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雪囚龙录 第六十二章 不动明王四令藏
作者:三小丰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进屋时见黎流水面前已摆了一副棋,他邀王子骆坐下对弈,一边询问大长老的状况,又漫不经心地问起二人谈话内容。王子骆只说回忆些往事,黎流水微微一笑,便不再问。二人又东拉西扯闲聊一阵,黎流水忽的身子前探,对王子骆道:“子骆,我想求你一事。”王子骆听他说“求”知道事关重大,正色道:“你说。”黎流水道:“你若明日再见大长老,可否替我询问一事,便是:流水自知有诸多缺点,却不知哪一点最致命,请大长老指正,流水自当全力改过。”王子骆闻言一怔,却不知黎流水到底是何用意。待得二人分别,王子骆走出房门,细细咀嚼,才知道黎流水是委婉地问:自己为何做不了门主。王子骆踌躇半晌,还是决定不要回去告诉黎流水原因,待明日问过大长老再说罢。

  回到住处,洛愁春找来,王子骆便将和大长老的谈话说了一遍,然后又把黎流水的问题说了。洛愁春笑道:“老黎这还是不甘心,想问个明白。我看你不妨就替他问问。此事还只有问大长老最为合适。也只有你来提比较妥当。”

  王子骆点头道:“我也如此觉得。”

  第二日王子骆前往幽居,大长老已然摆好了两户茶盏,茶香氤氲中,大长老略微嘶哑的声音缓缓传来。

  “今日我们且从两个孩子说起,这两个孩子各生于幽、魏二州,父母都在唐初战乱中身亡,那时他们才十岁不到。罗敖经过时救下二人,见他们资质绝佳,便带回天山,教授武艺。

  罗敖分别传授二人纳川刀和吟风刀的心法,原本打算待二人练好后再交换传授。这二人本就是阴性体质,天资又高,身旁还有罗敖指点,武功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但二人武功越高,受无常刀影响越大,性子也越来越乖戾。罗敖平生嫉恶如仇,二人也有心怀惩恶之意,但手段却过于残忍,惩罚也过于严厉。比如一个小偷,不过盗人三十文钱,被二人抓住要么被打得筋骨尽断,如同游蛇;要么被割上千刀,惨嚎数日而亡。这二人在江湖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众多门派联合起来,想将二人拿下。但他们碍于罗敖的面子,不敢伤二人性命,束手束脚,反被二人趁机打伤不少,最后终于还是擒下了二人压往天山。罗敖知晓后颇为懊恼,便不再传授他们武功,二人知道原委后迁怒于江湖人士,如此过得三年,二人武功大成,再次踏入江湖,将当年围堵他们的门派一一血洗,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那时二人武功本已鲜有敌手,联手之下更是威力倍增,众武林人士对其又恨又怕,却又无可奈何。最后罗敖终于得知此事,极为震怒,亲自下山捉拿二人,二人闻风而逃,从此在江湖消声觅迹,再未出现,直至去年青海一战,连毙数十顶尖高手,‘清风明月淡,流水凝千帆’的名号才再次浮出了江湖。”

  王子骆听得惊骇,他虽知叶音和水宁凶残好杀,也未想到他们与整个武林为敌竟有三次之多。但他猛然想起一个问题,忙道:“大长老,你说他们是受无常八刀的影响?”

  大长老沉默片刻,说道:“人生如白纸,天道即为纸性,可承笔墨。人道则为水墨,但有所学,则跃然于纸上,然则无论何等名家,书画手法皆有倾向。便如你从文者,大多宁静儒雅,宛如清泉;为将者,性如火雷。放于武功亦为如此。譬如黎门以暗器为主,暗器发出时须审时度势,故黎门之人多深思熟虑,抑或说是优柔寡断;罗门用刀,使刀者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故罗门向来雷厉风行。如今天下大定,万刃藏锋,此为罗门衰败之由,也算是天数。

