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梦余生 第四十八章
作者:连城三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夏日的午后,闷热异常,知了顶着大太阳叫的很是卖力。

  墨离躺在正殿里间的竹椅上闭目养神,一旁摆着盛有大冰块的木桶,宫女扇动着大蒲扇,吹到身上的风带了丝丝凉意,墨离觉得很舒服,但令她不舒服的是,上午甘泉宫递过来一把扇子,扇面画的是游子离乡,中秋望月的情景,这分明是叫她去一趟望月小筑。此刻,她捏着扇子,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只觉得扇出来的风都有些燥热,索性一把扔到了桌上。

  之前她不知道祁归言的真实身份,去见他也没什么心理障碍,但前些日子发生过绿柳庄事件,尤其她在马场错将宣启认作他,再见他,她心里就不那么有底了。宣启此人,她虽然只听过一些他的传闻,但被先帝发配到岭南去的嫡长子,墨离觉得必不是什么善类,否则,按照历史的正统流程,宣启应该被册封为太子,在先帝驾崩之后承袭王位。作为嫡长子,他的地位何其尊贵,放在任何一个王朝,宣启都是王位的不二继承人,究竟是何原因促使先帝放弃了这位嫡长子,且将他发配到岭南,转而扶植宣政登基,墨离想不明白,也参不透,但她很肯定,岭南王绝非等闲,同胞双生的祁归言,究竟还能不能够信任,墨离此刻也有些吃不准了。

  “娘娘,可要喝些绿豆汤消消暑?”

  墨离睁眼看着芷兰,答非所问道:“苏先生的药都吃完了?”

  “回娘娘的话,月初就吃完了。”

  墨离叹了口气,不知道苏秦是不是真的离开花月楼了,她忽然想找他聊上几句,他看起来对皇宫内廷讳莫如深,就连裴远清亲自相邀共事太医院都被他满口回绝,没有一丝转寰的余地。这个人,不在乎高官厚禄、不贪图名利富贵,不畏权势,不惧皇威,如今想来,即便在尘世中做了风月之地的管事,似乎也自有一番仙风道骨、高洁质朴。

  “贤妃娘娘到。”忽然宫门口的太监大声奏到。

  墨离立刻打起精神坐了起来,顺手理了理头发和衣襟,,“芷兰,端碗冰镇绿豆汤给我。”

  “是,娘娘。”

  过了一会儿,贤妃缓步走进来,身后跟着贴身宫女福珠。墨离正端着碗喝汤,“贤妃来的正巧,来碗冰镇绿豆汤消消暑吧。”

  贤妃走到墨离近前坐下,福珠站在她身后。贤妃看了墨离一眼道:“这些东西吃口好是好,就是大寒,身子寒了不利生养,淑妃莫要贪嘴啊。”

  墨离一口绿豆汤差点喷出来,险险并住,呛得连连咳嗽,笑话,这真真是天大的笑话,无方皇城里的女人在生养这件事情上有嘲笑别人的资格吗?顺了顺气,正要挖苦贤妃两句,却听福珠道:“我们娘娘如今有了身孕,这些凉寒之物太医关照过要忌口。”

  墨离下意识的看向贤妃的小腹,转而一笑,看着贤妃道:“恭喜啊。”

  贤妃面无表情地看了墨离一眼,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有什么喜不喜的,有没有福气生下来尚且是个未知数,等孩子生下来,淑妃再恭喜本宫不迟。”

  墨离虽然知道她说的是事实,但护犊似乎是为人母者天性使然,好比当初的宁贵人,她虽与自己半分交情也无,却为了守护自己的孩子,恬着脸来求她,在遭到她的拒绝后肯定很绝望。换作如今,她一定会应允的,因为即便她应允,孩子也不一定保得住,当初着实不该那样伤害一个母亲。可此刻坐在她面前的贤妃,这么坦然、这么从容,坦然从容的甚至有些淡漠,这似乎不是初为人母该有的反应。

  “贤妃怎么这样说呢,你怀了皇上的长子,是件大喜事啊。”

  贤妃眼神古怪的看着墨离,轻蔑地笑了笑,接着说道:“淑妃这样说,不觉得假吗?这皇宫之内,哪个孩子好好活下来了?本宫是没有见过,淑妃见过吗?”

