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守护者 第13章 那山 那人 那老道
作者:叫天儿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远望险峰连,白云系坳间。万山朝贡处,暗里隐神仙。”

  这是说一座山。

  “福地仙山负盛名,磅礴百里倍姿雄。群峰拱立威如虎,曲水蜿蜒势若龙。宋殿明宫呈富丽,丹墙翠瓦望玲珑。擎天一柱凌绝顶,遍览千山万仞穷。”

  这还是说同一座山。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这说的还是这座山。这座山就是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是中国道教圣地,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地名源于先秦,汉袭秦制设武当县。“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说成是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明朝以后,由于对真武大帝的推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

  说武当山是“天下第一名山”有些言过其实,不过说武当山是道家有名的道场却不会有人有异议。在武当山附近方圆数百里的地方,当地人有很多信奉真武大帝,而且他们平日里尊称真武大帝为“祖师爷”。据说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的生辰,所以附近的信众都会络绎不绝的前往武当山进行朝拜,按照信众的说法这叫做“朝爷”。“朝爷”需要从武当山脚下的老营,也就是现在的武当山镇一步步走上山,否则就是心不诚。按照一些地方志的记载,在香火鼎盛的时候,有些信众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甚至会用筷子或者其它的东西穿刺自己的双腮,数日不食,直到朝拜之后才抽去穿刺物重新进食。

  时至今日当然不会再有这样极端的事情出现,不过每年农历三月三到武当山朝拜的习俗还是在附近的很多地方保留了下来。只是因为近些年交通相对便利,大多数的信众都会乘车到达武当山的山腰,而后从乌鸦岭步行上山。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仍然坚持着以前的传统,从山脚下一步步上山。

  此时正值盛夏,到武当山朝拜的信徒们很少,而奔着武当山的名头前来旅游的游客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人数也不多。而且这些游客们有不少都会选择乘缆车上山,即便是选择徒步爬山的也基本上都会从乌鸦岭开始。

  不过很多事情都会有特例,就像这两位年轻人。一个穿着时尚,长发过肩,但看起来似乎很虚弱,走一段路就歇息一会儿,甚至需要另外一个年轻人时不时搀扶着他才能在山路上向上爬。

  “伙计,从山脚下走上来的吧?去那边坐缆车吧!还有三十多里路呢。”有游客好心的提醒。

  长发男斜着眼看了看提醒自己的游客,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所以没有回答。不过另外一个相貌普通的年轻人笑着道:“谢了,我们是上山朝拜的,只能一步步走上山。”

  “啧!啧!”游客砸了咂嘴,“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虔诚的人。”他摇了摇头,自己向缆车的方向走去。

  “唉!人心不古啊!”易大师摇摇头长叹一声,“想当年,无论是谁,到我武当山不都要老老实实走上去,是文臣你得下轿,是武将你得下马。哪像现在这些人,恨不得直接坐车到山顶。”

  “六哥,过去这山上就走不了车,人们要上山只有步行。况且从山脚下到金顶有七十里地,以现在人们的身体素质能一口气坚持下来的能有几个?再说过去到武当山的人是朝拜的信徒多,而现在到武当山的是游玩的游客多。既然是游山玩水的人,有谁愿意把自己累个半死?”

  “说的对!”说到这里,易尚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古怪,他做贼一样向前后左右看了看,而后朝米石挤眉弄眼道,“小石头,把耳朵靠过来,六哥跟你商量个事儿。”

  “六哥,你说。”

  “你看,现在反正也就我们两个人上山。师门那些认识我们的人都不在附近。不如我们一起去坐缆车,到了山顶之后再悄悄绕到山路那边,见着老道士我们就说是从山脚下走上来的。”说完,易尚满脸希冀的看着米石。

  “六哥,这不好吧。”米石一脸的诧异。

  “你放心,老道士要是怪罪下来,六哥替你拦着。”见米石依然没有痛快的点头,易尚随即摆出一脸的痛苦状,“小石头,你也知道,前两天六哥跟那两个魔崽子打了一架,身受重伤。我吐血三升啊!还有释行知那个秃驴,有上好的疗伤药不及时给我服用,竟然抠门无比的只给了郝学仁那个官二代一颗!”说到这里,易尚悲愤无比,“小石头,你该不会像释行知那个秃驴一样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吧?小石头,你该不会让六哥求你吧?”到最后,易尚看着米石几乎已经眼泪汪汪了。

  看着易尚完美的诠释表情帝的内涵以及作为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米石憋了半晌忽然转身在易尚面前蹲了下来。

  易尚奇道:“小石头,你这是要干什么?”

