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守护者 第46章 苦海无边
作者:叫天儿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刘满堂醒来的时候觉得头脑有些昏沉,模模糊糊的他觉得昨天晚上好像发生了些什么,但又没有清晰的记忆。

  房间里似乎有一股脂粉的味道,他终于想起来了。昨天晚上那个和自己一起唱歌的苗家小妹在饭后又到房间里来了,好像还和自己说了一会儿话。不过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他确实记不清楚了。好像发生了些什么?但好像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想到这里刘满堂有些不自在,不过看看房间,似乎并没有其它的东西。

  刘满堂坐起身,伸了个懒腰,随即就起床洗漱。

  今天是和电视台说好的签合同的日子。电视台这边给的条件应该说不错,出场费五千起步,交通、食宿自然由电视台买单。

  不过以他今天在收藏界的地位,其实赚钱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如果他想赚钱的话,完全可以参与一些商业活动。一些拍卖行也邀请过他,不过他一概回绝。因为老师在生前和他说过,不要同拍卖行之类的商业机构牵涉太多。

  刘满堂的老师在书画鉴赏这一块儿是国内的泰斗,刘满堂进入这个行当也离不开老师的大力栽培。

  当年他从湖阴省回到京城,一穷二白。因为之前对金石类器物感兴趣,刘满堂就在杨家园子摆了个小地摊,一方面是卖些不入流的东西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杨家园子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长长见识,毕竟这里也是有些真东西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满堂认识了老师。两个人一见如故,聊的很是投机。

  本来刘满堂以为自己在金石器物方面多少也有些见识,但是和老师接触之后,才知道自己根本就是个井底之蛙。那个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收藏远远没有现在这么热,而像刘满堂这样对这些没什么用处的老古董如此着迷的人也并不多,因此老师对刘满堂这个谦恭的学生也是青眼有加,不但把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甚至刘满堂的妻子也是老师介绍的。

  可以说,没有老师的栽培,就没有他刘满堂的今天。

  可惜的是,前两年老师去世了。

  据说死因是自杀,可是刘满堂一直没有弄明白像老师这样豁达的人为什么会自杀。

  老师去世之后,他的几个子女为了老师的收藏争的不可开交,甚至对簿公堂,一时间在京城的收藏圈子里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拿起梳子梳头的时候,刘满堂忽然发现了一根长长的头发。这当然不是刘满堂自己的,一看就是女人的头发。应该是昨天那个苗家小妹的。刘满堂也不以为意,随手把头发扔进了垃圾桶。

  合同的签约仪式在电视台举行,仪式很简单,但也很隆重,电视台的台长也参加了仪式,并作为合同的拟定方签了字。

  刘满堂当天就飞回了京城,他以为这件事情就像这些年与其它的一些媒体合作一样,却不知道这一切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过了几天,吴心良忽然登门拜访,从心底里,刘满堂不太想和吴心良有太多的瓜葛,但也不好直接拒绝,就约在杨家园自己的博雅斋中见了个面。吴心良来拜访的理由冠冕堂皇,说是杰德拍卖行在京城有一个活动,而自己既然来到京城,自然要拜访一下刘老。

  在杨家园子的众多古玩店中,博雅斋不大,但名气不小。首先自然是因为刘满堂的名气,其次是因为博雅斋的古玩从来不搞含糊其辞,是真品就是真品,是赝品就是赝品。

  古玩收藏这个行当水太深,对真品和赝品的判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这一行也有一个行规,或者说潜规则,那就是买卖古玩全凭买家自己的眼力,东西一经售出,就算你天价买了个赝品,也只能说是你自己判断力不行,不能怪卖家。所以其实很多的古玩店所出售的东西中,真品并不多,但没有人会挑明这件事情。

  刘满堂这么做自然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而且有违行规。但一来刘满堂名气太大,二来博雅斋规模并不大,而且也不是天天开门,对周边的古玩店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同行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小店简陋,让吴总笑话了。”博雅斋中,刘满堂泡了一壶陈年普洱,给吴心良倒了一杯。

  “刘老说笑了,您的博雅斋在这个圈子里可是鼎鼎大名。不知道我能不能看看刘老博雅斋的藏品?”吴心良笑着说。

  “荣幸之至。”刘满堂随即带着吴心良参观了一下。

  在刘满堂的收藏当中,真正的好东西当然不会在博雅斋中摆放。在博雅斋琳琅满目的陈列品中,金石器物自然是占了大部分,不过大多都是些市场价格不高的东西,而有不少赝品因为做工精美,刘满堂也放在其中,并且清楚的标明仿制的年份等。

  “刘老这是童叟无欺啊。”吴心良笑着道。

  “呵呵,吴总抬爱了。我们研究这些东西的人更多的是看中这些古玩的艺术价值,这里的不少赝品做工都很精美,比如这个清代的高足杯,仿制的是西汉时期的高足杯形制。但是无论是材质还是雕刻的技法都很好,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东西。”刘满堂说着,把一个玉制的高足杯拿了出来。

  吴心良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笑着说:“如果不是刘老标明的话,我都分辨不出来。如果这真的是一个西汉时期的高足杯的话,那这价格岂不是要十倍于此了?”