  墨离将碗递给芷兰,“若一个母亲真心想守护自己的孩子,即便豁出命去亦在所不惜,孩子总会福泽绵长的,就怕母亲有太多考量,思虑多则心生乱,娇嫩脆弱的孩子是担不起权衡考量的。”

  “淑妃这话听着新鲜,不过本宫记住了,今日来是有一事想烦劳淑妃。”

  “贤妃深受圣宠,如今又怀有龙嗣,不管什么事,我想皇上都会恩准的。”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本宫听闻淑妃往年出征都会去乾元寺祈求平安,很是灵验,就想烦劳淑妃为皇儿求个平安符,照理此事该禀明皇上,皇上自会安排,只是……本宫怀有龙嗣之事,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一席话说得有礼有节,搞得墨离想拒绝却不怎么好拒绝了,犹豫间,就听贤妃道:“本宫有些乏,回宫了,此事不急,全凭淑妃方便,本宫替皇儿先行谢过。”

  墨离没有应,扭头吩咐道:“芷兰,送贤妃娘娘。”

  “是,娘娘。”

  贤妃走到门口,突然一踉跄,墨离看得分明,若不是福珠眼明手快,贤妃险险跌坐在门槛上,这一跤若结结实实摔到地上,她的平安符也就不必求了,连忙起身迎上前,“如何?摔到没有,传太医来瞧瞧。”

  贤妃一笑,“不知怎的,突然一阵头晕,福珠扶着本宫了,没摔到,不必惊动皇上了,本宫这就回了,只是……平安符还请淑妃费心了。”

  “嗯,我知道了。”

  墨离看着贤妃的背影,长长的叹了口气,看来这平安符不求是不行的了。

  回含筱宫的路上,福珠跟在贤妃身后,看四下无人低声道:“娘娘,孩子不是已经……”

  贤妃笑了,笑得人背脊直发凉,“福珠啊,我那无辜的孩儿岂可枉死,此事不落实到萧墨离头上,难解我心头之恨。”

  “万一让皇上知道了,如何是好?”

  贤妃扭头看了福珠一眼,福珠急道:“请娘娘放心,奴婢和云翠死也不会走漏消息。”

  贤妃满意的点了点头,“回宫。”

  墨离纠结了几日,终是没有向武帝说明出宫的真实意图,只让芷兰去内务府登册,她出宫前往乾元寺祈福。乾元寺位于京郊,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一日往返却是来不及的,墨离想着快去快回,第二日一早回宫,便决定骑快马前往,不带芷兰。

  “娘娘,您还是坐马车吧,奴婢随您一同去。”芷兰心里满是焦急忧虑,她着实担心墨离的安危。

  “马车速度太慢,我骑快马,明日清晨回来。”

  “娘娘,奴婢随您一同去吧。”

  “你这丫头好生奇怪,做什么非得跟着我去?又不会骑马,坐马车一个来回,最快也要明日酉时才能回到宫里,你留在宫里,万一皇上问起,把话兜圆。”

  芷兰咬着唇,十分为难,她隐隐觉得求平安符不过是贤妃的托辞,只怕此去,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还愣着做什么,替我准备行装。”

  一炷香的功夫,墨离已准备停当,出宫前,特地去找了马超。

  马超见她一身便装,有些奇怪,“大都督这是……”

  “我有些急事要出宫一趟,但感觉有些不踏实,万一,我是说万一,大后天卯时我没来马场,你就将这封信亲手交到皇上手里。”说着,便递过去一封信签。

  马超边接过来边道:“大都督是不是叫上几个虎营的弟兄?末将这就去联络。”

  “没有皇上的手谕私自调集兵士,视同谋反。”

  “这……末将思虑不周。”

  “这封信,一定收好,如果有什么万一,你必须亲自交到皇上手里,决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大都督此去,竟如此凶险吗?”

