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 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论
作者:玄蓝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正在梅杰难以做出判断的时候,《cellresearch》编辑部也针对这份投稿展开着激烈的讨论。

  “如果这篇论文说的情况属实,那对生命科学的促进作用就太大了,能够让克隆研究的发展加快数年!”

  在会上,审稿编辑吴嘉柳激动地说道。

  现行的pcr技术,由于聚合酶不耐高温导致失活,使得每一轮dna扩增完毕,都需要重新投料,不但无法连续作业,而且还因为人工参与,大大降低了成功率。

  对于稀少样本的扩增培育,需要经过近一个月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可观测浓度。

  而耐热聚合酶的出现,让扩增仪连续工作成为可能,成功率大大提升。

  按照论文所述,理论上经过改进的自动扩增仪,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扩增出达到足够观测浓度的细胞。这在dna检测、医学临床、法医破案方面,将发挥极其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有了这种聚合酶,pcr才成为了一种实用型技术!

  吴嘉柳就是看到了它的巨大前景,在一看到这篇论文之后,就立即上报给了主编,要求将其作为下期的编辑重点推荐文章登出,并且希望围绕它,做一个专刊。

  可是他的亢奋,并未得到其他人的回应,所有人都反复翻看着手中复印的稿件,表情淡漠,似乎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你们的意见呢?”总编看着满屋子沉默的人,沉声道,“大家都来谈谈吧,你们对这篇投稿有什么看法?”

  没人说话。

  总编不悦地皱皱眉,点名道:“老何,你是老编辑了,经验最丰富,你先说说吧!”

  被点名的何瀚编辑没奈何,只能咳嗽了一声,开口道:“这个呢,目前在生命科学研究上,美国走在最前列。可是他们现在针对pcr技术的改良,主要集中在实验程序的优化、仪器的改造上,争取以尽可能少的人为干预,来提高pcr的成功率,并没有这方面的发现。所以我觉得,这篇投稿我们还是要更慎重一些,毕竟我们这是英文期刊,是面向全球发行的,要对读者负责……”

  “国外没有又怎么了?投稿中说得很清楚,这是从滇省温泉中找到的耐热菌中提取的,他们没发现再正常不过了。不能因为国外没有这方面的发现,就否认我们科研人员的成绩!你这就是崇洋媚外!”吴嘉柳气愤地说道。

  “我这哪是崇洋媚外了?你看看投稿的单位,中华制造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如果投稿单位是中科院,或者说是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老专家,那我二话不说,马上就给他版面,最起码也安排求证。可这个中华制造职工医院是什么玩意儿?一家做电动自行车、彩电的企业,下属的职工医院,他们的文章能信吗?”老吴也火了,拍着桌子说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赞同他的看法。

  国内学术论文,说实话不只是水平低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学术造假。太多人不安心做研究,只希望通过一篇文章就功成名就,因此投递的稿件中,造假的太多了。

  至于以后发现了怎么办?

  那有什么!

  反正他们该得到的名和利已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本单位为了遮丑,也会主动为他掩饰。

  这样的例子多了以后,其他的研究人员也不好好搞研究了,都打起了取巧走捷径的念头,以至于近些年,论文的造假越来越多。

  改数据、移花接木,各种各样的造假手法层出不穷,让人真假难辨。

  别说发现一种耐热聚合酶了,比它更夸张、更耸动的论文他们都见过不少。再加上投稿单位,竟然不是国家研究机构,而是一家外资企业下属的职工医院,大家对它的期待更是低无可低。

  所以在看到这片论文时,编辑部大多数人都很镇定,甚至是不屑一顾。只有刚报道的吴嘉柳,一看到就把它当做宝贝,极力推荐,在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还要求上会讨论。

  吴嘉柳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也知道国内的现状,耐着性子说服道:“我看过他们提交的实验数据,专门和其他同类文章做了对比,首先确认并非是抄袭自其他文章。然后,对数据进行了数学分析,非常符合离散系数的判定,所以我觉得这篇论文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离散系数算什么,更复杂的造假我也见过。现在的造假手段越来越严密了,很多文章你光是从数据上看,怎么也看不出真假来。但是让他重复做一遍实验,却打死也做不出来!”有位编辑淡淡地说道。

  “是啊是啊,上次也是,我收到的那份投稿……”

  “别说离散系数了,上次我专门打电话给对方单位,再三询问数据的真实性,对方发誓赌咒绝对没有造假。后来他们单位的党委书记都出面了,给我们发来公函,以单位的名义证明论文的真实性。结果我们请中科院做重复试验,死也做不出来。最后中科院派人到他们单位,当面问他们是不是作假了,被逼无奈,他们才承认在数据上动了手脚。为了让外人看不出来,他们单位还组织了一个班子,特别研究怎么能骗过去……”

  一说起论文造假,之前沉默不语的会议室内顿时热闹起来,所有的编辑都说着他们遇到过的各种造假现象,汇总起来完全是一场学术造假交流会,可以看得出他们都是一肚子的怨气。

  而言下之意,就是对吴嘉柳提交的这篇论文,不报任何期望。

  “总编,我们至少可以去投稿单位看一看吧?”吴嘉柳也只能望向总编,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总编默默地摇了摇头。

  求证也要投入,需要抽调专门的人员、需要到外地出差、有时候还需要动用昂贵的检验仪器,耗资不菲。

  如果每一篇论文都去求证,杂志社一来没有那么多的人员,二来也没那么多的资金。

  所以,一些一看就很假的论文,通常都是直接弃稿不用。

  如果这篇论文的投稿单位,是国内科研单位,亦或是学术大拿,那么不管论文内容多么离奇,他们也会上门求证一下,还会邀请国内专家给出评定。

  可这篇投稿毕竟是一家外资企业,还是其下属的一家职工医院投来的稿件,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cellresearch》没有那么充足的经费,可以花到这样的论文上!

  吴嘉柳还不死心,会议室门打开,秘书探进头来:“宋总编,您的电话!”

  “那就这样吧,文章先压一压。如果有更确切的消息,我们再发出去不迟!”

  宋总编赶紧起身,借接电话的机会离开会议室。

  得到他明确地答复,其他编辑都纷纷起身,还埋怨何必为这么个一看就有问题的稿件,浪费大家时间,对吴嘉柳的坚持很是不满。

  众人三三两两,谈论着踏出会议室,回到自己座位刚坐下,就听到总编办公室门嘭一下推开。刚刚进去的总编,一脸严肃地走出来,目光扫视一圈,一下找到吴嘉柳,非常严峻地说道:“小吴!你跟我一起,马上到中华制造他们那个职工医院去一趟,查明投稿的真实性!”

  所有人都愕然地抬起头,不知发生了什么,会让总编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