  “六哥,我背你上山。”米石转头看着易尚很真诚的说。

  “我——”易尚张口结舌,过了许久才极不甘心的咬牙切齿道:“小石头!你狠!”说着,易尚也不再让米石搀扶,扭身就走,转眼就到了几十米开外。

  “六哥,我是说真的。你要真走不动,我背你上山。”米石急忙去追,易尚却走了更快了,甚至还不忘伸出右手中指,直指天空。

  山中天气说变就变,初时还是晴天,炎炎烈日晒得人汗水直流,转眼工夫就不知道从哪里飘过来几团云,而后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小雨一直下了两个多小时才停,云雾随即渐渐从山间升起,片刻之间就将金顶所在的天柱峰缭绕起来。山风轻轻吹动,金顶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远远看起来倒真的如同仙家楼阁一般。

  山雨停歇的时候,易尚和米石已经登上了山顶,不过小雨似乎并未在二人身上留下什么痕迹,两个人的衣衫都是干的。

  到了金顶,两个人并没有往金殿去朝拜真武大帝,甚至没有在紫金城停留,而是直接向西又走了两三里地,到了清微宫。

  清微宫曾经是明朝大修武当山时所建的八宫之一,明朝嘉靖年间殿宇道房也曾有三百多间,不过现在早就已经损毁殆尽,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是一片千亩左右的遗迹。

  此时的清微宫正被一片云雾所笼罩,并无游人或信徒香客前来。易尚和米石到了清微宫遗址后,两个人左走几步,右走几步,忽而前行,忽而后退,踏着一种玄妙的步伐转眼就消失在了云雾之中。

  山间的雨说来就来,山间的云雾也说走就走。一阵风吹过,方才笼罩清微宫的云雾很快就消散开来,刚才走进云雾之中的易尚和米石却如同融入了云雾之中一样也无影无踪。但此时在易尚和米石眼前的却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远看着碧空如洗,瑞气千条喷紫雾,金光万道滚虹霓。稍近处山峦叠翠,玉瀑飞垂,萋萋草木之间有仙鹤起舞,小桥流水之中有金鳞跃尾。再近些是宫殿楼阁,玉砌亭台,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最近处是一个玉石做的牌坊,上书六个金光大字“武当山清微宫”。

  两个挽着发髻的童子这时候已经到了牌坊下,看到易尚和米石随即笑道:“六师叔!七师叔!你们回来了。师祖命我们在这里迎候二位师叔。”

  米石早就已经不止一次到师门的清微世界中来,但每次进入清微世界,米石仍然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不过易大师完全没有这种心理障碍。他看着两个童子,大大咧咧问道:“小青,小薇,老道士这会儿在干什么?”

  对于这个惫懒师叔,两个童子似乎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两人相视一笑,抿嘴道:“师祖这会儿正在清微宫中打坐清修。”

  “老道士又在打坐修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老道士怎么几乎天天都在打坐修炼?他倒是享清福了,却让我们这些做弟子的整天在外面打打杀杀。唉!遇人不淑啊!摊上这么个师父可叫人怎么活哟!”易大师撇着嘴,叹息不已。

  两个童子笑着也不接话,在头前引路带着易尚和米石向清微宫走去。

  清微宫里轻烟缭绕,香炉里也不知道燃的什么香,轻轻闻上一点就会让进入大殿的人觉得浑身通透,心神俱爽。

  一个须发灰白穿着一身破旧而且有些邋遢的道袍的老道正闭着眼盘腿坐在大殿里,易尚和米石走进大殿,老道士也未睁眼,只是淡然道:“回来了,坐吧。”

  米石老老实实在蒲团上跪下,对着老道磕了三个头,之后盘腿坐下。而易尚也同样以少有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不过磕头之后,马上就原形毕露。

  “师父哟,您可想死徒儿了。您不知道在外面我可是天天念叨你,现在终于见到您老人家了,您老人家身子骨可是越发轻健了。刚才我听小青小薇说您老人家这又打坐半晌了,虽说以您老人家的修为完全不会像徒儿这等俗人会有腰酸腿麻的事情出现,可是徒儿还是想给您老人家捶捶腿,揉揉肩。虽说这纯粹就是画蛇添足的举动,可是您老人家也让做徒弟的尽尽孝心不是?”易尚一脸的谄媚,极为小意的走上前,开始给老道士捶腿揉肩。

  “痴儿,我知你心中所想,可这一次为师不能答应你。你需在清微宫中清修三年,之后方能出世。”老道士仍然闭着眼睛,淡淡的说了一句。

  听到这句话,易尚的手就是一僵,之后很艰难的说道:“师父,您老人家已经决定了?”易尚心知肚明,老道士定下来的事情一般是不可能再改变了。

  老道士微微点了点头,又道:“痴儿,非是为师心狠,只是这一次你伤的太重,为师一时之间也难以将你体内的魔气驱除,唯有借助清微世界之中的灵气慢慢炼化。不然你性命堪忧。”说到这里,老道士睁开了眼睛。这双眼睛深若星海,其中似有日月升沉。

  个人感觉,武当山真的不错,诸位读者大人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有条件的话,在那里住上个十天半月修身养性也是个挺好的所在。至于真实的清微宫,这个可以有,老道士和他的清微宫,这个真没有。

  (本章完)

  还在找”灵魂的守护者”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