  墨离想了想,摇了摇头如是道:“我不敢确定,牵匹好马给我,我争取速去速回。”

  “是。”

  过了一会儿,马超将无影牵了过来,将缰绳递给萧墨离道:“大都督一定保重。”

  “不行,无影不能随我同去,换一匹。”

  “大都督!”马超有些急了。

  “马超!”

  两相僵持了一会儿,马超的脸垮了下来,“末将遵命。”

  萧墨离差不多巳时出宫,最后决定去一趟乾元寺,倒不是真的怕贤妃再来纠缠,而是她很想知道,这个平安符,到底求得是谁的平安。贤妃此人,墨离一直觉得她不简单,这么多年来,除了宫里大大小小的庆典活动打打照面,客套上几句,她和含筱宫可以说没有什么来往,但是贤妃今次突然发难,墨离觉得很值得推敲。

  如果是皇后向她发难,她觉得很正常,自从与武帝有了夫妻之实,武帝临幸和赏赐拜月宫的频率与往年不能同日而语了。如果是萧墨寻向她发难,那就更加正常不过了,她向来拿此当作乐趣耍。即便是慧妃向她发难,她觉得也可以理解,虽然她俩算起来有些私交,但慧妃毕竟是善家的人,只要她一日坐着慧妃的位子,就不能不顾家族的利益。

  但偏偏是贤妃。蜀中滕家距离京都很远,整个家族为官者虽不在少数,但皆是文官,与萧家正好相反。墨离怎么想,都觉得她们两家八杆子也起不了什么利益冲突,但贤妃却毫无征兆的突然向她发难,这其中,必有蹊跷。

  赶了半天的路,到了宝田镇。这个小镇子是前往浮云山的必经之路,前一次去因的坐了宫里的马车,走的也慢,就没在这个镇子歇脚,今日大热的天,一路急赶,已是人困马乏,墨离便找了间酒馆,决定休整一下再行上路,亏得这几年一直也未曾荒废骑射,拳脚功夫也不敢怠慢,否则几年锦衣玉食下来,两个时辰骑马急赶,又顶着毒日头,身子骨肯定是架不住的。

  将马交给酒馆的伙计,给了他一粒碎银子,伙计原本生硬的面孔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客倌放心,小的保管把您的马伺候好喽。”

  这种市侩让墨离既喜欢又讨厌,但江湖上的功利比起深宫内院的功利还是要简单的多。墨离走进酒馆找了个靠角落的座头,要了一碗牛肉面,两碟小菜,四下环顾一眼,进门靠窗的一个客人引起了她的注意,那人白衣长衫,头戴帷帽,混在酒馆一群乌合之众里很是惹眼,桌上一壶酒,一叠花生米,看着,像是在等人。

  看身形,有几分像苏秦,但墨离不敢确定,思忖间,小二已将小菜和面端了上来。墨离原本吃了面就要赶路,但此刻却改变了主意。若真是苏秦,那就太凑巧了,她得向他打听打听祁归言,尽管她知道,苏秦怕是不会给她什么好脸色,但无所谓。面吃到一半,那人起身要走,墨离急急的喝了两口汤,就叫小二结了帐。

  出了酒馆,伙计立刻迎面上来,“客倌,这就走吗?”

