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乱 第192章 汴京城
作者:漂流的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两个女孩闻言乖乖停下,便坐在那里,没了声息。宁弈拍拍手,笑道:“都过来吧,黑咕隆咚的很好玩么?”两个女孩使劲摇头,便如受惊了的小兽一般钻进了宁奕的怀里,正好一左一右,一边一个,紧紧搂着他不撒手。

  宁弈揽住她们柔软的腰肢,突然涌起一个古怪的念头:‘可不能再来一个,不然我连抱都抱不过来。’却感到左边怀里的女孩,身子一阵阵微不可察的痉nuan,不由关切道:“你怎么了?”

  怀里的女孩轻轻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儿,却一句话也不肯说。

  就在这时,黑暗中突然起了一点亮光,宁弈稍微适应一下,便看到是颜若曦弄着了火折子。

  借着这光,宁弈也看到了满面泪水的云儿,不由心疼道:“你怎么哭成这样了?可是伤到哪里了?”

  幽幽的橘光下,云儿的眸子更显明净,抬头凝望着他道:“都怪我,若不是我又回去找东西,也不会把你们都拖累到这里…”

  “是什么宝贝东西?”宁弈笑问道:“能把妇命都不顾?”

  云儿便从怀里里,悉悉索索掏出个长长的东西。宁弈一下子愣住了,原来那是那柄尚方宝剑。

  他的心里一阵柔软,伸袖为她轻轻拭去泪水,略带责备道:“傻丫头,这东西重要,还是你的命金贵?”

  “这个…”云儿毫不犹豫道:“没有它你就没法回京交差了。”

  “还交差呢?”宁弈一阵苦笑道:“你觉着要是没了你,这人生还有意思么?”

  说完以后,宁弈拍拍她的肩膀,轻声:“下次可不许这样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活?”

  云儿很认真的点点头道:“嗯,我听话。”

  宁弈又问道:“颜若曦,你没事儿吧?”

  颜若曦摇摇头,轻声道:“我很好,大人请放心。”说着指向头顶中间,有些不确定道:“那里好像裂了…”

  “什么?”宁弈接过火折子,凑过仔细一看,只见那桌面的底部,已经出现了一道可以容下手指的断纹,仿佛被什么极重的东西压迫所致。

  他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便将两个女孩推到左右两个桌角去,吩咐道:“紧紧贴着边,把手脚收好,千万别乱伸!”

  “那你呢?”两个孩急切问道。

  “我去对面!”宁弈沉声,同时便将火折子晃灭了。

  小小的空间重新陷入黑暗之中,云儿和颜若曦小声呼唤着宁弈,却听他微弱的声音道:“别说话,这里面空气不多了,都别说话了,小心憋死。”

  两人赶紧住了嘴,在无边的黑暗中捱着,等待那不知何时才会降临的救援…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到一声很近的呼喊声:“大人,您在下面吗?”

  “在!我被压在桌子底下了。”宁弈大声回应道:“不过你们要小心,这桌子随时都可能会断裂!”

  听到外面大声道:“都小心点!”宁弈再一次嘱咐二女,紧紧贴住桌角,便侧耳倾听外面的声音…能很清楚的听到,上面在搬动砖石瓦~。

  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上面又高声道:“大人,桌子被佛像压住了,我们抬不起来。”太祖皇帝果然是睚眦必报啊…

  “从侧面挖!”宁弈吩咐道:“挖之前先把那佛像支撑住,可千万别把供桌压瘫了!”

  上面人便照着他的吩咐,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先将佛像用木桩子撑起来,然后小心翼翼清除两侧的瓦砾,这个过程极为漫长,当然也可能是心理作用,直到天亮时分,侍卫们才看到了桌子的一角,便挖的更加小心了。

  在某一个时刻,光线终于透进了桌子下,眼睛在短暂的适应以后后,云儿和颜若曦便清晰看到,宁弈只距离她们不足半尺——他根本没有坐在对面的桌角下,而是在桌子的正中间,头顶上就是那道断纹。

  两人不解的将目光延伸,终于知道宁弈为何不过去了,因为整个桌子的对面,都被断木乱所填满,根本没有插脚的地方…

  这时侍卫们挖出了一个可以容人通过的洞,伸进手来道:“大人,我们把您拉出来。”

  宁弈转头笑道:“快,你们谁先上去?”却见两个女孩泪流满面,先是有些奇怪,转而明白了原因,便呵呵笑道:“这不没事么,快上去再说?”便伸手去拉两个女孩。

  谁知两女却反过来,一起把他推到小洞口,让侍卫们将他先救出去。

  宁弈一上去,便转过身来,再将她俩拉上来。

  还未曾体会重见天日的喜悦,云儿一把揪住宁弈的领子,愤怒道:“你为什么要骗我?”

