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逐鼎江山 第50章 发财了
作者:青衫半湿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50章发财了

  当天下午,苏景便带着近一百锦衣卫赶往吴江。

  到吴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县衙这边有锦衣卫的人看守,当见到苏景到来,而且苏景已经成为百户,这些人自然连忙拜见。

  苏景嘿嘿一笑,谓众人道:“兄弟们今后不必客气,以后大家就要同舟共济了,只要各位待我苏景如兄弟,我苏景也绝对不亏待大家!这一次我们先到吴江来,相信你们也知道是来干什么的吧?嘿嘿,这可是一份肥差,平时有这种好事,肯定是东厂的人抢了过去,但是这一次嘛……哼,这个发财的机会,落到了我们兄弟手里。”

  杨全山出来说道:“各位弟兄,这一次毛巡抚派我们前来吴江县衙,就是来彻底清查吴江县令米提充这些年贪赃枉法的证据,以及追查那些不义之财。这可是一份美差,都好好给苏百户表现,到时候赏银少不了你们的!”

  听到银子,大家都是两眼发光。

  明朝对待官员是比较苛刻的,如果有人告诉你,在古代当官,做到三品大员却会穷的叮当响,工资还不够全家的开销用度,你一定会觉得荒谬可笑吧。但在明朝,这可是真事儿。明代的官员,常常“哭穷”,说自己的俸禄,“可谓至薄”。

  就连清修《明史》的编纂者,都替明朝官员抱不平,说“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洪武二十九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了官员的工资水平: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从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斗;从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这个规定,用粮食作为俸禄的计量单位,除了粮食以外,也按照品级给官员发一定数量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但只是一种补充而已。一直到明朝灭亡,数值都基本不变。

  其实,如果真按照朱元璋规定的这个标准来计算,明朝官员的俸禄,并不比前代低多少。即便是县官,每月领取七石大米,也是足够开销的。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永乐年间,虽然纸面上的俸禄没变,但官员们的实际工资却大大减少了,原因很简单:大明朝已经拿不出那么多粮食发工资了!所以,只好通过“折色”,把粮食折算成同等价格的宝钞这种手段,来发放俸禄。

  把俸禄折算成大明通行宝钞,更是件坑爹的事儿。因为纸币在明朝贬值的一塌糊涂。弘治年间,一贯宝钞,仅直银三厘、钱二文;到了万历年间,即使是数百贯宝钞,也“不值数十文钱”了。你要是拿着宝钞去店铺里买东西,人家一定把你当神经病赶出来,这钞票,老百姓根本不承认!

  所以说明朝的官员,贪官很多,而且还形成了一种风气……你不贪,那你就不合流,你还要养活一大家子,那对不起,你别吃饭了。

  像锦衣卫中这些普通的亲军兵士,他们一年的俸禄这算成银子,只有十几两,就连苏景他这个百户一年的俸禄,也就是一百两银子左右。

  一百两银子对于普通之家还算是一笔巨款,但对与苏景来说,肯定不够花。别的不说,就说苏景那天晚上带胡大志他们去得胜赌坊随便玩了一会儿,就花掉了七十两……

  所以这些人都知道所谓的美差是指什么,只要帮毛一鹭办好了这件事情,最少每个人都能得到好几十两银子的赏钱。

  这几乎是明着来‘分赃’了,可在魏忠贤当权的时期,这种事情却是‘天经地义’,几乎可以明着来的。

  这也是杨全山为什么敢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的原因,老实说,苏景还有些忐忑呢,但他马上就听到了士兵们交头接耳,纷纷表示跟着苏百户就是好、跟着苏百户有美差……

  好吧,苏景不担心了,这些人分明‘有奶就是娘’嘛!

  于是苏景也不矫情,直接将账簿上面修修改改,在米提充给黄克缵送银子的账簿上面这里添一笔,那里就是在米提充另外记账的账簿上面减一笔……

  就这样,三万两的出入被做了出来,苏景又找来高路虎,对他说道:“高大哥,这几日你们不是挑选了二十个靠得住的人吗?你今晚就带着这些人,将这两箱银子送到苏州,悄悄交给毛巡抚……你切记要小心一些,这一箱银子,可是一万两啊!”

  高路虎点头,问道:“四弟,我们兄弟分的银子,没问题了吧?”

  苏景点点头,说道:“你要是现在要带走,可以回去取了,最好是和大哥二哥通个信,让他们一起去取银子。哦,这里有二百两,你拿去刚好凑齐三千两。”

  以前高路虎他们办事,拿银子的时候都是拿的小头,而且上面的人都很吝啬,往往只能分到一些碎银,哪里像这一次?

  苏景又交给高路虎二千两,对他说道:“这些银子,你拿去分给带走的弟兄,切记要将这些人全部笼络在我们兄弟手下。我们兄弟如果想要升官发财,就必须得有忠心之人帮助我们……”

  高路虎点点头,便领着人来搬箱子,然后与苏景告辞出了衙门。

  苏景又拿了一些银子出来,分给那些没有得到银子的锦衣卫,当然这件事情是让胡大志和杨全山两个总旗去做的,他一个人可没那么多闲工夫。

  七八十个锦衣卫,每人二十两银子,小旗每人三十两,这样一分之后,苏景他自己只落下几百两,不过这个没关系,反正是分赃嘛!

  现在苏景把银子洒出去了,但得到的却是这些锦衣卫绝对的支持与拥戴,反正苏景觉得不吃亏。

  再说了,他家中还有不少珠宝呢!

  可以说,除了毛一鹭之外,这些人里面就苏景算得上是:发财了!

  还在找”明末之逐鼎江山”免费小说

  网上直接搜索:”(阅)(读)(悦)”20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