  “我还要买点东西,待会儿来牵马。”

  “好嘞,您放心吧。”

  墨离小心翼翼的跟着白衣人一路走街串巷,最后看他进了烟雨阁,不用说也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好在今日一身男装,墨离也就毫不犹豫的跟了进去,刚跟着他拐过一处走廊,后脑勺猛的一疼,眼前一黑便没了知觉。他回身过来将墨离横抱起来,熟稔的穿过回廊、假山,身后跟着一个姑娘,穿的艳红霓裳,手里提了一根不粗不细的棍子,二人随后进了一处偏僻幽静的院子。

  “大人。”院子里另一紫衣女子迎了上来,态度十分恭敬的行了一礼。

  “去把伴月叫来。”

  进了正屋,小心的将墨离放到蝠榻上,摘掉帷帽,露出冷峻的面容,红衣女子立刻就跪下了,

  “属下唐突,请大人责罚。”

  “要罚的,不过这会儿不是时候,赶紧去备银针、滚水,所有解毒的草药都拿一些来。”

  “是。”女子利落的起身,出了正屋。

  他回头看墨离,那脸色,分明就是中了百步离魂散,要不是他有些急事早到了宝田镇几日,就不会发现小酒馆里的猫腻,那萧墨离今日只怕凶多吉少,这分明,是杀人灭口的伎俩,想到此,他不禁一阵恼怒。

  “大人。”一女子匆匆走了进来,眉目如黛,一身霓裳轻舞,却难掩面色中的清冷孤绝。

  “伴月,替她解毒。”

  “何毒?”

  “看样子是百步离魂散。”

  伴月蹙眉,看着他,站着未动。

  百步离魂散已经销声匿迹多年,传闻是名震江湖的第一用毒高手缈依夫人独创。不过缈依夫人自其先夫离世后便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生活。如今,这百步离魂散突然重现江湖,难道渺依夫人这些年竟一直隐居在京都附近?!

  “大人,你可知道百步离魂散是渺依夫人独创?”

  他叹了口气,“伴月,你若知道她是谁,只怕要你搭上性命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伴月不置可否地幽幽叹道:“这些年,我从不曾见大人对哪个女子上心,大人这样将她带来,似乎完全不担心她可能会给烟雨阁带来的危险,大人不妨说说看她是谁,伴月也好晓得,究竟会不会皱眉。”

  伴月话音刚落,红衣女子和紫衣女子各自捧着个大竹篓子进来,“大人,你要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伴月扭头看了一眼,复看向他,眼中有了明显的怒意,他就这么笃定,她会救她?就算豁出命去也在所不惜?凭什么?!

  “红拂,你和锦尧去外面守着。”

  红拂看看伴月,又看看他,恭敬地回道:“是,大人。”红拂和锦尧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

  伴月很生气,她已经很久没有这般生气了。身在风月场,迎来送往讲究的就是面上功夫,虚以委蛇,日子久了,她已习惯了和颜悦色、笑面春风。只是今日看到榻上的女子时,她忽然气就有些不顺,尤其他还这么笃定,她就有些急怒攻心。

  “生气了?”他问。

  伴月不答,找了椅子坐下,算是无声的抗议。

  “生气也好,不生气也罢,东西都在这里,待会儿让红拂和锦尧把开水送过来,替她解毒,伴月,这是命令,不是请求。”

  伴月抬眼看他,他极少用如此生硬的语气同她说话。

  他看了她一眼,转身往外走,手还未够到门闩,就听伴月道:“大人于我,尊贵的有如天神,你说什么我都不敢违逆,这些年,一直觉得大人待我是不同的,如今看来,是我痴心妄想了;我于大人,并无特别,不过一个卑微的下属,贱命一条,偏偏自己还看不穿,倒是叫大人……”未尽的话,如数被他夺了去。

  被他拥在怀中吻着,伴月忽然就觉得很委屈,很心酸,直把眼泪硬生生的逼了出来,他停下来,看着她浅笑,温和道:“你这样,究竟是喜欢还是讨厌?”

