夫人王氏主持中馈。

  黄嬷嬷躬身应了出去打发丫头去请二夫人,回头却见赵老夫人嘴角仿似有一丝嘲讽的神情,正跟侍立在一边的丫鬟吩咐:“去看看九姑娘在做什么,若是得闲,请九姑娘来见一见客。”

  黄嬷嬷越发觉得奇怪了,真要是这九姑娘的未来婆家是来退婚的,老太太吩咐九姑娘来做什么呢?前头几位姑娘和少爷被退亲,老太太可没打发来见客呢,都是老太太和夫人们见了客,就做主应了。

  怎么到了九姑娘这里,就不一样了呢?不过,一转念黄嬷嬷就释然了,九姑娘惯常就跟别的姑娘不一样,这也算不得奇怪。

  九姑娘叫如意。

  连名字都没有跟着姑娘们的排行走。

  九姑娘虽然才十四,却已经长的高了,比她的姐姐们都高半头,在姑娘里算的十分高挑的了,黄嬷嬷跟她说话也得仰着头。

  虽然不清楚九姑娘到底为什么跟别的姑娘不同,不过黄嬷嬷到底是老太太跟前伺候老了的人,心中总要多些计较,对这位刚从别院回来才几日的九姑娘说话便格外仔细些:“是田家夫人和少夫人,听起来好像是来退亲的,老太太才请九姑娘来说话,九姑娘心中有个数才好。”

  九姑娘赵如意点点头,耳畔一颗莲子大的南洋珠耳坠子跟着乱跳:“我也想着是这码事,不然这会儿来做什么呢?”

  她的神情也很镇定,虽然从小就养在外头,倒也依然有赵家嫡女的气派,赵家七姑娘、十姑娘听到消息时虽也镇定,却透着几分苍白,倒是这位九姑娘连容色都很寻常,她含笑对黄嬷嬷点了点头,便走进去了,站在屏风跟前听。

  田家果然是来退亲的,连理由也说的毫无诚意,只说拿了两人生辰八字去大方寺请高僧合吉凶,便说两人八字不合云云。

  家败如此,对这样勉强的借口,赵老夫人并不动容,没有接这话,却好似还在与田太太在说家常:“老太太身子还好?也有三年没见了。”

  见问候婆母,田太太恭敬的微一欠身,道:“原是还好的,不过这春夏交的时候染了时节,略咳喘些,大夫说在家里不宜,如今在千岛湖别院养着,这次出来还吩咐我替她老人家问候老夫人呢。”

  赵老夫人轻轻点点头,却说:“是么?不过依我看来,田老太太只怕不知道你们来锦城吧?”

  田太太脸上微微一僵,随即又笑道:“老夫人说笑了。”

  赵老夫人并没有继续说这个,只是转头问了丫鬟:“九姑娘来了吗?”

  田太太一怔,没承想赵家会把赵九姑娘直接叫出来,只见大厅屏风后面转出来一个明丽的姑娘。

  当初定亲的时候田太太在为自己娘家父亲守孝,定亲是由田老太太亲自操办的,田太太并没有见过赵如意,此时一见,不由的心中暗想,若单说容貌,配自己儿子倒也是配得过了。

  论起来她对赵家并没有恶感,虽说是公婆做主,但在此事之前,她也并不抵触这门亲事,甚至还颇有些得意,赵家是锦城第一大世家,又有侯爵在身上,真论起门第来,田家还差着一层呢。

  不过此时境况不同,赵家这是卷进了谋逆案,虽没有罪及满门,可到底是再难翻身了,有这样的忌讳,赵家连寻常人家都不如了。

  纵是赵如意模样儿再好,他们家也不能结这门亲事。

  赵如意上前见礼,近一点看更觉得明媚,肌肤如瓷,目如点漆,虽然明知道自己是来退亲的,可是镇定大方,礼数周到,并没有惊慌失措,或是愤怒,或是哭闹。

  赵家这数百年世家果然不是寻常,单看姑娘这份气度,做自己家媳妇只怕也不差。

  田太太不无惋惜的想,只可惜赵家出了这样的事。

  赵如意见过了礼,便退回到了赵老夫人跟前,赵老夫人道:“三年前我与田老太太订的这门亲事,论理,此事我也该与老太太面谈才是,不过这既是九姑娘的事,九姑娘若是应了,那也无妨。”

  田太太觉得这话透着古怪,婚姻之事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让姑娘自己做主的,且这话里的意思,若是九姑娘不同意,那赵家便不同意,要老太太亲自来谈。

  想到先前赵老夫人那句话,这赵家这个做派,是觉得老太太肯定不会退亲的吗?所以拿出这样一个借口来。

  田太太心中不由的就冷笑起来。

  赵如意却没有觉得什么古怪,她柔和的说:“田太太的意思,我刚才已经听明白了,这事想必和大方寺的高僧没什么关系,是因着我们家近日的事,田太太才觉得我与令郎八字不合的吧?”

