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章 赤壁谍战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却说阚泽从甘宁处脱了身来见黄盖,当下与黄盖一一细说了见曹操的一干事宜,又说回来时碰上甘宁与蔡氏兄弟,直听得黄盖胆颤心惊,好在所有事都处理妥当,自己这顿好打算是没白挨(黄盖虽然此时身体不痛了,但周瑜打的那几棍着实是终生难忘,想想便心有余悸)。当下窝在背里道:

  “幸好德润有胆有谋,否则俺这顿好打算是白受了。”

  阚泽道:

  “我这就发信曹操,约好接应事宜。”

  黄盖点头道:

  “甚好!便以船头插青牙旗为号。”

  阚泽点头称是,当下自去发书了。

  他们却不知道,这其中又生枝节。

  当夜阚泽刚走,只见一人从帐后转了出来,望着轻舟渐行渐远,又见曹操转回帐内,不由得捋须一笑,转身进了曹操大帐。

  曹操正在看二蔡的书信,忽有人报:

  “庞统先生求见。”

  曹操闻言一错鄂,阚泽刚走,不会被庞统看见了吧?想到这里心中转念一想,不由苦笑:自己是不是疑心病太重了,便看到,庞统也是我曹营中人。

  想到这里不由道:

  “请!”

  不一会,一身素服的庞士元大步走了进来,边走边笑道:

  “恭喜丞相,贺喜丞相。”

  曹操哈哈一笑,放下书信道:

  “士元所言喜从何来?”

  庞统笑道:

  “日前吾算丞相今日必有喜事,但见明星自南,便至东吴当有将来投,难道不该贺喜吗?”

  曹操看不得天时,哪知真假,但此话出自庞统之口,便已然信了大半。

  曹操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

  “士元着实高明!确实如此,只是孤不知真假,士元以为如何?”

  说罢打了一个请字的手势,示意庞统坐下。

  庞统点了点头,坐下道:

  “丞相,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先不说这真假,庞统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曹操闻言不由奇道:

  “什么机会?士元但说无妨。”

  庞统正色道:

  “丞相,东吴有将来投,恰能说明一个问题:东吴将心不和。坚硬的墙壁往往是从内部瓦解的,丞相以为如何?”

  曹操闻言连连点头:

  “士元所说无差,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只是……士元有何高见?”

  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庞统长身而起道:

  “丞相大业将成,庞统无尺寸之功,愿屈身东吴,以三寸不烂之舌为丞相分忧。”

  曹操闻言不由道:

  “士元方立大功,岂说无功?”

  旋又道:

  “只怕若士元去了东吴有什么闪失,岂不是曹某的过失?”

  庞统哈哈大笑道:

  “不入虎穴,安得虎子?丞相,现在东吴必定是将帅不合,周瑜虽心志坚毅,但东吴愿降者大有人在!不知,丞相可听说过三人话虎?”

  曹操点了点头,庞统这一番话说得曹操颇为心动。现在东吴道统不振,但饶是如此,也绝不会看着佛门做大,庞统此计成功的机会能有多大?曹操以为至少占了八成。只是……

  曹操想到这个只是不由道:

  “士元,你入东吴如羊入虎口,确是大为不妥。你方献铁索连舟,如今又要以身涉险,曹某实于心不忍。”

  庞统哈哈大笑道:

  “士为知己者死,有丞相这句话,庞统纵使万死亦不肯辞。恰好庞统在东吴还有几个朋友,谁是羊虎尚未可知。”

  曹操不由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那士元一路小心,待平定东吴,曹某定在圣上面前保举士元,分封列侯。”

  庞统闻言一拜:

  “谢丞相,既如此,我这就准备南下。”

  却说次日清晨,曹操又收到蔡氏兄弟来信:甘宁受辱欲与某等同为内应。曹操见信不由心中迟疑:怎么这么许多降将?片刻,又收到阚泽来信:黄盖欲来,未得其便。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而来,即是黄盖降军。

  曹操拿着两书在手,不由心下迟疑:究竟是诈降?还是真降?思来想去,也不得其解,于是召来一干亲信商量对策。

  庞统尚未出行,便也在被邀之列。眼见心腹俱已到场,曹操道:

  “今日请列位到场,实是有一要事难决。孤今日连得两书:一则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愿为内应;二则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但孤俱未可深信!诸位如何看?”

  说罢,令人将黄盖降书并着蔡氏兄弟书信、阚泽书信拿下去传阅。众人俱都看罢,蒋干暗思:公瑾若连蔡氏兄弟诈降都识不破,便不是公瑾了!何况公瑾怎么会这么粗鲁?还亲自打黄盖?此定是诈降计!

  不过黄盖这金鳞可是实打实的啊?莫非黄盖为了孙氏基业连命都不要了吗?但转念又一寻思,这金鳞虽是实打实的,却也非无药可解……思来想去,仍觉不放心:哎呀!此事着实难啊!不行!我怎也要去江东走一遭。想至此处,蒋干道:

  “丞相,依微臣之见,两封降书俱可信。”

  “哦?说来听听。”

  “丞相,此金鳞确是修炼精深之人所能结成,俱某所知:放眼天下,无人可出黄公覆之右。此金鳞乃黄公覆身家性命,绝不可以此为物诈降!”

  曹操闻言不由点头。

  蒋干又道:

  “那甘宁,俱某所知乃是江南一水贼,此人先随刘表,后附黄祖,最后才随了孙权,皆因功利易主,此种背主小人,见利忘义,今日受辱欲降,全在情理之中,实无需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