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乱 第204章 王黼的绝杀
作者:漂流的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徽宗轻轻一捋袍袖,淡淡道:“朕不过是向天赎罪,谈什么精进。”

  蔡京赶紧扶着墩子起身,带领两位一品大员下跪请罪道:“都是臣等无能…”

  徽宗挥挥袖子,不耐烦道:“无能无能!以后少说这句话,若是真的自认无能,都写辞呈回家种地吧。”

  “臣等不敢。”几人讨了好大个没趣,只好讪讪站起来,都知道这次得到好脸色了。

  “朕闭关这几日,有什么大事要禀报啊?”徽宗皇帝垂下眼皮,平淡的问道。

  “确有几件事情。”蔡京缓缓道:“要的还是地震善后事宜,眼看着开春了,百姓却还在恐慌之中无法自拔,恐怕会无心耕种,导致秋粮不济,朝廷税赋无法保证,恐怕还要饿死很多人的。而且眼看着天气要转暖了,若不今早采取措施,恐怕会有大片疫情生,也会死很多人的。”

  “拿出章程了没有?”一听到‘地震’二字,徽宗皇帝就一阵阵脑仁痛,大地震的实际损失,已经报上来了,比原先估计的最坏情况还要糟糕一倍,根据钦天监查阅资料说,在历代有记载的地震中,这次是范围最广,危害最大,死人最多的一次。

  他正是受不了震后繁重而闹心的工作,才一直以自察、修炼为名,躲在深宫逃避责任。

  蔡京深体上意,自然不会多费功夫,早将事情交代给了李邦彦,所以现在李臣相只好开口,向陛下提出‘派官员抚慰地方’、‘减免税赋,劝乡绅免租免息’、以及‘从全国征调医生药材,尽早防治疫情。’等数条意见。

  听李邦彦把事情安排的有条不紊,徽宗皇帝面色稍霁,颔道:“只要钱上没问题,就准了。”

  李邦彦轻声道:“初步预算一下,若想做到这几点,最少要花费二百万两,这个银子,户部…拿不出来。”

  “那怎么办?”皇帝拉下脸道:“也是穷光蛋,解决不了。”

  “陛下息怒,下和户部商量着,是否可以向各大户暂借这笔银子,等夏税一收上来,再连本带利一起偿还。”李邦彦轻声道,“要不然…就只能停止万岁山的修建,从里面拨出银子来…”

  “万岁山不能停!”皇帝不耐烦道:“就跟他们借去!”

  堂堂帝国遇到灾害,竟然要跟大户们借钱,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看这大殿里君臣地反应,显然已经司空见惯了。

  “还有什么事?”徽宗迫不及待跳过地震地议题…因为它总会让自己感到深深地自卑和无力。所以下意识地总要逃避。

  王黼便言道:“自去岁起臣受命审查京官。现已基本结束。正按例进行两年一度地庚子外察。已经按例弹劾四品以下官员二百七十人,只待陛下批复,然有协办官员弹劾二品大员微臣职权之外,需请陛下定夺。”便将两封奏疏呈上。

  ‘我靠。果然是场好戏!’宁弈微微激动,忍不住暗爆粗口…

  王黼是三皇子的人,官封御史中臣,也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天下所有御史的头子,传媒啊,传媒才是无敌的存在!

  他不禁要感谢皇帝老儿给自己这个机会。能亲眼见到老谋深算地蔡太师,和占据先机地王中臣巅峰对决。虽不说三生有幸吧,绝对是千金难买地观摩学习地机会。

  当然同时,他也对徽宗帝精准的判断力,对手下的掌握力,深感毛骨悚然…他想起方才皇帝说:‘朕让你瞧一次猴戏,看看好不好玩。’难道这样档次的较量,在他眼里也如猴戏一般吗?

  且不说高山仰止的宁大人,单说王黼在皇帝看奏章的时候义正言辞的禀报道:“蔡太师之子蔡绦侵吞公款无数计,我敢问蔡太师,眼下国库空虚之时,蔡绦竟然公然侵吞公款,这又是什么个说法!”

  徽宗听了,合上手中的奏疏淡淡道:“蔡太师,王中臣质问你呢,答一下吧。”

  面对着王黼逼到咽喉的利剑,蔡京却显得不慌不忙,他向皇帝叩道:“王大人责怪得是,是老臣看走了眼,实是难脱其咎!老臣近日思之再三,总觉得症结所在系于老朽之子,皇上信任于他,对万千恩宠加于一身。”

  顿一顿,满面沉痛道:“但事实上,现在国库空虚的罪责,蔡绦难辞其咎,不容狡辩!”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王黼呆了,一直睁着眼的皇帝,眯上眼了,一直眯着眼的李邦彦,睁开眼了…就连帷帐后面的宁弈,也惊得合不拢嘴巴…这老头吃错什么药了?嫌自己完蛋的太慢么?还是想要撂挑子了?

  徽宗帝定定望着这位三朝元老蔡京,这老头实在是太老了…虽然当年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是个老头了,但确实没有这么老的可怕。遂有些不忍道:“以你所见,应当如何处置?”

  “严加追究,予以重治!”蔡京斩钉截铁道。

  这让人不免想,老头要丢卒保车了。

  徽宗帝皱皱眉,似笑非笑:“蔡绦是你的儿子呢,今日太师果真要大义灭亲?”