  ”再说细些,无常八刀取自八卦,接近为天道。但人如何胜天?故习练者非但难以驾驭刀法,反易被刀法影响。故罗门有规矩,便是阴性体质者习练阳性刀法,反之亦然;那时罗门之人都择一类刀法习练,直至罗敖祖辈的震天公。此人练成坎兑两种刀法,但在晚年却极为孤僻,躲在深院不愿见人,最后郁郁而终。后来罗门又出了罗敖、罗啸两代天才。前者性子暴躁如同霹雳,习练坎、巽两种刀法,虽有性子压制,但后来仍变得沉默乖张,所幸他那时武功突破,阴极反阳,悟出坚冰劲,才使得他性子有所好转;而后者本就天性洒脱,习练离震二刀后几乎走火入魔,虽然勉强压制,但时常有些疯癫。最后罗啸冒死强行修炼另外六刀,竟然真正练成了无常八刀,但在体内也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内伤。”

  王子骆闻言心中一凛。早先罗啸对话就暗暗透露自己练成无常八刀。如今听大长老说来,更令王子骆确定无疑。照此看来,恐怕南刀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大长老微微笑道:“不过你无须担忧,你达到了空明心境,不会受到的影响。”

  “空明心境”四个字王子骆已听到多次,但他并未练过这等武功,便道:“大长老,空明心境究竟是什么?我从未练过又是怎么会的呢?”

  大长老道:“你静心练功十年,不问外事,心无杂念,已然和坐禅无甚区别,当日你在少林后山,回光返照,可谓徘徊生死之间,半生半死最易顿悟,你便是在那时达到了空明心境。在佛门则称之为他心通。”

  “他心通……”王子骆默念片刻,笃地回想起洞庭湖上遇到的魔门的两人,便道:“那我在洞庭湖遇到魔门,他们也称是他心通,他们难道和少林有关?”

  大长老道:“佛门教派并非只少林。昔北魏孝文帝时天竺僧人佛陀于少室山上建立少林,待得后达摩携佛经若干,一苇渡江,至于少林,才将佛法普度开来。

  “梁朝有位梁武帝,信奉佛法,建立同泰寺,捐钱百万。寺中一个僧人卷了一堆钱财,逃离寺院。之后他以姬姓还俗,成为一个商人,携中原特产往西而行,一路买卖,最后至于天竺。天竺本为佛教起源,佛法昌盛,姬姓商人从天竺收来不少佛卷,带回中原私藏起来。这位姬姓商人死后,他的儿子在收拾佛卷中寻得《光明令》一经,其中的佛法竟暗合内功法诀,一练之下竟成为高手。但待得其孙继承家业,才将真正《光明令》威力发挥到最大。此人名为姬琚,天赋异禀,弱冠年纪便将《光明令》练得纯熟,但他还不满足,特意去了趟天竺,搜集类似经文,终将这一类武功完善,称之为“大日印”,而他自己则自命“不动明王”。不动明王为佛门一个菩萨,名为不动尊,被火焰包围,可驾驭万物。姬琚回到中原便开始招募自己的势力,创立“神火门”。神火门本非魔教,只因扶持当时太子李建成并妄图借其势力颠覆朝政,故为正派所不容。

  “那场战争打了很久,最后魔门败北,姬琚也被处死,但魔门的四枚令牌却流落下来,传言其中有魔门囤聚的宝藏。当时大局未定,各路魔门余孽尚在逃窜,魔门十二使大多也在逍遥法外,故昆仑、少林、南宫、罗门四大掌门各执一令回门,并在定期相约检查各自令牌。”

  王子骆道:“那这令牌就是我手上的那两枚,说明有两个门派都丢了令牌?”

  大长老颔首道:“此事事关绝密,还请王小兄保密。”

  王子骆点头道:“我绝不外泄。”心中却仍疑惑北剑和那女子为何要这令牌。

  大长老似是看穿了他的想法,说道:“你说的那位女子当是姬琚之女,姬轻云。姬琚晚年得女,对这女儿颇为溺爱,姬轻云却不喜争权夺势,转拜剑神宫离为师,而如今的‘北剑’便是宫离的徒弟,也是姬轻云的师兄。不过听你说来那位姬小姐似和魔门并非一路,况且剑神星明一脉向来作风正派,应当不会觊觎那宝藏。”

  王子骆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也安定了不少。若是因为自己使得宝藏落入魔门手中,可真是罪大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