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章 慧眼如炬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曹操闻言果然大喜,着手挖地道,不出数日,地道掘成。曹操亲带三百虎士准备趁夜入城再与冯礼会合打开城门,引大军入城。当晚,曹操在城外安排重兵,只要城门一开,便一同破城。曹操想到今日便可破城,竟有些抑制不住攻下邺城的喜悦。当即挥手令军士加快进城,而自己则是最后一个进去,曹操又望了眼邺城,这才弯身潜入地道。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挽救了曹操的老命。

  地道中前方军士正快速行进,忽听得轰隆轰隆声络绎不绝,暗道口被一堆乱石砸下,将虎士与城外完全隔离,只听外面阵阵惨叫,曹操知道情况有变,敢死队全军覆没了,连同正准备与曹军接应一同打开城门的冯礼也被一并砸死。曹操忙回身退出地道,暗幸对方没有放水,否则自已就要偿到当年自己淹死袁军的味道。

  曹操只得放弃了利用地道入城的计划,又屡聚众兵攻打邺城,但审配将邺城守的如铁桶一般,竟无一计可施,损失颇为惨重。曹操知道任自己如何算计,也是难奈邺城审配。既然奈何不了审配,就只能从袁尚那里想办法了。审配守城几乎没有什么破绽,而且此人天生与自己相克,无论如何算计似乎都在审配的算计之内,对审配只好从根本击败,灭了袁尚,审配自败。

  曹操令人放出风去,将尹楷、沮鹄被破的事传到了平原。果然,袁尚听闻曹军围困邺城,外无援军,知道审配的计划失败,忙收兵向冀州疾行,驰援邺城。袁尚深恐大路有埋伏,不敢走大道,直抄小路救援邺城。

  早有细作报于曹操,众谋士听闻袁尚回援,都道袁军归家心切,必定人人死战,理应待其锐气尽丧之时再行出击,所以纷纷建议曹操避其锋芒。

  曹操闻言摇头笑道:

  “袁尚若从大路回来,说明已决心死战,我军确实当避其锋锐。但现在,他从西山小路而来,只能说明他心虚,尚给自己留一条生路。这种情况,怎么可能死战?哼!袁尚小儿必定一战可擒。”

  曹操这番言论一出,众谋士不禁略思片刻,不禁纷纷点头,连称高见。曹操手下谋士如云,里面自是不乏高人,能看出这一条的大有人在,但均能静而不语,都是深知伴君如伴虎。

  就在此时,忽听一声惊雷,曹操信步走出帐外,看了看黑云压城被围的跟铁桶一般的城池,道:

  ”邺城被围久矣,袁尚离的太近了!最近切要小心提防二人往来通讯若审配被逼的太急,很可能会铤而走险,以无上法力去会袁尚。所以还需诸位辛苦这几日,多多留意审配动向,万勿让他走脱了。”

  说到这里,曹操回头道:

  “公仁(董昭),这几天你多辛苦一下,密切关注审配动向。”

  董昭明白意思,他本是地府地藏王座下谛听,曹操自是知道才有此一说。董昭上前一步躬身道:

  ”丞相放心。”

  曹操等众又研究了一下部署直到深夜才各自散去。

  当晚审配便知道了袁尚动向。原来此时袁尚已屯军阳平亭,离冀州只有十七里,一边靠滏水。审配料定曹操肯定要有所行动,暗思与袁尚接应方法。他略一用法力感应,便觉四面八方都夹着法力冲撞,心中明白,定是曹操手下高人所布置的。若自己铤而走险亲自出城,能见到袁尚的几率简直小的可怜,恐怕自己刚一出城,就要陷入对方的高手围攻。只得又施法力感应,寻救破绽。

  正感应间,审配忽然有一种被人从旁窥探的感觉。审配的一双毒目乃是鹰眼,曾对这对鹰眼勤加苦修,鹰眼结合与道法之中,探查之力更是远胜于用**力感知。审配心念一动,这种感觉自己曾经经历过:当年顺风耳、千里眼曾去过拜会过金灵圣母,金灵圣母宝山秀丽千华,二人情致大生,当日千里眼便纵千里目观赏山景,扫过青衣童子一眼,不想却被青衣童子感觉到,挥目回望,千里眼反被盯了一眼。虽然青衣童子当时没有看到千里眼,却也把千里眼吓了一激灵。二人见得金灵圣母,千里眼曾说:

  “这童子慧眼如矩,日后当有可为。”

  二神走后,金灵圣母略一思忖,千里眼一双千里眼的修为极深,他既然这么说,显然是觉得青衣童子在一双眼睛上大有可为。青衣童子执念过重,修道路上荆棘不小,若因才施教,或可减少不少歧路。想至此处,便曾提过一嘴,叫其好好修炼一对双眼。所以青衣童子曾在这对鹰眼上下过苦功,不想果然灵智大开,感应能力大胜于同辈修真中人。

  此时感应虽与之前不同,却也差不了多少。那谤听的道行远不如顺风耳、千里眼,这种探查的本事,无论是从眼、耳,甚或是感,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波动,道行越高,这种波动越小,被人感应的机率也就越小。当年千里眼只是随便看山景,并未真正施展开千里目,否则以当时审配的成就,肯定无法感应,但饶是如此,千里眼的随便一眼也是远非常人所能感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