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舰娘的世界观 哈哈,没事yy出来的奇葩
作者:咪皇一海皇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战舰名称:英勇无畏(UltimateDestiny)

  分类级别:英雄级(DestinyClass)

  战争用途:多功能超级重型战列舰(AdvancedVersatileHeavyBattleship)航行形态:毁灭形态(DestructionForm)/灭绝形态(ExtinctionForm)/屠杀形态(SlaughterForm)

  (注意:情报显示终极天命除了上述三种形态外,似乎还存有隐藏形态,未确认真实性的情报来源透露,生物血统隐藏形态名为“命运形态”(DestinyForm)

  功能模式:战术突击模式(TacticalAssaultMode)/情报制御模式(IntelligenceControlMode)

  动力模组:核动力驱动系统(Nuclear-poweredSystem)/尤克特拉希尔驱动动力系统(Yggdrasil-poweredSystem)

  主要动力装置:(1)黄泉II型,特大规模钯合金低温核聚变反应堆,1座,每座额定输出功率900兆瓦,最高输出功率1320兆瓦;(2)尤克特拉希尔IV型,超大规模波能空间连结装置,1座,额定输出功率未知,最高功率未知(3)纳特尼姆反应堆,重离子引擎驱动,反重力

  后备动力装置:(1)黄泉I型,钯合金低温核聚变反应堆,3座,每座额定输出功率250兆瓦,最高输出功率400兆瓦;(2)尤克特拉希尔III型,大规模波能空间连结装置,1座,额定输出功率未知,最高功率未知

  基准排水量:1780000吨

  满载排水量:2740000吨

  寻常战术回旋半径:980米

  急速回旋半径:原地=0米

  巡航速度:80节(DestructionForm)/50节(ExtinctionForm)/35节(SlaughterForm)

  全功率航速:160节(DestructionForm)/108节(ExtinctionForm)/96节(SlaughterForm)

  (Powerburst)/300节

  船体长度:1010.3米

  船体宽度:239.5米

  船体高度:255.2米

  推进系统:

  (1)【时空间曲率偏转装置】1座,布置在战舰核心动力区,开启Yggdrasil-poweredSystem,切换到DestructionForm,将启用此装置,为战舰提供悬浮海面的升力,最大悬浮高度35m;

  (2)【多向海空矢量推进器阵列】1座,布置在战舰尾端的防护甲壳内,切换到DestructionForm,战舰尾端防护甲壳打开,推进器阵列突出,为战舰提供悬浮超低空飞行前进的推进力;

  (3)【特大型超导磁流体推进器阵列】4座,布置在战舰两侧突出的稳定翼内,在ExtinctionForm以及SlaughterForm时为战舰提供水上或水中前进的推进力,因为使用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水中噪音极低。

  材料设计:【强化型纳米单元】,可以自修复战舰上一切损伤,修复速率视乎战舰的供能以及原材料供应情况,一般情况下自修复效率非常低,唯有集中控制某舰体损伤位置附近的纳米机械单元,并且特别供能与供应原料,修复效率方能上升。故自修复能力在战斗中用处聊胜于无。

  结构设计:仿生设计,内部结构参照节肢动物,内部不采用坚硬龙骨支撑,而是采取多重层叠高弹性材料维持基本结构,分节段设计,每个节段都布置一个模拟纳米神经网络控制节点,便于上级制御系统控制战舰。战舰内部所有设施通过特殊化的强化型纳米机械单元——模拟纳米神经联系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模拟纳米神经网络的掌控,已经成型的强化型纳米机械单元可以一定程度上重新转变形态与组合结构,也就是说由此构成的设备可以随时即时进行有限度的“进化”与“改装”,与生物体非常相似,但是这个过程受到模拟纳米神经的完全控制。因为纳米机械单元的这些特性,所以由此构成的设备均可自我修复。

  侦测系统:综合性相控阵雷达阵列,与负责侦测系统的独立智能信息制御处理模块直线相连,侦测系统的制御处理模块汇总相控阵雷达阵列、其他侦测感应器以及自模拟纳米神经传来的感应信号,经过整理以后上传到上级制御系统。无畏自身的情报搜集侦测系统非常发达,不需要依靠友军的单位,比如侦察机,僚舰,卫星定位系统等,提供情报支持与数据链支撑,火控校射方面也可以辅助指挥友舰的射击。

  实体装甲系统:

  由内到外,共五层,实体装甲厚度总体范围:23m~32m

  第一层:【一体化自修复纳米合金内壁】,大致厚度:0.5m~1.5m;

