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明月照宋城 第三百章小宋氏(下)
作者:华雪慈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见小宋氏身边的那个侍女直说自个儿是田府的表姑娘……

  嫤娘又说了一声,“掌嘴!”

  春秀顿时欺身上前!

  那侍女已有了前车之鉴,见春秀过来了,下意识地就想躲。可春秀本是暗探,身上是有功夫的,先前十几个耳括子掴得那个多嘴的侍女已经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了……

  见那侍女想逃,春秀一把揪住了她头上的发髻,另一只手又开始“噼噼啪啪”地扇起耳光。

  那侍女大哭了起来,“太夫人!太,啊!太夫人……啊!哎哟……啊!救,救命啊!”

  王大娘已经奉命进来了,半抓半扶着小宋氏离了正屋,出了院子。

  小宋氏十分惊惧,却被嫤娘身上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威严给震住了,只得跌跌撞撞地跟着王大娘出去了。

  另外两个侍女战战兢兢的也想跟着小宋氏一块儿走,却被豆儿和果儿拦下了。

  因嫤娘一直没说停,春秀就一直不停地扇那侍女耳光,直到那侍女半昏厥了,彻底安静了下来,嫤娘才懒懒地叫了一声停。

  管家娘子已经带着几个仆妇站在院子里,低头敛目垂手等侯多时了。

  嫤娘将手里的茶盏朝着管家娘子摔了过去,那茶盏“啪”的一声,在管家娘子的脚边溅了个粉碎!

  管家娘子“卟嗵”一声就跪下了,“二少夫人请息怒!”

  这下子,院子里所有的仆妇侍女们都跪下了。先前被豆儿果儿拦了下来的小宋氏的另外两个侍女也被吓得面无人色,也踉踉跄跄地跪下了。

  “你就是这么管规矩的?”嫤娘沉着脸问道,“一个婢女,竟敢对着主子不问而答?还出言不逊?”

  “回二少夫人的话,实是她们几个总以咱们府上的表姑娘自居,所以……”管家娘子解释道。

  “老姨奶奶也只是咱们府上半个主子!这些乱七八糟的人,敢自居什么表姑娘?呸!她们是我们田家哪门子的亲戚?”嫤娘怒道,“要在咱家住下去的,叫签了卖身契,明儿先送到后头巷子里去学上半年的规矩再进府里来当差!想当主子的,自让人送了她们回宋家去……她爱当哪家的主子就当哪家的主子!”

  “是!是是……奴婢这就听了二少夫人的话,立刻处置她们。”管家娘子连声应道,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说起来,大少夫人虽也能干,却不如二少夫人主意正杀伐果断。二少夫人从嫁进田府的第一天起,就不认小宋氏这个“太夫人”,从来都称呼小宋氏为老姨奶奶。现在又趁着重掌管家之权,斩断了小宋氏身边的这几个毒瘤……且这样狠辣的手段,应该绝了其他还想过来投靠小宋氏的宋氏女的心思……这才是真正的一了百了啊!

  因此,管家娘子也很清楚,二少夫人虽然冲着自己发火,而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要做给宋家人看的。

  而小宋氏身边的四个侍女则大吃一惊,面色惨白的瘫坐在了地上。

  管家娘子站起身,做了个手势,跟着她一块儿来的几个仆妇立刻上前,将那几个或瘫倒或跪坐在地上的美貌侍女拉了起来。

  “不,不!二少夫人……是娇梨冲撞了您,可不关我们的事啊!我们,我们只想守着太夫人……不,老姨奶奶!我们只想守着老姨奶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二少夫人,求您开恩吧,千万别赶我们出去……我嫡母定会再卖我一次的!”

  “二少夫人饶了我们吧!”

  那几个侍女顿时鬼哭郎嚎了起来。

  嫤娘挥挥手,管家娘子才押着那几个侍女,匆匆地下去了。

  公爹田重进入宫面圣,婆母田夫人也一块儿入宫谒见后妃去了,嫤娘就理了理衣裳,带着铎郎去了袁氏屋里。

  殷郎去蒋韬家听授去了,铎郎自与叡郎一处玩耍,嫤娘便与袁氏聊起了家常。

  四下无人,袁氏就笑,“你把小宋氏收拾了一顿?”

  嫤娘笑笑,“哪个耐烦理她的破事儿!依我看,都是她身边那几个丫头搞出来的事端,收拾了那几个丫头,府里不就清静了?”

  袁氏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你爽利!”

  “得了!嫂子不就等着我回来处置她么……这也是对的,横竖我也不常在府里头,这恶人我担着,也没什么。”嫤娘抿嘴笑道。

  袁氏摸着自己的肚皮,看着她笑,“哟,被你看穿了我的心思!”

  两人一块儿笑了起来。

  半晌,袁氏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晓得,公爹因着殷郎的事儿,怪上了我……可我又有什么法子?殷郎虽也一心向武,可他身子骨弱……每逢换季或阴雨天气就咳个不停……我,我……”

  “嫂子别急,好生顾着你肚里的孩儿罢。一着急,你肚里的小侄儿也跟着急。”嫤娘劝道。

  袁氏眼圈微红。

  过了一会儿,她才说道,“娘昨天夜里和我说了,说是公爹的话,这一回过了年,他们要带了叡郎去瀼州……嫤娘,我,我就将叡郎托付给你了!”

  “这还用得着你说?”嫤娘嗔怪道,“咱们是一家人不是?”

  袁氏十分感动,说道,“说起来,还是我不争气……处处拖了家里的后腿。你瞧瞧,就连如今教殷郎学字做文章的先生,也是你娘家的姐夫……”

  嫤娘笑道,“我姐夫的脾气,我也略知一二……若不是殷郎聪慧,他也不会正式收了殷郎做弟子。再说了,娘也觉得,咱们这一家子的武将,倘若能出个读书人,倒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