  因对方犯事而退亲,这在官吏富贵之家并不罕见,只是双方都心知肚明,无非寻一个普通借口略为遮掩,让双方面上都好看些罢了,一方已经家世衰败,只要肯退亲,自是不愿意得罪对方,大家和和气气留个情面,今后或许还有要对方照看的地方。

  除非不肯退亲,才会撕破脸闹起来,如今这位九姑娘这样说,那果然就是不肯退亲的意思了吗?、

  赵家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家凭什么敢不退亲,这位姑娘真是不识时务,亏她先前还觉得她有气度,原来也是不懂事的,真以为你不同意就能不退的吗?

  听说这九姑娘从小儿养在外头,果然差些儿,幸而不会娶她。

  现在你们赵家还有什么资格说话?

  田夫人心中冷笑,面儿上还是和气的道:“姑娘想多了,犬子既然与姑娘八字不合,那自然就是不宜婚配,不管贵府有没有事,有什么事,那都不能成亲,姑娘明白吗?”

  这话说的这样,赵老夫人还是低眉垂目,好似没有听到,说了让九姑娘做主,那就真的完全不插手了的样子。

  田家大少奶奶端起茶喝了一口,嘴角含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畅快感。三年前家里为三弟定下了赵家的九姑娘的时候,她就有些不安宁了,她虽是长媳,可娘家只是在运城本地算得上有头有脸,放在外头就不算什么了,哪里比得上赵家,虽然早不在京畿,放在京城里算不得什么,可终究也是侯爵。

  作为大嫂,她以后怎么压得住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

  而且三弟也比自己的丈夫出息,自小就有神童之名,后来送到京城读书,听说连皇上都看过三弟写的诗词。

  其实婚期还有两年,并不用急着现在就要退亲,这个时候上门退亲,本就有点欺负人了,这会儿把话又说的这样,田大奶奶看着赵如意心想,这真是尴尬呀,这本该是父母长辈承受的事,现在却直接推了姑娘出来说话。

  田大奶奶看看赵老夫人,却见她一脸平静,好像这事与她无关一般。

  赵如意却似乎并不觉得尴尬,她认真的说:“如果只是因为这个,那就不能现在退亲了,我们家还存着三年前请大方寺高僧合的八字的札子,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大吉,我明日就可以与夫人一起去运城,请高僧解释一下,不过三年而已,这大吉怎么变成不合的。”

  连赵老夫人都抬起眼睛看了九姑娘一眼,但又一言不发再次垂了下去,田大奶奶更是睁大了眼睛,然后又不由的去看自己婆母。

  这位九姑娘也是在这样的人家养大的,怎么这样不谙世事,还跟这样敷衍的理由较起真来。

  田太太脸上一直保持着的淡然的笑意凝固起来,显然是没想到赵如意会说这样的话,她心中已经觉得恼怒了,而且还有些鄙夷,这姑娘也不想想,自己家都这样了,她自己自也不再是以前的赵九姑娘了,凭什么能嫁到自己家去,凭什么能嫁给自己的儿子?

  她以为胡搅蛮缠就能不退亲了吗?

  真是好笑,再闹其实也不过是丢自己家的体面,是你赵家自己犯的事,既然我们好心为你遮掩不要,那撕破脸也就是了,难道今日这样的境地,我田家还怕与你赵家撕破脸不成?

  田夫人便道:“这其实也不奇怪,以前自然是大吉的,可如今贵府大老爷犯了谋逆那样的重罪,贵府气运变了,和我们家就不合了,也是很明白的事,九姑娘难道还想不明白吗?九姑娘就是问遍天下高僧,这气运也变不回来,九姑娘也不能嫁给犬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加更,合并更新,祝大家周末愉快!

  推荐基友的现言

  《职业粉丝》by钟晓生

  这世界上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职业,叫做职业粉丝。普通粉丝追星花钱,职业粉丝追星赚钱。双女主文,揭秘粉圈撕逼日常

  《职业粉丝》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