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凶 :年轻态实验
作者:马若水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听到“年轻态”的引导和暗示这种说法之后,马林和李健武提出疑问,要求汤医生就此给予详细解释,汤医生举了一两个例子开始了对“年轻态”疗法的一系列解释。

  汤医生说,曾经有一个病人,本来看不出身患绝症,生活与工作一切都很正常,但是一次体检后,医生发现其体内有恶性肿瘤,得到如此噩耗的那个病人,从得知身患绝症那一刻起就萎靡不振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结果,没超过一个月,此人便去世了。

  汤医生根据举出的例子给予解释,他说: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人没有患病意识的时候很正常,一旦得知自己身体出现异常后,人往往会极度消沉,从而病情快速恶化,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其实这也属于一种心理暗示,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

  汤医生又说:比如在一个感冒多发的季节,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往往会很多人同时患上感冒,这并不代表感冒病毒多么厉害,而这里面也有暗示的成分存在,比如一个学生病了,与这个学生有过接触的身体较弱的学生就会疑心自己是否患病,结果越想身体的感觉越不好,这样一来,接收到了不好的暗示之后,很可能这些喜欢疑神疑鬼的同学也会有感冒时的症状出现。

  汤医生提出了一个假设:既然暗示可以令好人生病,如果反其道而行,能否令生有重病的人经过心理辅导逐渐令其机体产生好转呢?

  汤医生继续说:所谓的反其道而行就是指,病人明知自己病入膏肓,却怀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充实地度过每一天,简单点说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总是想着自己身体上的疾病,然而,这种积极去面对治疗积极去面对人生的方式,病人的病情是否可以减轻呢?在病人乐观积极的状态下,即便病人的病情无法减轻,是否病人的身体比消极的去面对疾病更好一些呢?如果病情严重到只能活半年或者几个月,那么积极的充满希望的按部就班的去生活,能否会延迟死亡的时限呢?

  汤医生指出:临床有很多例子都证明了病人的态度对病情的康复与恶化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不够坚强的病人一旦得知自己生病了就如同感到天塌下来般痛苦不堪,对于这种人即便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也很难延迟其死亡。

  最后,汤医生总结道:一个人的心境很重要,永远保持好的心态,乐观而自信,遇事一笑而过,因此,可以说,达观释怀是一剂保持年轻态最好的良药,用“年轻态”这样一种概念去引导去暗示那些愁眉不展或病情严重的病人的话,很可能会得到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更好更健康的效果,话说回来,汤医生承认,伊立就是“年轻态”系列实验选中的一名实验对象。

  ……

  说到这里,汤医生露出一点点得意的笑容,仿佛在向警方炫耀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是多么大的善举似的,然后,汤医生又接着说:“我们选择的实验对象,那个老人,他的生活现实很困苦,说的悲观一点,他只是苟延残喘的在活着,我们选择了他作为实验对象,其实是在救他,也是在帮他,我们完全是出于善意的,可惜……”

  因为汤医生的油嘴滑舌能言善辩,使得李健武始终不喜欢汤医生这个人,不知道是因为他的能言善辩还是从他的那双眼睛中流露出的某种狡猾的东西,那种不经意流露出的狡猾令李健武非常反感,或许,这就是一个长期从事侦破工作的老警察的一种难以言喻的灵敏。

  李健武这时候已经听得不耐烦了,他把身体靠在椅背上,问:“可惜什么?”

  汤医生的目光中出现了一丝怜悯的神色,那是带有某种表演性质的怜悯,他说道:“代号伊立的这个实验者,他……他并不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在实验的最后阶段,他……他心底埋藏的兽性发挥了出来,从而造成了很不好的结果……唉……真的是……很难……很难说出口……”

  李健武哼了一声,问:“汤医生,听你这意思,伊立的兽性似乎与你的实验关系不大,你这样说不只是为了逃脱责任吧?要知道,现如今你的情况,单纯用一张嘴巴去澄清自己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挺难的,因为你想用你编出来的故事搪塞过去从而令你自己逃脱,恐怕,你是逃脱不了的啊?”

  汤医生用力地摇着头,说道:“事到如今,我怎么还会逃脱责任呢,只不过那些话真的很难启齿而已。”

  马林一直都在很认真地观察着汤医生说话时的一举一动,这时候,他提出了又一个问题:“汤医生,你刚才说的这些,可以从录音中得到一些佐证,但是录音毕竟只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我希望听听你是如何介绍案情的,尤其是小院中埋着的那一男一女两具尸体?”

  汤医生垂下头,承认道:“没错,小院里的两具尸体都是我埋的,但是他们的死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