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九章 新城献降
作者:寒雨潇风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面对接踵而至的坏消息,孟达的心已经缓缓沉了下去,自己在新城有太多的牵挂了。如果没有李严、蜀山的帮助,这一次只怕自己真的就没有退路了。

  “难道这一次真的选错了吗?”

  孟达闭上了眼睛,听到李辅唤自己,孟达只觉得说不出的无力,连眼都没睁摆了摆手:

  “你先下去吧。”

  李辅应了声便默默退了出去,孟达的脑海中不停地闪现着各种念头。蜀山没有指望了,李严也没有了指望,若想保下那么多的牵挂,自己唯一能做的也许就只有这一条路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当悲观的情绪占据主导的时候,便是再坚强的人也会走向极端。

  孟达当夜便把自己的外甥和师侄召了进来,三人直谈到深夜,两人出来时都红着眼睛。

  望着两个后起之秀,自己的至亲,孟达慨叹不已,以后便是这些后生晚辈的天下了:我不负家门,不负师门,足矣!

  司马懿并没有一鼓作气趁势连夜猛攻,对于新城他志在必得。他深谙用兵之道,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图增伤亡,张驰有度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新城的反应却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已经过围城六七天有余,新城竟然没有一个投降的高级将领。

  “想不到一个投降头子竟然会有这么多追随者。”

  司马懿不无戏谑地嘲讽道。

  “孟达颇有乐毅之量,对待帐下将士能同甘共苦,在这一方面却是颇有几分上将之姿。”

  司马师曾亲入新城深入孟达军中,并与其斡旋数日,对孟达的评价自然非常中肯。

  司马昭听了不禁慨叹道:

  “这样的人若能为父亲所用,却也不是件坏事。”

  司马懿笑了笑,摇头道:

  “此人与蜀山颇有关联,背景甚深,必不能为我所用。”

  司马师对父亲的话非常赞同:

  “孟达的部下若是对孟达如此忠心,父亲却当用那修罗手段,斩草除根啊!”

  司马懿颇为欣赏地看着司马师,正要说话,司马昭却道:

  “只是他背后有蜀山撑腰,怕是不妥吧?”

  司马师微笑着道:

  “蜀山如何厉害也终究不敢明目张胆的下山寻仇徒增因果,二弟这倒不必担心。”

  三人正讨论新城的战况,外面来报,有两个人鬼鬼祟祟地自城里溜出来,自称是新城守将。

  三人相视一眼,司马昭笑道:

  “父亲算计果然厉害,想不到这么快就有人来投降了。”

  司马师也是微微一笑:

  “人性终究是自私的多,无私者少;同享者多,同难者少。”

  司马懿点了点头:

  “人性之事,不过如此,带进来吧。”

  不多时,走进来两个人,看到这两个人,在座的司马师与司马昭相视一眼,却都看出自己眼中的惊色。

  “新城守将邓贤(李辅)拜见大人!”

  两人同时一拜,司马懿忙起身扶起,应承道:

  “二位都是我大魏栋梁,快快起身!快快起身!”

  二人又谦逊一番,盛赞司马懿英武神威,又夸夸其谈说了很多大魏明主如何如何,听得在座三人不胜其烦。

  司马懿终还是耐不住这颇多套路,清了清嗓子道:

  “不知两军对垒,二位将军深夜造访所为何事啊?”

  邓贤、李辅相视一眼,前者这才道:

  “大人,孟达谋反,罪无可赦。只是,这新城的百姓并无过错,还望将军宽恕。”

  司马懿冷哼一声:

  “若是他们不与反贼同心同力,即是我大魏子民,我司马懿岂会容不下我大魏的人?”

  两人连连称是,邓贤壮着胆子察言观色道:

  “大人,我新城八千多名官兵虽然与朝廷部队起了些许冲突,不过大家都是受孟达盅惑,尚不知道大人乃是朝廷天兵,大人能否……”

  邓贤深吸口气道:

  “也从轻发落呢?”

  司马懿并未见过这二人,对于这二人之字不提自己,反倒处处考虑旁人的无私精神甚是钦佩,声调也缓和了不少:

  “孟达谋反本就是他自己一人之过,若此子成事,会给我大魏带来无尽兵灾。此獠十恶不赫,罪大恶极,吾皇已传下钧旨,拿下新城,传首京都。”

  短短几句话,已将孟达的事情交待的清清楚楚,二人相视一眼。

  前夜自己还在劝孟达投降,孟达摇头否决,说朝廷绝不会放过自己,叫他们赶紧忘了这个想法,连想都不要想。此时司马懿掷地有声的话已经说明了一切,朝廷绝对不会放过孟达。

  二人将本想求情的话也生生咽了回去,这才提起精神相视一眼,李辅道:

  “只要大人能够放过新城百姓和这数千将士,我等愿献城门,以助大人平定叛乱。”

  司马懿听到自己想听的话,紧绷绷的脸这才缓和下来,微笑着示意二人坐下。

  待两人战战兢兢地坐了下来,司马懿才道:

  “两位能为新城百姓考虑,懿心甚慰,你们所请都是为我大魏子民,只要他们抵抗不是过于激烈,我自不会为难他们。若是献城成功,你二人算是头功一件,我定奏明圣上,为你二人请功。”

  两人连忙推辞,司马懿摆手阻住,目光一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