  第二层:【模块化抗震复合夹层装甲】,大致厚度:1m~2m;

  第三层:【蜂窝结构夹层】,填充以半流体冲击吸收物质,大致厚度:15m~17m;

  第四层:【纳米聚合反应装甲】,大致厚度:1.5m~3.5m;

  第五层:【强制波动装甲】,大致厚度:5m~8m

  能量护盾系统:

  由内至外,共五重,全部开启时,能量护盾的总厚度:100km

  第一重:【精神立场】,厚度不明,防御未知

  第二重:【模块化随意领域】,由分布在战舰各关键位置的【显现装置】产生,显现装置共有19座,防护能力并不算出众,但是胜在用途广泛,引导攻击、区域防御、光学隐身等皆可实现,随意领域覆盖范围:0~5km;

  第三重:【层叠式主从能量吸收领域】,由安装在战舰舰桥顶部的【主从式单向能量吸收护盾发生装置】产生,可以开启3~7重,由内到外呈层叠式分布,以战舰为中心,第一重能量吸收领域分布在距离战舰5km处,每一重能量吸收领域都厚5km,下一重能量吸收领域紧贴上一重能量吸收领域的外表面分布。最外层第七重能量吸收领域的外壁距离战舰40km。层叠式主从能量吸收领域对能量攻击的防护能力较佳,对实弹攻击的防护能力则有所不足;

  第四重:【神罗万象随意引力力场】,由【时空间曲率偏转装置】产生,经过“随意领域”调制的引力波防护力场,分布的区域为距离战舰0~50km范围的空间内,时空间曲率偏转装置在Yggdrasil-poweredSystem的支持下,通过强大的能量干涉周围时空间曲率的变化,从而产生人造引力场或者反引力场(通常产生反引力场),配合“随意领域”的调制,本力场可以迟滞、削弱、停止乃至反弹实体弹的攻击,当然,也可以吸引实体物件捕获目标。随意引力力场对实弹攻击的防护能力较佳,对能量攻击的防护能力则有所不足;

  第五重:【广域模块化纳米蜂群护罩】,由【天幕II特大型移动式广域纳米蜂巢】产生,产生一个半径100km的半球形纳米蜂群护罩,足以覆盖整个舰队编队。纳米蜂群具备电磁波遮断能力,可以为整个舰队编队提供雷达隐身防护,注入足够的能量后甚至具备抵挡实体弹及能量流攻击的能力。纳米蜂群护罩采取模块化设计,即使某一个区域的护罩因为承受过多的攻击而奔溃也不会导致整个护罩的崩溃。

  第六层:【克莱因力场】,由【强制波动装甲】通过能量激发产生的紧贴装甲表面的界层防御力场,对抵御能量武器与实弹武器的直击都有超前的表现,依靠演算量的大小甚至可以裆下宇宙大爆炸,平均厚度:未知;

  (注意:六重护盾各自运作,虽然有重叠的部分,但是并不影响相互之间的功能实现。

  其中,

  【克莱因力场】与【随意领域】无论战舰处于何种形态皆长时间开启;

  【层叠式主从能量吸收领域】按照动力系统的情况厚度不定,根据动力系统灌注的能量等级,使用Nuclear-poweredSystem最多可以开启四重,切换到Yggdrasil-poweredSystem后最多可以开启七重;

  【神罗万象随意引力力场】唯有切换到Yggdrasil-poweredSystem才能启动;

  【广域模块化纳米蜂群护盾】在Nuclear-poweredSystem下只有电磁屏蔽作用,当且仅当切换到Yggdrasil-poweredSystem后才具备抵挡攻击的作用。)

  武器系统:

  能量舰炮:

  主炮:【创世纪】,核爆诱导型伽马射线发射器,1座。理论上,研究人员表示,在真空环境中,伽马射线发射器可以从地球发射直接打击到月球表面,而在此过程中伽马射线的能量几乎没有损耗。目前实战测试的数据尚未测试出其射程的极限。研究人员推算有效射程大概在100000~150000km。而根据实战测试数据,“创世纪”的一次发射相当于1.5亿吨标准**爆炸的威力。

  副主炮:【神奈川“白色咆哮”】,波动粒子集束炮阵列,八联装8座,共计64门。其中4座阵列分布在战舰水线以上,另外4座分布在水线以下,在“随意领域”的偏折下,“白色咆哮”的射击线可以随意弯曲,攻击任何方向的目标。“白色咆哮”有效射程8000km,一座集束炮阵列的一次全功率发射相当于9000万吨标准**爆炸的威力。

