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 :青春是你我心中的岛屿周宏翔
作者:黄可V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在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台湾电影永远有着沁人心脾的小情小调。蓝天绿树,说着本地话的欧巴桑热情地在路边摊叫卖,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少年骑着单车呼啸而过,说话嗲嗲的女生,也有闷头闷脑的男生。他们有《蓝色大门》里张士豪和孟克柔一般的单纯,也有《一一》里面漫不经心的悠长。即使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的电影,也并非决绝到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有着难能可贵的温和情怀。后来读白先勇读朱天文读吴念真,对台湾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有时候台湾对于很多作者而言是家乡,但更多的可能是时代变迁中沉于心底的回忆。不管哪一种,台湾始终给人干净整洁的印象,一如黄可的故事一样。我很少看同龄人写的东西,特别是比我年纪还小的。在我结交的朋友圈子里,大多是比我老的作者,所以我常常称自己是“90不太后”。等到黄可把故事交到我手上,面带羞涩地说:“校长,你就好好嫌弃一下吧。”这时候,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秉着黄可对我的信任,我还是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他的故事。黄可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台湾当地。这是一本并不算故事的故事集,因为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它没有故事应该具有的张力,但从散文的角度来说,它也不足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但恰是这样无法定位的作品,让我看到了黄可故事特有的一面。那些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故事,充满了他对台湾的人与事的自我认知和态度。生活中那些未完成未实现未能圆满的遗憾,都让文本拥有了另一种的可能性,就是真诚。黄可没有刻意去捏造故事的情节与巧合,甚至抛弃了写作上故意为之的技巧。这并不是技艺上的笨拙,而是一种态度。所以黄可的故事,需要慢慢去,不能急。回想起自己二十岁初所写的东西,往往过于去追求情节和人物,反而因为内功不足而稍显狼狈。像黄可这样的写作,在保持原本纯真的情况下,不刻意追求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及青春原本的美好,才是写作者应该保持的状态。黄可在台湾生活时的这些零碎,变成这一本足够回味的青春,这是在他离开台湾之后的一次自我总结。我们这一路的前行,需要抽出时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风景。因为那些已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才是我们心中最真切的部分。这个年龄的黄可,能够经历故事中的种种并有机会看更大的世界,我觉得已经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世界很大,我们不仅要看看,还要把它放在心底。这样,等到有一天我们回头去看,青春才不会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