  伴月只是呆呆看着他,这样的他,还是平生仅见,真是叫人不知所措啊。

  “替她解毒,但你也不能有事。”

  伴月木木地点了点头,她觉得,此刻他即便叫她去死,她估摸着也就是木木地点点头表示应允。

  开门前,他低声道:“伴月,她叫萧墨离,如何救她,你看着办吧。”

  犹如平地惊雷,伴月一下子清醒过来,扭头看向榻上昏睡不醒的萧墨离。原来她是萧墨离,她竟然是镇北大都督萧墨离!大人说的一点没错,即便要她搭上性命,她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的。

  当年萧墨离平定北疆,伴月所住的村子不过是她从犟族手中夺回的诸多村庄中的一个,萧墨离怕是连名字都记不得,但整个村子的百姓,尤其是伴月的双亲,却是将萧墨离奉为救世主,还专门筹资为她建了祠堂。伴月的双亲临终前,还对镇北大都督念念不忘,反复叮嘱伴月切切不可忘记恩人,有机会定要舍身报答。

  大人,方才你不说,不是怕我不用心,原来是怕我太用心。想到此,伴月心里不禁甜蜜起来,脸色也有了几许红润,比起刚才,生动了许多。

  门被重重推开,红拂和锦尧,一前一后各自拎着两桶热水进来,“伴月,放在哪里?”

  “就放在蝠榻边上,红拂,你赶紧去找些干净的棉布来,锦尧,准备七个炉子生火煮药。”

  红拂偷偷往外瞧了瞧,凑过来道:“伴月,你真要救她?看样子中毒不轻。”

  伴月斜了红拂一眼,道:“大人说救,难道我还能抗命?”

  “伴月,我看她的面色,这毒有些蹊跷,你自己当心着些,红拂,快去准备棉布。”锦尧鼓励地看着伴月,微微一笑,扭头出去,红拂跟在她身后。

  伴月走到榻前,细细端详萧墨离,不得不说,她是个传奇啊!对北疆百姓来说,她是他们的救世主,是他们的守护神,她给了他们生的希望,活的理由。她一直很好奇她的模样,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能成就那般举世的功勋,此刻看着她,伴月觉得老天爷真是偏心,她生得这么美,美得让人又嫉妒又羡慕。

  “伴月。”红拂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叠棉布,“锦尧已经备好炉子了。”

  “红拂,我要替她施针去毒,如你所见,她中的毒有些凶险,我不好分心,待会儿她的双眼、双耳都会流出污血,你只管用棉布绞了热水替她擦试干净,冷汗也要擦干净,不要出声,能做到吗?”

  红拂看着伴月,郑重点了点头。

  伴月会心地笑了笑。

  屋外,锦尧架好了药炉子,准备好柴火,站在走廊里候着。他背手而立,面朝院子,像是在思考。锦尧比伴月和红拂都年长,但却是最后一个进的烟雨阁,做事最是利落有分寸。经过今日一事,烟雨阁多半是不能再住了,虽然早已习惯了漂泊,习惯了居无定所,但每一次漂泊开始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忧伤。

  “锦尧,她醒了以后就送她走,不管你们找什么理由,不能让她知道实情,她走之后,你们联络其他人一并离开,今日就走,不得耽搁,安顿好了通知我。”

  “是,请大人放心。”

  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锦尧急急忙忙将柴火和几个药炉子都收拾到走廊里摆好,“唉,这雨说来就来。”

  他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申时末,红拂开门出来,手里捧着七包药材,“锦尧,赶紧煮上,伴月说各加水两碗煮成一小盅,第一个炉子里出的药,倒进第二个炉子里出的药中,就这样按着顺序,将七个炉子里出的药合成一碗给她喝了。”

  “好,把药给我吧。”

  红拂将药递给锦尧,转而面向他,“伴月说,请大人派人送她去太佬山。”