  宁弈无力的笑道:“我觉着,在那种时候,我得给你点安全感。”

  “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还会独活么?!”云儿呜呜哭道。

  “这不都好好的么。”宁弈轻轻拍打着她的肩膀,柔声安慰道:“都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雪停下了,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厚厚的灰黄色,象缓空中的帷幔,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废墟。

  众人望着那断成数截、被掩埋在瓦砾中的神像,都一阵阵的后怕,禁不住的庆幸…好在这殿墙建的结实,没有在方才的地震中倒塌,这才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清点人数之后,伤了八个,没人死亡,倒是拴在配殿中的马匹,被倒塌的梁柱砸死了几匹,不过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过后,还能奢求什么?

  宁弈让侍卫将伤者全部扶到马车上,做好保暖措施,想了想,又对包着脑袋的周丁道:“把死了的马肉割下来,咱们得做好到了宁陵也没有补给的准备。”

  “您是说?”周丁沉声问道:“宁陵那边也地震了?”

  宁弈点点头,看方红黄色的天空,一种不祥的感觉兀然而生,沉吟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点防备总是好的。”

  等全部收拾妥当已经中了,在废墟边胡乱吃些东西,一行人便迤逦离开了这个令他们终生难忘的地方。

  宣和二年三月,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寒冷无比的一年。

  从小年前后开始,一群群携家带口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大宋帝国的都城,汴京。

  这些人大都操着关中口音,也有不少像是直隶、山东、河南一带的,他们披着褴褛的棉祅,腰间勒根草绳,用扁担挑着瑟瑟发抖的孩子,和又黑又破的被子,或是沿街乞讨,或是四处寻找施粥的地方,艰难而又卑微的想要活下去。

  起先汴京城的老百姓还觉着这些人挺可怜,任由其在店铺屋下,胡同里头住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难民人数竟然呈爆炸性增长,过完年没几天,竟然涌进来十几万之多,而且还有继续猛增的趋势,各种治安事件自然也跟着同步增长。

  焦头烂额的开封府尹一看,心说这样下去不行啊,便上奏皇帝,请求驱逐灾民,但徽宗皇帝正在跟老天爷赔罪呢,岂能答应这种事情?可混着住也确实不是办法,蔡太师便出个主意道:“把灾民全部迁到外城去,不许其进入内城。”

  皇帝觉着不错,命开封府照此执行,将所有灾民集中到外城安置…大宋朝的汴京城原先是没有外城的,汴京城九门就是外城门了,但日久天长,人口渐多,京郊也繁华起来了…更确切的说,是南郊,有了很多的住家商铺,逐渐发展成规模,甚至皇家祭祀的天坛和先农坛也建在此处。

  繁华的同时,隐患伴随而道,汴京城再往北就是北京,以靠近大辽的国土,乃是遏其南下的咽喉之地,遂有官员建在汴京城外围建一溶长约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前几年才开工,最先建的便是正阳门外的南郊外城开工不久,就因资金足,难以为继…这倒也不能怨朝廷没有及早筹措,谁能料到大宋神宗皇帝一朝经过与西夏一战以后,竟然惨遭战败,打的国力损耗殆尽了呢?

  无奈之中,徽宗皇帝派蔡太师去想法。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蔡太师还算不上巧妇,这不是明摆着难为人么?左思右想之下终于憋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

  于是乎本设计图地‘回’字形汴京城。便成了现在地‘凸’字形。

  这段南外墙于去年夏天基竣工总长二十八里。开有七座城门。正门命‘天启门’。其余也尽是‘左安’、‘右安’。‘永宁’之类地名字。一看就是爱好和平地蔡太师给起地。

  孰料建成没有半年,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便这段城墙震坏了十余里,城门也倒了几处,其损毁程度,比内城那一百五十多年地老城墙严重多了。

  但作为进出汴京城主要通道地,天启门却毫发无伤。

  现在宁弈就站在这座近十丈高地灰砖绿瓦剪边顶。重檐歇山三滴水地楼阁式城门楼外。望着两边龟裂明显地簇新城墙。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倒是张十三气得不行,跑到城下捡起一块断落的城砖,拿过来用力一掰,竟然一断两截,义愤填膺道:“这是城砖吗?这比咱们吃的杠子头火烧都不如!草-他-吗-的蔡京,还有他不敢贪的钱吗?”

  宁弈看那城墙下巡逻的兵丁,已经探头探脑瞧过来,不由笑道:“这话也就是你们皇城司的人敢说。”一听说是皇城司,那些兵丁避之不及,有多远闪多远。

  张十三也自觉有些失言,他虽然不怕蔡太师,却也不想给万提举惹麻烦,丢掉那两截城砖,拍拍手道:“在外面怎么随便都行,回到京里可得注意点。”这话仿佛说给自己,其实也是提醒宁弈。

  还在找”宋乱”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