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二章 汉中王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刘备雄霸荆州、益州、汉中,其实称益州王、蜀王、川王、楚王似乎都合情合理,但听诸葛亮、法正异口同声说汉中王,刘备不由得回味了一番,不由朗声笑道:

  “好!好!好一个汉中王!便依众卿之意!”

  刘备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楚汉争霸时,高祖刘邦便是被封到汉中为汉王,再以汉中为踏板,先取雍凉,然后出关与霸王项羽逐鹿中原。而刘备此情此境,与当初的先祖境况如出一辄,若非为避祖宗名讳,似乎直接叫汉王似乎更合适。以汉家正统视人,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对曹操更能形成极大的心里压力。

  不管怎样,刘备掌握汉中和汉上两郡,称汉中王也合情理,故而当即拍定了汉中王。

  刘备自封汉中王,一切安排妥当,飞报许都,奏请献帝。

  一时间,汉中上下热闹非凡,车水马龙,面对种种一切,法正不由得高深一笑,抬头仰望天边:公瑾、子敬,静看我翻云覆雨,为你等报仇血恨吧。

  阳光铺射的阴影中,法正的脸庞越来越充满了邪气。

  而后,刘备把诸葛亮、法正二人叫到帐中商议分封事宜。刘备事先拟好了分封名单,展开册子,诸葛亮、法正凑上去细看。

  第一行列着许靖:太傅。

  许靖毕竟是益州世族,在益州颇有威望,当初因刘备包围成都,许靖欲叛逃,深为刘备所忌,本打算弃用,也是法正力保,才得以被刘备重用。现下被封太傅,法正、诸葛亮均无异议,太傅虽然位高但权轻,就是一闲职,不影响大局。

  再看第二行,赫然写着:法正尚书令。

  诸葛亮心中一震,瞥了眼法正,却见法正面色如常,仍自目不斜视地盯着册子。

  论级别来说,尚书令与九卿同级,眼下三公九卿俱无,本来级别很高的太傅又是个无实权的闲职。那么,尚书令这个职位堪称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也难怪诸葛亮会心生不满。但诸葛亮浸润政坛多年,自然不会流露出来,再往后看:诸葛亮军师将军。

  虽然诸葛亮料到自己的官职会低于法正,毕竟益州、汉中,法正功不可没,但职位相差如此悬疏却是大出诸葛亮的意料。

  诸葛亮此时的心境真如秋风拂过一片潇涩,以诸葛亮的心境,亦不由得动容。但诸葛亮深知,纵然内心有千般不满,也只能将其埋在心里。

  他平定心绪,再往下看:关羽为前将军,张飞后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次是魏延为汉中太守,赵云为翊军将军,职位不变。

  对于其他人的任命,诸葛亮并未放在心上,不过对四大将军的任命诸葛亮却是看了半晌,细细品味,思量片刻才清了清嗓子。

  刘备、法正不由抬头望向诸葛亮,法正心中冷笑,诸葛亮这次是彻底栽了跟头,看他还能有什么办法翻身。

  正想间,只听诸葛亮开口道:

  “主公,依微臣之见,如此封赏只怕会有人心生不满。”

  刘备“哦?”了一声看着诸葛亮:

  “何人会心生不满?”

  诸葛亮朗声道:

  “只恐云长不满!黄老将军的名望,本就不及云长、孟起,而今令其与之同列只怕不妥。孟起、冀德随军入蜀地伐汉中,亲见黄忠之功,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但云长未曾随军,却并不知晓,若看到这等封赏必然会不高兴!”

  刘备凝视了诸葛亮片刻,心中沉思:按云长的脾气倒是极有可能心生不满,不过云长如今镇守一方,名气甚高,荆州上下甚至只知云长不知我刘备。云长虽义薄云天,只恐他只知兄弟不知君臣,于日后不利。现另其与其他三将并列,实是有敲山震虎之意,无论云长有何意见,此事万不能变!

  他心中虽打定主意,但孔明此时说起,也是变相的在直言自己的不满。他随自己久矣,而孝直则是后随自己,现下孝直位极人臣,其地位犹在孔明之上,自然会令孔明不满。

  但想想昔年姜子牙,被武王尊为尚父,位极人臣,功果占尽,害得我儿最后连个三皇界火云洞都未曾入得。如今若再任他一人独揽大权,只恐阿斗日后也会落得和武王一般下场。眼下孝直道法、谋略均可与孔明匹敌,正好借此打压孔明。何况孝直为人谦和,审时夺势,甚知我心,此等安排最和我意。

  刘备越想越觉得法正深合其心意,当笑道:

  “军师多虑了!无妨!云长吾弟,我自可解此难题!”

  说至此处,看了看诸葛亮,又看了看法正:

  “既大家都无异议,就以此册为准吧!”

  诸葛亮自知刘备心意已定,也不再计较这一城一池的得失,当即与法正相视一眼,齐声施礼道:

  “大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