  见刘满堂笑而不语,吴心良随即又笑道:“我虽然挂着一个杰德首席鉴定师的名头,但骨子里还是一个商人,满身的铜臭味,让刘老笑话了。”

  “哪里哪里,在商言商嘛。”刘满堂客气了两句。

  两个人在店里转了一圈,吴心良突然对博雅斋中的一副郑板桥的竹子大感兴趣。这副竹子当然也是仿品,是民国期间的东西,但属于高仿,一般的人很难分辨。不过对于吴心良而言自然不存在问题,他的眼力虽然同刘满堂没法比,但和一般人比起来却也要高上一筹。

  “这真是巧了,我这里也有一套郑板桥的仿品。”吴心良说着,就转身取出了自己的东西。

  “这是?”因为吴心良说是仿品,所以刚看到四条屏的时候,刘满堂也不以为意,但看了两眼之后,刘满堂有些吃惊了。

  因为老师的缘故,刘满堂对书画类古玩其实也相当有研究,甚至一度想专门研究书画类的东西。不过这个念头很快就被老师打消了,老师生前和自己说过,如果刘满堂想专门研究书画类的东西,那么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超越他。还不如专心研究金石器物,因为金石器物很繁杂,而且金石器物鉴定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这里的空间比较大。如果刘满堂能够在某一点上有所建树的话,就能在收藏界奠定自己的地位。

  事实证明,老师是对的。

  “这也是民国时期的仿品,上边有谭敬的印章。”吴心良指着四条屏上的一个印章说。

  看着眼前的四条屏,刘满堂有些疑惑,因为根据他的初步判断,这个四条屏不像是仿品。他拿出一个放大镜,又仔细的看了看吴心良所说的印章,上面是两个字“和庵”。

  谭敬字和庵,是民国时期的书画造假大师。但是仅仅凭这个印章就判定这个四条屏是仿品,就有些草率了。

  “刘老,吴某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刘老能否答应?”

  “啊?吴总请讲。”刘满堂回过神来。

  “我想用这个四条屏换刘老的这个竹子。刘老的这个竹子尺寸较大一些,吴某多少占些便宜,不知道刘老意下如何?”

  书画类的东西一般是按照尺寸的大小衡量价值的。刘满堂的仿品竹子尺寸虽然较大,但吴心良的四条屏却是一套,所以就算是仿品,其实也说不上谁占便宜。

  此时的刘满堂如果说没有心动自然是假的,他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最少也有七八成的把握,这个四条屏很可能是真品。

  “如果吴总的这个四条屏是真品,吴总岂不是亏大了?”刘满堂半开玩笑的说。

  “呵呵,刘老,吴某是个商人,商人如果总是做亏本的买卖,早就做不下去了。”吴心良笑了笑,接着开玩笑的说,“就怕刘老会觉得吴某明着占便宜,吃相难看。”

  “吴总又开玩笑了,藏友之间互相交流,本来就是一件雅事。”刘满堂当即不再反对,也许自己真的看错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吴心良执意请客,由头是自己占了刘满堂便宜,刘满堂拗不过,也就由他去了。

  送走吴心良,刘满堂第一时间回到博雅斋,拿出四条屏,从纸张、笔法、题跋等各个方面,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个小时。最终,刘满堂百分之百的确定,这件四条屏是真品无疑。

  书画的行情,刘满堂自然知道。这个四条屏放在很多古玩店里,已经可以作为镇店之宝了。即便是刘满堂收藏颇丰,这件四条屏也是为数不多的珍品之一了。这个吴心良巴巴的跑到京城,然后给自己送了这么大的一个礼?送了这么大一个礼不说,关键是吴心良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刘满堂一时间觉得这个事情很好笑,但很快他的心中又有些忐忑。但是在这个事情中,他刘满堂又做错了什么?是吴心良学艺不精,自己打眼,难道能怪他刘满堂?就算是以后吴心良终于知道这是件真品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找自己要回去?

  这个圈子可不是这么玩儿的!

  这个时候天色已晚,给刘满堂照顾店面的伙计已经早早下班了。刘满堂找了个盒子,小心翼翼的把四条屏装起来,抱在怀里,之后准备关门、回家。

  “阿弥陀佛!”

  门口很突兀的出现了一个年轻的和尚,和尚很是清秀,对着刘满堂念了声佛号。

  “你好啊,师父。”刘满堂礼貌的打了声招呼。这个和尚不去演电影真可惜了,看着这个很是秀美的和尚,刘满堂暗想。

  “施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阿弥陀佛!”秀美和尚双手合十,口诵佛号。

  刘满堂自然不信佛,不过因为职业的关系,他对佛教也是很尊重的,毕竟佛教文化对这个的国家的文化影响深远,而自己所接触的东西中,相当多的都有佛教文化的影子。

  “师父有什么事吗?”刘满堂正在疑惑,和尚忽然拿出一串佛珠。刘满堂顿时明白过来,和尚这是化缘来了。刘满堂接过佛珠,又从钱夹子里掏出一千块钱递给和尚。

  可和尚根本就没有要钱,又一次口诵佛号,随即飘然远去。

  刘满堂有些愕然,不过随即笑着摇了摇头。他看了看手中的佛珠,是用菩提子做的,做工很一般。这样的手串在杨家园子一千块可以买一大堆。刘满堂心中虽然觉得有些古怪,但也没有太当回事,他此时的心思几乎全在四条屏上。刘满堂随手把佛珠扔在店里的桌子上,随即关门回家。

  (本章完)

  还在找”灵魂的守护者”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