  副炮:【未来“雷神”(Thor)】,光谱散射塔阵列,共计160座光谱散射塔,每40座组成一个阵列,共4座阵列,分布在战舰的侧舷装甲内,左右各分布2列,一侧的侧舷装甲上,水线以上分布一列,水线以下分布一列。通过“随意领域”调节光射线塔发出的射线,多座光谱塔发出的射线可以聚合成一束,也可以将单座的光谱塔拆分成多束射线。进过实战检验,一座阵列的全部40座光谱塔可以聚合成一束射线攻击,同时单座光谱塔分拆的射线数最多为15束。换句话说在全部4座光谱散射塔阵列得到目标指示以及运算支援的情况下,可以同一时间打击从4个到2400个不等的目标。

  超级武器:【超重力炮】依靠巨大的演算推进纳塔特尼姆剧烈的分裂,演变出宇宙大爆炸一般威力的重力射线,可以摧毁射线上的一切目标。

  特别注意:

  >【九炮联动,终焉序曲】,联合炮击技能,“超重力炮”可以与八座“白色咆哮”联动发射,该组合炮击技名为“九炮联动,终焉序曲”。

  要发动“九炮联动,终焉序曲”,需要无畏关闭全部非必要的系统,把动力炉的绝大部分动力输出都转移到“超重力炮”与“白色咆哮”上,因而,在完成炮击聚能以前,无畏将处于防防御低下的状态。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分钟,1分钟内战舰将没有额外的能量启动护盾进行防御,或者驱动推进器实行机动躲避。而炮击发射以后,战舰虽然可以继续航行,但需要大概5分钟重新充能才能再次张开各防御系统。

  另外由于九炮联动对无畏的主炮以及副主炮系统负荷非常大,所以此联合炮击技能每隔五天才能使用一次,每次使用过后,无畏的主炮以及副主炮都将会处于“威力剧减”的状态。

  “终焉序曲”的射程,根据推算,白色咆哮可以从地面发射直接打击到月球表面,而破坏力根据推算,大概相当于10亿吨标准**爆炸的威力,而“超重力炮”则是未知,线路上的一切皆被轻易摧毁,所以无法计算。

  实弹舰炮:

  >【白田,审判】,1400mm电磁抛射式榴弹炮阵列,三联装11座一共27门,布置在战舰舰桥后方的【复合式护盾发生塔】(内含【主从式单向能量吸收护盾发生装置】与【天幕II特大型移动式广域纳米蜂巢】)的后方,能够抛射【特装版可制导钻地磁暴等离子炸弹】,射速达到单门炮100s/发,每一枚钻地炸弹重量都超过10吨,炸弹战斗部分为三个部分,外层为破甲钻地外壳,中层为特斯拉爆发装置,最内层填装的是特制等离子弹头。虽然弹头内部只装有很少量的等离子体,但是爆炸的威力不可小觑,能够产生超过70吨标准**爆炸产生的威力。

  注意:若果战舰切换到Yggdrasil-poweredSystem,“审判之锤”的射速可以加快至单门炮80s/发。

  >【白田,天使之刃II】,420mm电磁轨道炮,三联装8座,共计24门,采取前二后二的方式布置在舰桥复合体前后,能够发射白田船业特制各种的“白田战舰用离子燃烧弹”的亚型,包括穿甲型,穿甲爆破型,强化燃烧型等。“天使之刃II”的射速达到单门炮60s/发,炮台15s/发。

  注意:若果战舰切换到Yggdrasil-poweredSystem,“天使之刃II”的射速可以加快至单门炮40s/发,整座炮台10s/发。

  >【未来,X-3K】,可变式122mm中子扰动炮/蔓延光束炮,共60门,双联装30座,布置在战舰的左右侧舷,可以切换两种不同的发射模式,中子扰动炮模式下,发射【中子压缩能量弹】,通过控制发射时的装置参数,可以使能量弹到达预定的位置再释放其中的爆炸性能量,每一枚中子压缩能量弹爆炸都可以形成一个球形的能量风暴区,对爆炸范围内的所有东西造成电磁与机械伤害;蔓延光束炮模式下,发射【蔓延光束】,通过对中子能量进行压缩储存,然后一次性以蔓延光束的形式发射,可以对一条直线上的目标进行杀伤。在不考虑炮管散热问题的情况下,只要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应,X-3K的射速就可以不断提升,当然了,考虑到炮管散热的实际需要。X-3K的常规射速大致在80发/分,极限射速则大致在100发/分。

