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别逃:本王有喜了 第4章 修改制度
作者:水如一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如果说有什么比现在皇都最热门的——李兆伟的《刘义传》更好看的,我想那一定只有每日卯时准时在含元殿上演的《大周王朝之群儒舌战》。

  对。不是舌战群儒,而是群儒舌战。

  怎么说呢。当今圣上李真淳没有什么震慑力,相貌和善,无丝毫威严可寻。

  如果有大臣启奏,他就会托着腮帮认真听完,然后笑嘻嘻地说:“爱卿说的是。”

  倘若之后又有大臣反驳,他依旧会支着下巴听完,摆出一副用心思索的样子,片刻之后说:“爱卿说的也在理。”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更可气的是,他已经养成了依赖别人的恶习。下朝后,他必会把我拉到紫宸殿议事,再把早朝时提出的那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拿来问我。

  久而久之,李真淳在朝参时几乎不会阐明自己的什么观点,都是那些大臣在说,李真淳也不会清整纪律,于是含元殿就成了一个菜市场,东一句西一句,你一句我一句,群臣七嘴八舌的,整个宫殿都沸反盈天。

  这不,礼部尚书瞅到空子,赶忙站出列:“陛下,臣有本上奏。”

  李真淳坐在龙椅上,双手支着下巴,乐呵呵道:“爱卿请讲。”

  我左眼皮跳了跳,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礼部那狐狸奸诈一笑:“大周颁布荐举制已有多年,确实任用了不少人才。但实际上所谓察举,不过是些世族垄断,弄虚作假罢了,臣以为陛下应效仿周文帝,废除荐举制,改用科举制。”

  话毕,整个朝堂就炸了锅。有附和的,有反对的,大家各执己见。我抬头看了一眼李真淳,那小鬼果然把自己的娃娃脸鼓成了气球,左瞧瞧,右瞧瞧,不知道该听谁的。

  我在心底默默安慰列祖列尊:如果卖萌可以统治国家的话,李真淳一定能不负众望横扫六合。

  不过话说回来,废荐举崇科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实行科举制再强的后台也形同虚设,无能为力了,确实可以大大改善朝廷分派结党的局面,而且也为一些寒门之士提供了报效朝廷的机会。

  但是否能有这些好处,还得看某些人真正的目的。实行科举制,最大的受益方就是礼部,因为举行科举考试等事宜,都是礼部全权负责。

  三年两次院试,闰年一次乡试,次年一次会试,同年一次殿试。

  这他令堂的都是要花钱的啊!

  颁布宣传、笔墨纸砚、出卷编题、审题阅卷、张贴桂榜……统统要花钱!钱从哪来?国库!送到哪去?礼部!

  如果礼部再从中获利,徇私枉法透露试题,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如果换在以前一心为公的上官大叔就任礼部尚书的话,我绝无二话。可现在国库消弱,礼部的人又和尚书省的人相互勾结,拉帮结派,我实在无法轻信这些人。

  李真淳着急地看向我,我摇摇头,给他做了一个按兵不动的手势,默默立在一旁隔岸观火。

  两边吵了许久,终于有人站出来了。

  那人是中书令宰相,苏商。

  苏商是大周出了名的美男子。他父亲苏舍是先帝的近臣,也是个美男子。无论是才华气质,苏商子承父德都是一流的。苏商年少风流,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是故尚未弱冠就被前朝名相推举入朝为官,后为先帝赏识进御史台,再擢尚书令,一步卿相。

  当年苏商才二十四岁,却已官拜尚书令,成了大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又因为容貌俊美温文尔雅,成为大周千万女性的梦中情人。

  直到有一天,他娉了右威卫上将军官晟的长女官云岚为妻,大周少女的梦连同她们的琉璃心一起碎成了渣渣……

  如今他年已过三十,却依然岁月不改,面如冠玉仪表不凡。

  诚然,阅人无数的我也曾被他的美貌和才气折服。我有时想,如果自己能恢复女儿身的话,大概也会找一个这样优秀的好男人嫁了罢,花前月下,洞房花烛,相夫教子,白头偕老,我一直对这样安逸自在的生活心驰神往啊!

  哎,可惜了。我不是公主,还非得当劳什子的安陵王,呕心沥血地辅佐一个废材皇弟,真是命苦啊。

  苏商的声音不大,却能让在场的每个人听见,他的声音就像山间的清泉,泠泠流进每个人的心田,滋养润物。

  “臣以为,考虑到大周灾年****,国家入不敷出,科举制虽好,但以当前的状况只能推后施行,现在应当继续采用征辟和荐举制。”

  吏部尚书马上站出来:“陛下,这不妥——”

  他后面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苏商打断了:“现在的荐举制确实有诸多弊端,臣以为,应当将荐举制稍作修改后再继续使用。”

  李真淳显然被他的提议吸引,没听我的话乖乖坐在那,反而参与到了讨论之中:“怎么修改?爱卿快说!”

  苏商上前一步,恭敬道:“旧的荐举制只有考察、选取、考核、任命这四个步骤,臣认为不妨再多设一步。”

  李真淳果然坐不住了,追问道:“再设一步什么?”

  苏商道:“再设一步反馈。”

  众人又纷纷议论起来,突然有一个尖锐的声音撕开了嘈杂的一片:“苏相大人,这‘反馈’何解啊?”

  我瞥眼向后方望去,发问的是一直保持中立的大理寺卿贺兰段。

  我不以为意地回过头继续听苏商解释。

  苏商早已在心中打过稿子,胸有成竹道:“所谓反馈,不光是指将其工作能力,称职与否告知陛下,更是反馈于举荐人身上。也就是说举荐人和被举荐人福祸相关。”

  听到底下又出现了一些表示疑惑的言论,苏商耐心解释说:“如果被举荐人在其职位上表现良好,政绩卓越,那么陛下就考虑给举荐他的臣子升官加爵,反之,如若被举荐人没有恪守职规,行为窳劣,不仅被举荐人要削官回家,举荐人也会因此连累贬官。”

  “怎么这样?”

  “这简直不可理喻!”

  “这样一来谁还敢举荐新人啊?”

  就在朝臣们众口嚣嚣之时,李真淳身边的刘公公尖着嗓子喊了一声:“肃静!”

  整个含元殿第一次安静得鸦雀无声。我和群臣一样不可置信地向龙椅上的人望去。

  我知道刘公公整顿纪律,一定是得到了李真淳的授意。

  这是我的白痴皇弟,第一次在朝堂上这样严肃地讲话:“各位爱卿,朕以为苏爱卿说得有理。这件事就交给苏爱卿和中书省去办,反馈事宜还希望御史台的众爱卿能主动配合。退朝!”

  我在刘公公刺耳的“退朝”声中跟着众人默默走出了含元殿。心中却是难以言喻的骄傲与亢奋。

  天啊!简直难以置信!李真淳竟然在朝堂上一个人,不依靠我做出了决定!而且是一个如此正确的决定!

  没错,苏商的提议简直完美得无懈可击!如果让举荐人和被举荐人捆绑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那么这些官员就不会那么轻易地举荐他人,即使是受贿,也会把自己的地位前程放在第一位,不会像以前那样随便应付!像这样一轮一轮挑选下来,剩下的一定都是为国效忠材德兼备的人才啊!

  我挺胸阔步走出了含元殿,看着头顶碧空中明晃晃的太阳,觉得那就是大周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