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八章 司马访吴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费诗赶往荆州的同时,司马懿也正驱车向东吴腹地进发。

  东吴富饶之地,鱼米之乡,司马懿虽是初次到访,但见识了江南盛景,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也不盛感慨。当司马懿由陆路转水路驱舟前往东吴的时候,望着江水滔滔,两岸江山,更感胸襟开阔。

  一晃,自己沉寂魏国多年,亲眼见证了刘备从藉藉无名的织席贩履小儿一步步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这其中,诸葛亮的辛酸汗水不言而喻。多少曾经名振天下威震四方的诸侯都随着长江大浪滚滚东去?董卓、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这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顶尖人物,如今尚有几人?而刘备,竟能残存于世,诸葛亮啊诸葛亮,你果然厉害啊!

  看看便至建业,心绪也越发沉重,想到连周瑜、鲁肃这般顶尖人物都饮恨在诸葛亮之手,心知若想成事,怕是少不得几番波折。

  思绪间,舟济已至岸边,抬眼望去,岸上已经聚了不少人。

  人群中一灰衣儒士立在当前,伫首瞭望,颇为显眼,但脸较长,颇有几分驴相,料想当是东吴政要诸葛瑾。

  东吴早知司马懿出使东吴,故着诸葛瑾前来迎接。

  诸葛瑾虽是第一次见到司马懿,但司马懿是曹操麾下顶尖的谋士,东吴对此人的了解还颇为详尽,观舟上这位儒士的相貌气质便料定是使者司马懿,当即深施一礼:

  “司马先生远道而来!辛苦!辛苦!”

  司马懿微微一笑:

  “有劳有劳!”

  迈腿下舟,诸葛瑾忙迎上来,嘘寒问暖,都是一些官场上的客套话,司马懿也虚于委蛇,笑脸相迎。

  两人虽是初次相见,但看其相谈甚欢,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多年不见的至交好友呢。

  待二人坐上马车,诸葛瑾笑道:

  “看司马先生修为不俗,敢问司马先生师承何处啊?”

  司马懿淡淡道:

  “家师已久未出山,不足道也。”

  诸葛瑾点了点头:

  “瑾观司马先生练的应是道家法门,料想尊师也该是我道门中了不起的玄门正宗,说不好,你我还有同门之谊哩?”

  司马懿只是颔首一礼,不置可否,却没有谦让两句,想必对他的师父也是极为尊崇的,诸葛谨见状不禁道:

  “既你我同是道统,不知先生对这当世佛门怎么看?”

  司马懿微微一笑,心下已经了然:

  “佛门入主中原之心久矣,只是,我道统在中原根基深厚,非是佛门中人一朝一夕所能比拟的。三清圣人与三皇界相交甚好,同气连枝。佛门欲在东土得尺寸之地,更是难上加难。圣人自有算计,先生又何必为圣人担忧呢?何况,若真能百家争鸣,也未必便是坏事。”

  诸葛谨讪讪一笑,知道司马懿对道佛之争并不关心,当下止了话锋,心中却想:这司马懿想得倒简单。但他转念一想,此人既是道门,却对道统不甚关心,想来当是截教门人或是旁支,看来道统之争也不必和他提了。

  诸葛谨既是张果老门下,本就是道门正宗,老子门生,道统之争,自然不敢不尽全力。想来能对道统之争这般练达之人,也当是截教门人。

  毕竟道门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主事,通天教主虽被尊为道家三圣,但他与其他二圣封神时期便结下大怨,现在既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主事,他自然也不再插手道门之事。因此,诸葛瑾便也将司马懿看作是截教中人。二人既然意见相佐大道不同,话也便少了。诸葛谨虽有意拉笼司马懿,但司马懿却似乎并不热衷,诸葛谨当下也便冷了下来。

  马车直奔吴侯府邸方向而去,此时,孙权却正在与张昭、吕蒙商议司马懿访吴一事,张昭道:

  “孙曹两家,久不来往,今日曹操遣使前来必有说和之意,主公大可不必过于担忧。”

  吕蒙听张昭这么说,也不由放下心来,却听张昭话锋一转:

  “只是近日听闻刘备自称汉中王,传诏入京,曹操大为震怒,想必曹操此时遣使前来不止是为了说和。只恐还会借主公之手图谋荆州,瓦解孙刘关系。”

  吕蒙冷笑一声:

  “荆州本就是我东吴的,自然是要拿回来的!”

  张昭瞥了一眼吕蒙,心道:这厮不在陆口练兵,在此关口不声不响的回来,定有阴谋。心中虽如此想,嘴上却道:

  “子明说的不错!不过,荆州既是东吴的,咱们又何必要与虎谋皮?曹操虽老,但其吞并天下的野心,人尽皆之,主公切不可中了曹操的奸计。”

  吕蒙哈哈一笑,他虽笑的畅快,但声音却并不怎么好听,阴刺刺的。孙权、张昭二人不觉浑身鸡皮疙瘩落了一地,都是眉头一皱。吕蒙笑罢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