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 第六十五章 上君书
作者:夜炯炯而不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二一早,同样德阳殿内。刘宏、十常侍还有一帮大臣们继续着昨未完的议题。

  一帮大臣们再一次群情激愤的数落了一遍十常侍的不法行为,经过双方激烈的争论,最终又回到了问题的本源:“十常侍到底杀还是不杀?”

  灵帝依旧是一副打哈哈的态度,模棱两可,不置可否。

  他也不明确要赦免十常侍,但是一旦两方吵的凶了,他就又出来两句。

  袁隗跟十常侍争得不可开交,气呼呼的连胡子都翘了起来。

  “陛下!”袁隗口干舌燥,实在吵不动了,转向灵帝道:“老臣请诛十常侍!还请圣上以社稷为重!”

  大臣们齐刷刷的跪倒一片,再一次齐声道:“请诛十常侍!望陛下以社稷为重!”

  张让等人见状亦马上跪倒求饶:“陛下,劫杀边使的事都是郭常侍做得,老奴并不知情啊!还望陛下明察!”

  除了郭胜,其余宦官异口同声道:“望陛下明察!”

  这是十常侍们一致商议后做出的决定,这种情况下只能牺牲一个人,那就是郭胜。毕竟此事是他亲力亲为,只要他认罪此事与其他人无关,袁隗等人也没什么办法。

  郭胜闻言叹了一口气,闭上眼似乎是认命了。

  “郭胜,你可认罪?”刘宏喝问道。

  “老奴...认罪!”郭胜面带笑容,缓缓道:“此事全是老奴一人所为,张候、赵候他们事先并不知情!”

  大臣们当然不信郭胜的鬼话。袁隗一眼看穿张让等人的把戏,道:“陛下,切不可被郭胜蒙蔽。十常侍等人朋比为奸,张让他们岂能不知此事?”

  “哈哈哈!”正在此时,只见郭胜似发疯了一般哈哈大笑,而后猛地冲向袁隗。

  “袁司徒,心!”

  众人只道郭胜是要杀害袁隗拉个垫背的,却不料他却直接撞向殿中的铜制台柱。

  “咚~~”的一声,撞击声在殿内回荡良久,众人这才反应过来。

  大殿之上一时寂静无比,就连张让等人也没想到郭胜会如此“高风亮节,重情重义”。

  良久,刘宏方开口道:“郭胜已竟已死谢罪,朕看此事不如就此作罢!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不语。何进清了清嗓子,上前道:“陛下,微臣以为自然罪魁祸首已死,那对西北军士也算有了交待。且臣听董卓到任之后调兵遣将已经将羌族赶出凉州,羌乱已平,这还全赖张常侍举荐之功。我看此事不如就此作罢。”

  “你...何进!”袁隗气的不出话,用手指着何进道。

  何进突然反水,要求诸宦的领军人物突然少了一个,一时间对大臣们打击不。

  刘宏笑道:“河南尹真乃宽宏大量之人,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既如此,郭胜已死,此事就此作罢。以后谁都不要再提了!”

  “张让,给朕拟旨。”刘宏道:“郭胜劫杀边使,罪大恶极,已经伏法自诛,着人抄没其家产,火速送往西北军营,以安军心。”

  “诺!”张让见自家已经没事,自然喜不自胜。

  刘宏又道:“另外,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何进,好善虚己,深得朕心,拜其为大将军。其弟何苗继任河南尹一职。”

  “何进,你可还满意?”

  何进没想到自己今日还能被晋升,大将军一职他可是想了很久了,心里自然满意,料想一定是张让等人吹的风,一时间觉得自己不杀宦官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

  于是谢恩道:“何进谢陛下隆恩!”

  可袁隗、杨赐、王允等人就炸开了锅,他们没想到何进这厮竟然临阵倒戈。袁隗心道:“果然不能相信一个屠夫!”

  殿外,剧孟、郭解、刘谟三人已经等候了一个多时辰。

  刘谟道:“剧兄、郭兄,陛下不会忘了我们了吧?”

  郭解回道:“应该不会吧”

  “要不我们找个黄门问问?”

  “也好。”剧孟回道。

  正当三人准备寻一黄门问问里面情况,大臣们却骂骂咧咧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黄门接了命令领三人进殿,进殿行了礼。

  刘宏道:“你就是剧孟劫法场所救之人?”

  “回陛下,正是草民。”刘谟回道。

  “抬起头,让朕瞧瞧。”刘宏瞄了一眼刘谟,继而问道:“郭勇是你所杀?”

  刘谟闻言心中一怔,回道:“却是草民所杀。”

  “杀人者偿命,你不知道吗?”

  “陛下,此事另有隐情,还请陛下明察!”

  刘宏笑道:“隐情?什么隐情?”

  刘谟从怀中掏出一帛纸,回道:“草民已将隐情写在此书,请陛下查阅!”

  刘宏本以为刘谟跟剧孟二人一样不过是草莽游侠,没想到他还能舞文弄墨,一时间倒也来了兴致。

  “拿上来,给朕瞧瞧吧!”刘宏道。

  待他接过黄门呈递的帛书,打开一看,只见其文如下:“臣乃民,不知大义。

  尝闻本分者不招是非,跋扈者善为霸道。

  今有人仗其势而行草菅人命之事,为祸乱国家之举。恶迹斑斑却得逍遥自在,守法奉君而不得善终。以其口腹之欲,言语之乐,便夺三人之命。草民之命固贱,亦愿为君为国死得其所,不应死与此人之手!

  呜呼哀哉!试问下,岂可有此理哉!

  若是恰逢周厉、商纣,以臣之布衣,贼之高位,恐是无所诉求,只得含泪泣血受此冤屈。

  幸甚至哉!悠悠苍,终不绝饲民之命!

  却是喜得明君当朝,但闻圣鉴至明,左右不能惑听,断自宸衷,甚为惬当此皆圣鉴至明。故今遇不公,无所诉求,乃欣欣然求陛下圣助。

  非臣愚恳,不能发此言,非陛下英明,不能行此事。伏望圣慈再加处分,则盛明之德,可动心,感悦之情,必致和气,光垂史册,诚有此事。

  况其深损圣德意如此,巷舞途歌,咸呼千岁侯爷。以臣之愚鲁,只知何为万岁;阅遍史籍,未见前有此称。以此详察,足见奸情。今若便容,果落邪计。

  况一处如此,则远近皆知,臣恐诸道依前,从此不守法度。在於事体,深以为宜,伏愿圣心速赐裁断。谨具奏闻,谨奏。”

  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文学小说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