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八章 别有私心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有什么不妥?”

  李严见儿子做事如此瞻前顾后,不由大为气恼,冷哼一声:

  “既然诸葛亮一心想要北伐,我就不信他敢得罪我?再说了,大家同是先帝的托孤重臣,我要个刺史不过分吧?”

  李丰见父亲神色不对,不敢再出言顶撞,忙顺着李严的话道:

  “不过分……不过分……”

  说罢,提起笔来,正要依李严的意思写信,李严突道:

  “对了,你叔父可有消息?”

  李丰闻言抬起头道:

  “前些日子,叔父说诸葛丞相曾给他去信,也劝他归蜀。”

  李严一愣:

  “孟达不会把我和他的事也一并告诉诸葛亮了吧?”

  李丰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怎么会?叔父本有归蜀之意,只是觉得既然诸葛丞相去信,更无大碍,不如先缓缓再说。他也不想让诸葛丞相知道咱们这层关系。”

  李严听后连连点头:

  “你叔父做事一向谨慎,当无大碍,是为父多虑了。”

  心中却道:孟达能活到今天,若没些手段,便是诸葛亮无能了。

  当诸葛亮收到李严的回信时,正在府上议事,一众谋臣陈震、马谡、邓芝、蒋琬等人俱聚在相府内。诸葛亮把信看了一遍,眉头微皱。

  此时众人正议伐魏之事,说的正酣,马谡见诸葛亮神色不善,不由关心道:

  “丞相,怎么了?”

  诸葛亮抬起头把信递了过去,坐在那里,犹豫不决。

  马谡看后也是双眉拧在一处,此时众人已经注意到这边的气氛不对,都停了下来,询问似地看向马谡。

  马谡扫了眼诸葛亮,没有请示便道:

  “李严拒绝镇守汉中,更建议将五郡合为巴州,由他来担任刺史。”

  众人听罢均不由得眉头大皱,国家值此用人之际,他却还想着一己私利,实在是有欠考虑。

  此时诸葛亮已经瞒怨道:

  “幼常!”

  见诸葛亮语气颇重,马谡忙起身躬身一拜道:

  “丞相,谡逾越了,但谡以为此乃国事,诸位大臣应该知道。”

  诸葛亮叹了口气道:

  “此乃李严与我私信,岂可昭之于众?你确是逾越了!”

  马谡再拜道:

  “谡知错了!”

  这时邓芝已道:

  “丞相,幼常做的并无不妥,此非常时刻,各部理应协助丞相,李尚书这么做实在是有些不分轻重了。”

  陈震也附和道:

  “正方(李严字)与我是同乡,我对他比较了解。其腹内有鳞甲,乡人皆以为不可近。”

  马谡沉声道:

  “如今尚书要合五郡为巴州是为何意?要拥兵自重,做一方诸侯不成?”

  邓芝已经停止了对李严的评论,向诸葛亮谏言道:

  “五郡合为巴州,权力集于一手,于国不利。臣乞请丞相慎重!绝不可埋下隐患啊!”

  众人长身而起齐声道:

  “乞请丞相慎重!”

  诸葛亮心中早有算计,见众臣齐心,不由点了点头:

  “诸位所言甚是,李严心有怨气,也可以理解。只是,此非常时刻,他坐地起价,身为朝廷重臣,确实有欠妥当。”

  经李严的事一搅,众人再无兴致谈伐魏的事,议题只好草草作罢。

  待众臣散去,马谡才道:

  “老师,李严居心叵测,早晚会对老师极是不利,不知道这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诸葛亮微微一笑:

  “你都看的出来,看来此人确实是迫不急待了。”

  马谡见诸葛亮神态轻松,不由恍然道:

  “莫非老师已经看破了此人?”

  诸葛亮笑笑道:

  “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到时自有分晓。”

  诸葛亮心中明白,李严这个时候争权就是为了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的权利斗争做积极准备,而他这个时侯能这么有恃无恐毫无忌讳,正是因为他有足够大的依仗可以与自己匹敌。

  而这个依仗此时正渐渐逼近,如果不是因为机缘巧合,想来诸葛亮已经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诸葛亮喃喃自语:

  “是时候断他一臂了。”

  诸葛亮此时正积极备战,李严虽然拒绝了自己的汉中之事,却并不影响他伐魏。诸葛亮心意之坚,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阻止他伐魏的步伐的。陡然间,一个名字渐渐浮出水面——孟达。

  此时的孟达确实正在摇摆不定,诸葛亮连去数封信,李严也来过一两封,但他依然不肯答复。

  原因很简单,李严是可信的,但诸葛亮实在是不可靠,这个劝降到底是真是假?有几分真几分假?现在实在是难以决断,一旦自己的把柄落在敌人手里,那绝对是一件可怕的事。

  直到现在对面的人把信呈上,孟达看过才定下心来,一扫心头阴霾:

  “祖师他老人家可还好?”

  “启禀师叔,祖师一切安好,请您放心。祖师只是一直惦念师叔,时常提起您。西蜀内耗争权,蜀山弟子死伤无数,只有师叔能全身而退,至今令我蜀山弟子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