  蔡京一脸果然地说道:“在微臣心中,只有皇上与社稷,如若惊动圣驾,扰乱社稷,就算是亲儿子,也绝不徇私留情!”

  徽宗帝见蔡京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大有将蔡绦亲手送上断头台的意思,不由大为困惑…他可知道蔡绦是蔡京最为喜欢的一个儿子,如果折了他,并不是损失一个儿子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一面大旗倒下,很容易引恐慌,继而出现树倒猢狲散的场面,所以蔡京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会力保蔡绦不失。可现在…难道他真要‘挥泪斩马谡’么?难道朕真看错了自己的老太师了么?

  当局者迷,但隐藏在帷幔之后的宁弈,却一阵阵心跳加速,要捂住自己的嘴巴,才能忍住给蔡太师喝彩!

  结合万侯对徽宗陛下性格的描述,宁弈敢打八成的保票,这次徽宗皇帝在耍猴同时,也被猴耍了!!

  徽宗皇帝之所以可以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欢乐中去,是因为自上任宰相章惇离去的这么多年中,所有所有的大臣,没有一个能猜透他的心思,没有人是他的对手,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对徽宗皇帝有关的生平知道一些的宁奕很清楚,年轻时期的徽宗皇帝,乃是一位浩荡的明君啊!!

  所以徽宗皇帝可以很自豪的说一句:朕吟的不是风月,朕吟的是寂寞。

  但正如他信仰的老子说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这话的意思是,上面有个厚道大度的老大,下面人就比较老实;如果换成了聪明严苛、不留余地的领导,下面人就会学得聪明狡诈起来。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大臣们是要靠伺候皇帝过好日的,如果皇帝比较好伺候,大臣们就不必费那么多心眼儿,好好干活就是了。但若是换成徽宗这种天资聪慧,善于耍诈,总让你摸不着门道的皇帝,大家也不能不伺候了呀,不然谁给他们官当啊。

  有道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皇帝只有一个,而且这么多年不换人,而大臣们却如江水滔滔,连绵不绝,总有些天才人物,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渐渐摸清楚他那一套,成为了可以忽悠皇帝,甚至利用的人。

  目前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蔡京。但可以想见的是,一直默默观察他们的李邦彦,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将自己的名字写上去。

  还有聪明无比、老于权谋的宁弈,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仔细观察起来。在更久的将来,相信会有更多的聪明盖世之人,察觉到这一变化,加入到不被耍猴的行列…

  其实现在,人耍猴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大家全是猴!你觉着自己在看耍猴,实际上殊不知也在被猴耍着…虽然有点绕,但就是这个意思。

  王中臣要抢班夺权,替三皇子一党打击蔡京,蔡太师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大旗一挥,便在王中臣的私邸,安下了许多眼线耳目,夜以继日的窥伺他的起居行动。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了若指掌。

  早就知道了今天的议事,对方便会从蔡绦开刀,对己方发动全面攻势。

  蔡京很清楚,满朝文武都在等着看蔡绦的笑话,他现在就像太子一党的大旗,若是被砍倒了,太子一党人心就散了,很难再抵挡对方的攻势,所须咬牙顶住这一阵,保下蔡绦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这放在别人那里,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皇帝最恨的就是这一条欺君罔上之罪。

  但王黼害人的手段。毕竟不如蔡京炉火纯青,他太心急了,如果先不牵扯什么蔡绦,只是把国库无钱这个事实给扯出来,那聪明绝顶的徽宗皇帝,就自然会联想到这个大笑话。

  那样徽宗皇帝肯会恨死了让他在祖宗面前丢脸的蔡绦,过一段时间寻个由头就会把他撤了,而且不直接攻击蔡绦,就算是蔡京也无从防守。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旗帜被拔掉,所以这是最为稳妥的法子。

  可现在王璞把蔡绦,尤其是贪污银两的事给牵扯进去,事情就变味了,就变成了党争!

  其实他的手段说穿了很简单,皇上正在犹豫,那我便先顺着皇上之意对蔡绦痛加诋毁,将其骂的体无完肤似乎不千刀万剐诛九族,不能上之恨,法子若是用在一般老板身上,那蔡绦肯定是死定了。

  但我们的徽宗皇帝不一般人,诗人的忧郁气质发作,当自己首鼠两端时,极其喜欢跟人拧着干,你说往西,朕就偏要往东,你说鸡,朕就偏要赶鸭这个脾气。这也是徽宗皇帝自己所没有察觉到的诗人的忧郁精神所导致的。

  反之,如果是蔡京要攻击一个人,便不会像现在这样,先顺着皇上之意对其痛加诋毁。似乎不施之于极刑而不能解皇上之恨。待到皇上以为太过而生出忍之心时。口风一转,花言巧语,让徽宗皇帝听来耳顺意舒,顿可大事,小事化无。

  这是蔡京对付徽宗的秘密武器之一,果然,徽宗皇帝不知不觉入了套了。

  心里打定主意,徽宗皇帝便缓缓起身,走下御阶,坐在蔡京的锦墩上,望着跪在的上的老太师道:“老太师有点不近人情了吧?蔡绦虽然有些罪过,但是这两年功劳也不少,如是便杀了的话,会让天下人寒心,再没有愿意为朕卖命的啊?”

  还在找”宋乱”免费小说

  :””,,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