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四章 剪除羽翼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不表刘备仓皇而逃,却说襄阳的曹操。

  曹操方收拾好刘琮,又收喜报:长沙太守韩玄受蔡瑁策反,击杀刘盤夺得兵权,举长沙投降曹操(长沙兵权之前一直掌握在黄忠手中,不想韩玄夺权,黄忠失了兵权,也正是因此,没有能帮助魏延报仇)。曹操闻言大喜,当然,他知道此乃蔡氏一族与蒯氏一族策反的功劳,当下又重赏蔡蒯两族。

  不多时,荀攸入见,曹操见他入见心中更喜,笑道:

  “公达,且看,孤不费吹灰之力又得长沙!真是苍天佑孤啊!哈哈!”

  说罢将降书递给荀攸,荀攸看毕沉声道:

  “荆襄两大仕族实力确实不容小视!想不到,竟有如此威望!”

  曹操听出荀攸弦外有音,迟疑道:

  “公达何意?”

  荀攸道:

  “蔡氏、蒯氏结盟可谓荆襄群雄之首,荆襄之众莫不马首是瞻!若两族有变,则荆襄危矣!”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荀攸此话不假。但他想不明白,荀攸为什么会帮自己?理论上荀攸当是希望自己失利才是……曹操不明白荀攸深意,面上点了点头道:

  “公达言之有礼!依你之见,当如何是好?”

  荀攸道:

  “依荀攸之见,蔡氏、蒯氏若同在荆州必后患无穷,不若分开抚慰,不失人心,又可解荆襄之危。”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荀攸又续道:

  “蔡氏一族在荆州地位深厚,恐难调离;但蒯氏一族已去其一,只有蒯良独木难支,若将蒯良调至许都,相信不难,如此蒯、蔡一危可解。”

  曹操若有所思,连连点头。

  荀攸走了许久,曹操仍未猜透荀攸意图,不由沉思,正想间,忽闻贾诩来见。曹操不由大喜,忙请贾诩入见。片刻见贾诩眯着眼睛进来,曹操不由叹息:贾诩为人谨慎,永远都是一副睡眠状态。

  曹操道:

  “文和此行所为何事?”

  贾诩道:

  “贾诩生在西凉,未见过水,方才偶在舟上行来,不由慨叹: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呵呵,真实没有白来荆州。”

  曹操知道贾诩又在打讶迷,略一思忖便明白了个大概,不由笑道:

  “先生有何高见?”

  贾诩道:

  “若运用得当,可乘风破浪;若运用不当,舟毁人亡。”

  曹操明白贾诩是在隐喻蔡氏、蒯氏,又道:

  “舜帝治水,引而治之,先生以为如何?”

  贾诩笑道:

  “治水当如此,需分流而治,切不可截水断流。”

  曹操点头道:

  “谢先生指点迷津?”

  贾诩连连摇头道:

  “此乃自然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操哈哈大笑。他却不知道,日前自己的一句喜得异度,让贾诩深深感觉到了地位的威胁,自然想把蒯越支开。而荀攸要支开蒯越,则全为剪除曹操羽冀。

  蒯氏、蔡氏都是支持曹操的,如果两族继续留在荆州,只能使曹操的实力更为壮大,稳固荆襄,因此他才出此计破坏了两族结盟,从而削弱了曹操的实力。两大谋士虽然目的不同,却不想竟促成了同一件事。

  很快,蒯越被曹操调往许都,封光禄勋。

  蒯越作为蒯氏一族的领袖人物,也作为蒯氏一族与蔡氏一族的纽带。他一走,蒯氏一族在荆州的地位虽然没有下降,但与蔡氏的结盟却出现了裂痕,而蒯氏一族中也再没有蒯越这般出类拔萃的人物在荆州支撑。

  蒯越对曹操的目的自然清楚,他修行将近,也别无他想,只希望可以安度晚年。

  眼下,曹操将自己升为光禄夫位至九卿,仅次于三公,也算是落了个好下场。

  蒯越也因此再没有受到曹操的重用,在许都安渡晚年。其实,如果蒯越有生之年可以协助曹操一统天下,那便是大福报了。只是蒯越深知,诸葛亮出山,佛道两派将会精锐尽出兴风掀雨,一个不慎便要得罪其他势力,远不如自己不问世事轻松写意。

  曹操方安顿好蒯越,召来贾诩、荀攸、程昱、蒋干一干谋士商议南下:

  “孤闻刘备带着两县百姓南下,可有此事?”

  程昱道:

  “不错,目下刘备引着新野、樊城两县十万余众南下。”

  曹操冷哼一声道:

  “世人都说刘玄德仁义,爱民如子。孤观此人多的是假仁假义!他刘备连安身立命之所都没有,竟带着两县十几万百姓四处流亡,哼,此举与当年的黄巾乱党有什么分别?”

  蒋干笑道:

  “丞相所言甚是!这世间多的是沽名钓誉的名利客,丞相又何必介怀?只是可怜了那些不明世理的百姓。”

  曹操长笑一声道:

  “子冀此言最得孤心!”

  正谈话间,忽有飞马来报:

  “报!距襄阳三百里的当阳县发现刘备部踪迹!”

  哦?荀攸正自饮茶,听到这个消息险些没一口茶水喷出来。

  曹操更是惊诧,坐直身子直视那探马道:

  “胡说!刘备走了大半个月就走了三百里?”

  探马拜伏道:

  “回丞相,千真万确,绝无虚言!”

  程昱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