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章 筑台封将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孙权没有过多犹豫,因为他实在没过多时间继续犹豫,当即道:

  “伯言既有十足把握,这问天之事,孤看便算了。孤明日筑坛封将,以增卿威!”

  陆逊眉头一挑,旋即舒展开来,长身拜道:

  “谢主公信任!逊定不负孤望!”

  孙权当夜令人筑坛,次日便传谕百官俱于封将台前。

  陆逊一身银甲登上封将台,登时让百官眼前为之一亮。

  陆逊本就是仪表堂堂,儒雅风流的谦谦君子,比之昔年闻名天下的儒将周瑜亦不遑多让。此时身穿戎装更加风采照人,龙姿凤仪。

  诸葛瑾不由叹道:

  “此君前途不可限量啊!”

  众人纷纷赞同,步骘也道:

  “自古英雄出少年,果然是我江东青年才俊中的翘楚人物!”

  诸葛瑾见张昭立在封将台下面色凝重,捋须不语,不由奇道:

  “张公怎么看?”

  诸葛瑾一连问了两遍,张昭才反应过来,盯着封将坛上的陆逊,干笑两声:

  “天道无常!后事如何,谁又能知道呢?是劫?是福?终有命数啊!”

  诸葛瑾听他说得大有深意,不由深看了一眼张昭。张昭分明话中有话,却又不肯明说,实在另人琢磨不透。看着封将坛上陆逊双手接过吴王佩剑,诸葛瑾不由心思微动:这般人物,究竟是什么来头呢?他却没有注意到佛门弟子眼中的惊讶,孙权将这把剑交予陆逊之手,实如自己亲临了。而东吴佛门谁人不知孙权这柄剑的来历?西方佛老将宝剑赐于观音,另其寻得有缘人受之宝剑已争乱世,实现中土传经的大道。

  紧接着,但听封将坛上传来陆逊的封号: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候,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

  江东文武闻得此言,无不艳羡。当日,陆逊点东吴兵马一万,并宋谦部兵马五千,鲜于丹部兵马五千,共两万人马开赴前线迎战蜀军。

  前线很快便收到新都督即将上任的消息,但众将鲜有知道新位东吴新宿的来历,这里面与其打过交道的怕也只有当年身处荆洲前沿的潘璋了,却也不过是匆匆的一面之缘。

  潘璋对其的评价比较直接:一介书生,打荆州时曾顶替吕蒙做过一阵子代都督,对关羽极尽讨好之能。

  有几个见过陆逊的人对潘璋的评价非常赞同:

  他文质彬彬,面瘦肤白,实在不适合打仗。

  这厮说话文绉绉的,不是一个文官吗?大王怎么派他抵抗蜀国?

  于是,周泰等一众武将在这种心态下迎来了这位新都督,而他们对这位即将上任的书生陆逊的第一印象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还有介怀。武将一向看不起文官,自己在前线刀口舔血拼死博命博来的功勋,他们却在后方动动嘴皮子便轻易得到,这分明是大王受了蛊惑嘛?

  不久,陆逊进至猇亭便不再进军,而身处前线的孙桓也从夷陵战场上退了下来。夷陵与马鞍山隔江相望,当时的马鞍山还不是这个名字,也不是这个山而是由龙盖山和笔驾山汇聚而成。

  蜀军水师顺江而下,孙桓若再不退兵,只恐夷陵会成为一座孤城。孙桓虽是佛门最后一丝希望,也是佛门最后一丝倚仗,却也不敢螳臂当车,只好退到了夷道,也就是涿乡的后方,恰恰又是猇亭南岸。刘备则再无阻碍,畅通无阻,挥师挺进占据了龙盖山。

  而自上一次与蜀军作战失利后,朱然大军也不得已退守涿乡,这位吕蒙临终受命的都督,在此次对蜀作战中,并没有为自己争得过多功勋。但朱然部距离猇亭还尚有一段距离,却不知为何陆逊不直接奔赴前线,却停在了后方——猇亭。

  朱然不明其意,只好令余将留守大营紧守栅寨,自己则与周泰亲赴猇亭去见陆逊。

  来到猇亭时,不可一世的孙桓正满脸不快的向陆逊汇报前线战况。孙桓何等人物?连吕蒙都不放在眼里,何况陆逊?但陆逊却不以为忤,一面轻吹着茶香,一面侧耳倾听孙桓的汇报。其实说是汇报,也不过是一问一答。陆逊不问,孙桓根本就不搭话,气氛不时便陷入尴尬,只不过两个人似乎都浑然不觉,有一搭没一搭的交流。

  听到朱然、周泰到,孙桓不过抬抬头,便又坐在椅子上玩弄着茶盖;陆逊眉目微挑,却似乎正等着他们,忙传进来。

  众人各行礼数,方自落坐,陆逊才道:

  “方才与孙安东做了个简单的交流,大致了解了些前方的战况,既然朱将军来了,可否请您详述一下你那边的情况。”

  朱然将战况简单的讲述了一遍,刘备已亲至阵前,兵分八路夜袭吴寨。吴寨八寨中有两寨被蜀军攻破,东吴主力军不得已退守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