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风雨 第一章 无忧岁月
作者:那只毛虫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公元830年暮春,晚唐时期的长安城,这个国际化的政治、商业中心,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此时表面依然繁华无比。

  唐朝首都长安城,在隋朝兴建时称为大兴城,后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旧制,不断修建,更加宏伟壮丽。长安城布局特色: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其南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平民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宫殿区居全城北部中央,显然带有皇帝“至高无上,南面称王”的意思,这可说是宇文恺当年设计长安格局时的中心思想。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

  唐代大诗人,后人尊称为诗魔的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正反映了这种整齐划一的棋盘式格局。全城街道两旁都有排水沟,并栽种槐榆,大道笔直,绿树成荫,市容十分壮观。白居易给张籍的诗中所说“迢迢青槐街,相去**坊”,就反映这一情况。宫城和皇城内,多种梧桐柳树。封闭式的坊和集中的市。坊是居民居住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隋初兴建大兴城时,即在城东、西两侧设“都会”、“利民”两市。唐初因为避讳李世民的称谓,改“利民”为“利人”。但因两市分设于城市中轴线之东西两侧,遂称“东市”和“西市”,据说俗语“买东西”即源于此。

  在唐朝长安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根据权威机构调查,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暮色四合,热闹了一天的西市也渐渐安静下来,当然,除了”胡姬酒肆”还热闹非凡,在彻夜营业外。距离西市不远的青槐街上有一处外表看来非常不显眼的宅院,青色的砖瓦,朱红色的大门,门楣上刻着“窦府”两个大字的匾牌,门口只有两个小小的狮头镇门石。推开朱红色的大门,跨过高高的门槛,映入眼帘的一个偌大的照壁,照壁上雕刻着一泓池水,水面上有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的粉色荷花,还刻着“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的诗句,绕过照壁,入眼的是两侧的茂密的大树和争奇斗艳的鲜花,中间是一条笔直宽敞的青石板路。顺着青石板路走进去来到了当时小有名望的家族窦府的门厅。此时,门厅里竟然没有一人,门厅后面是一个庭院,庭院两侧是厢房,再后面则是窦府的主人的卧室。无论厢房里还是门厅内,抑或者卧房里都是檀木红桌椅,各种珍奇异宝,名人字画,举不胜举。

  “哇——”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从窦府的卧室里传了出来,立刻有丫鬟从卧室的里间跑出来,嘴里喊着:“老爷,老爷,夫人生了,生了,生了个小少爷!”一直在卧室的外厅里坐立不安地等着的窦府老爷立刻要往里间去看自己的夫人和孩子,被从里间出来的接生婆挡住了:“老爷,您莫要着急,夫人还要等胎盘脱落,您等下再进去看夫人,母子平安,小少爷正在洗澡,等下让梅儿给您抱出来。”窦扗听闻,只好止步。

  已经四十有余的窦扗(zai),祖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国仗窦毅,他是窦毅的玄孙,传到他这一代家世已经远远不及窦毅那时候了。窦扗没有考功名,不过,凭着祖上是皇亲国戚的庇荫,他在人称“金市”的西市买了不少店铺,也做着绸缎的生意,在西市也算是一个望族。窦扗不像一般的男子,娶个三妻四妾的,他只娶了一个妻子,就是如今的窦月氏,窦月氏只是个小户人家的女子,小有姿色,喜欢弹琵琶和做诗,两人因为和诗而相识,窦扗父母过世早,也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妻子没有因为他们门不当、户不对而受到什么阻拦。当时的唐朝长安城因为受胡人文化的影响,妇女也可以和男子一样工作,骑马……自由恋爱之风也渐渐盛行,因此两人因诗结缘,而后结为伉俪。

  婚后两人极其恩爱,只可惜一直没有子嗣。如今已经年过三十的窦月氏终于生下了一个小少爷,等她胎盘脱落,窦扗抱着孩子坐在妻子的床边,温柔地看着妻子,深情地对妻子说:“蓉儿,你辛苦了!我们窦家终于有后了。”窦月氏柔声说:“老爷,蓉儿对不起您,蓉儿希望还能为窦家再添子嗣……老爷,您给咱们的孩子起名吧!”“蓉儿,你没有对不起我,也没有对不起窦家,你看,咱们的孩子在笑呢!看着他,又一次让我如此开心,不如……就叫——‘窦又’,夫人,你看如何?”窦扗说道。“窦又?窦又!老爷,您做主就成,您看,又儿笑了。”夫妻两个满含怜爱地看着怀里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窦又。窦又父母没有想到,十八年后他们的孩子就从一无所有打拼成了家财万贯。当然,这是后话。

  一个月后,这日是窦府举办窦府少爷窦又的满月酒。窦府处处张灯结彩,高朋满座,一片欢声笑语。绝大多数来人都是西市的商人们,其中也不乏胡人。窦扗乐交朋友,在西市无人不晓。常年在西市驻扎鉴宝的胡人金真耶就是窦扗的好朋友。此时,他也坐在窦府的酒宴上和众人寒暄着。窦月氏抱着头戴明珠,脖子上挂着金锁,已经长的肉嘟嘟,虎头虎脑的窦又来到了众人面前,大家都说着恭喜的话语,送给小窦又各种稀奇古怪的礼物。窦月氏落落大方地笑着谢了众人,很快就带着孩子去了后面卧房。大家喝过酒,喧闹了一番也就散了。

  在窦府老爷窦扗和夫人的疼爱下,小窦又快乐地成长着:

  一岁时,他蹒跚学步,在自己的娘亲和四个丫鬟的照顾下,乐呵呵地满院子用自己小小的步子丈量着窦府。后花园也是他的乐园。花开时节,娘亲带着他在花园中散步赏花。将他放在一个专门为他做的秋千上,推他荡秋千。那时候,花儿那么艳,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醉人的香甜。

  两岁时,他满园地跑,一会儿爬到后花园假山顶上,一会躺在树杈上睡觉。常常累得四个丫鬟直叫苦。那时候,爹爹偶尔还会带着他去西市自家的绸缎行玩。他记得那时的长安城是无比繁华,那时候的爹爹和娘亲是那么温柔,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无忧无虑。

  三岁时,他跟着私塾老师咿咿呀呀地念经。爹爹和娘亲也会时常一起做诗填词。他时常听到爹爹吟诗,娘亲和诗。那种琴瑟和谐的美,在他眼里成了永久的美丽的风景,他以为那种幸福会长久下去。

  四岁时,他已经在爹爹和娘亲的悉心照料下熟读“四书五经”,甚至可以即景吟诗。很多人都说窦又是天才。其实窦扗明白自己的孩儿是很聪明,但不是什么天才,只因为自己和妻子的悉心照顾,孩子又好学,才能够显得如神童般天资聪颖。

  五岁了。他永远也忘不了五岁那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