  注意:X-3K的性能不会随着战舰形态和动力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长间,MK-8MG】,动能速射机炮系统,75mm速射机炮,共270门,三联装90座,布置在战舰各关键位置,射速250发/分(常规),380发/分(极限)。

  >【长间,神之獠牙II】,光子近防火神炮系统,采用七管25mm光子旋转火神炮160座,布置在战舰各关键位置,射速2000发/分(低速),3500发/分(中速),6000发/分(高速),7500发/分(极限)。

  导弹系统:

  无畏的XVLS系列通用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全部的发射装置均布置在战舰尾部上层甲板两侧,呈左右对称分布,从单一一侧甲板看,从舰桥向舰尾方向,各发射装置按照以下顺序排列:2列2行共4套XVLS-EX、3列2行共6套XVLS-L、4列4行共十六套XVLS-M、3列2行共6套XVLS-S。

  >【天斋,XVLS-S】,通用小型脉冲**垂直发射系统,每套发射装置采取8座16单元排布,一套发射装置可以一次性发射108枚【VX-4S式】通用小型脉冲**,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战术弹头。XVLS-S发射装置的单个发射单元格最多可以容纳4枚储弹等候发射,一套发射装置最大备弹量432枚。

  >【天斋,XVLS-M】,通用中型脉冲**垂直发射系统,每套发射装置采取6座8单元排布,一套发射装置可以一次性发射48枚【VX-4M式】通用中型脉冲**,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战术弹头。XVLS-M发射装置的单个发射单元格最多可以容纳4枚储弹等候发射,一套发射装置最大备弹量192枚。

  >【天斋,XVLS-L】,通用大型脉冲**垂直发射系统,每套发射装置采取4座8单元排布,一套发射装置可以一次性发射32枚【VX-4L式】通用大型脉冲**,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战术弹头。XVLS-L发射装置的单个发射单元格最多可以容纳3枚储弹等候发射,一套发射装置最大备弹量96枚。

  >【天斋,XVLS-EX】,特种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每套发射装置采取2座4单元排布,一套发射装置可以一次性发射8枚特种导弹,导弹的类型根据任务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既可以发射长程洲际**,也可以发射超长程洲际弹道导弹,既可以配置大威力战术弹头,也可以配置大杀伤性集束常规战略弹头,更加可以配置毁灭杀伤性战略弹头。XVLS-EX发射装置的单个发射单元格最多可以容纳2枚储弹等候发射,一套发射装置最大备弹量16枚。

  鱼雷系统:

  >【白田,无声猎手】,多用途鱼雷发射阵列,共计6座发射阵列,每座阵列采取八联装排布,一套发射阵列可以一次性发射8枚【白海豚V式】通用高速鱼雷,“白海豚V式”装备有小型化超导磁流体推进器,在潜航速度达到220节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持高度静音,可以按照任务需要在“无声猎手”中更换特化鱼雷弹头,实现各种战术目的。

  >【侵蚀鱼雷】塔纳特尼姆这个物质,在爆炸的瞬间释放强烈的重力波,强行终止并破坏物质的构成因子活动,借此击沉战舰。

  特殊武器:

  通常在编队中不会使用,因为都是属于敌我不分的范围性杀伤武器,唯有当无畏独自执行歼灭任务的时候才会对这些武备进行实战性能测试。

  >【白田,噪音撕裂者】,音波增压炮阵列,无畏上的实验性装备,收纳在战舰底部甲板内,使用时打开底部部分甲板把“噪音撕裂者”伸出,人工制造强烈的音压波动,经由“随意领域”调制,向着水中的目标定向发射,借助音压波动导致水压的剧烈波动对潜航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天斋,奥米茄S】,战术奥米茄震荡波发生装置,搭载在无畏上的实验性装备,为当年将军刽子手搭载的战略奥米茄震荡波发生装置的小型化版本,灌注能量,发生装置随即发射一道肉眼可见的奥米茄震荡波,杀伤水面与水下半径20公里半球形范围内的一切东西,不论敌我单位。

  出击通道:无畏拥有六条出击通道,分别布置在战舰前甲板(创世纪主炮的上方)的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后甲板的两个垂直起降平台以及底甲板的隔水舱通道,方便战舰内搭载的机体快速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