  他千年不变的脸色立时刷白,绕过红拂大踏步走了进去,蝠榻上的萧墨离看起来面色如常,应已无碍,屋里却不见伴月的身影,他疾步往里,内室的绣榻上躺着一个人形茧蛹,原来,她说的都是真的,他一直以为是她无心的玩笑之语。伴月曾经说过,她师从太佬山缈清大师,算起来,渺依夫人还得称她师傅一声大师姐。她很小的时候,因缘际会,她的双亲就将她送去太佬山了。缈清大师善治毒,最厉害的一式叫破茧成蝶。

  当时伴月说的时候,他并未上心,自然也就听得不十分清明。看眼前伴月的样子,他猜想是不是伴月提过的缈清大师的独门绝学。事不宜迟,他得立刻着手安排人将她送去太佬山。此去太佬山,策马急赶约莫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她这个样子,显然只能坐马车,那样的话势必多耽搁半月,他的眉头不由自主的蹙得更紧了。

  “大人,伴月她……”

  “红拂,你立刻去通知其他人到这里会合。”

  “是。”

  他看着绣榻上的茧蛹,无法挪动脚步,这一别,再见面却是遥遥无期了。往事如走马灯般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这几年,她一直默默随着他走南闯北,几次死里逃生都仰赖她的妙手回春。如今,她却要离开了,他忽然有些惶恐,第一次萌生出辞官归田的想法。

  “大人,汤药已喂那位姑娘服下,药炉药罐也都处理妥了。”

  “嗯,红拂已经去通知其他人,你先去准备,一会儿你们分成两路,由你带人护送伴月去太佬山,红拂带人另觅他处安顿。”

  “是,大人。”

  “锦尧,好生照顾伴月。”如果可以,他很想亲自送伴月去太佬山,求她师傅治好她,可惜他不能。

  “请大人放心。”

  “我先走了,有事飞鸽传书给我。”

  “是。”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墨离悠悠醒转,后脑勺生疼,她立时回想起跟踪白衣人至烟雨阁,然后便遭了暗算,警惕地环顾四周,这是哪里?看装饰摆设,莫非仍在烟雨阁?

  “姑娘醒了?”

  “你是谁?这是哪里?”

  “这是烟雨阁的后院,我是阿锦,这是小红,方才小红以为是找她追债的又来生事,下手失了轻重,误伤了姑娘,实在过意不去,只是,我们一介风尘女子,也没什么值钱的物事赔给姑娘,我们姐妹几个凑了些细软,请姑娘务必收下,权当给姑娘赔罪了,还求姑娘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红这一回。”锦尧说罢,就将手里捧着的首饰往墨离面前堆了堆。

  墨离有些懵,看着锦尧一时接不上话。

  “天色也不早了,姑娘在此耽搁了些时候,不知家里人会不会担心。”

  墨离扭头看了看窗外,的确,她得快些去把马找回来,然后找家客栈住下,明日一早再启程,回头看看跟前的锦尧,想了想道:“罢了罢了,我不追究了,不过想打听一个人。”

  “姑娘请说。”

  “早些时候,在我前面进来一个白衣长衫,头戴帷帽的人,不知小红姑娘可曾见到?”墨离看向红拂,问道。

  要说演戏,红拂也是把好手,立刻做思索状,然后恍然大悟道:“那位客官是阁里一个姑娘的老相好,不过家里妻室管的严,每次来,都是那般做派的。”说完,掩嘴咯咯直笑。

  锦尧听了,差点背过气去,还好大人已经走了。

  墨离想了想,觉得自己有些荒唐,“既是如此,那就是误会了,我还有事,就此告辞。”

  “姑娘真是宅心仁厚,这些细软,请姑娘务必收下。”

  “真的不用了,既是误会,姑娘无需如此。”

  锦尧和煦地笑道,“那我送姑娘出去。”

  “也好。”

  锦尧一直站在烟雨阁门口,看着萧墨离的身影消失在长街的拐角方才折回北院,一炷香的功夫,带着重要的物事、早已收拾好的包袱,一行人先后从后门离开。

  墨离回到酒馆门口,想不到那伙计还在,见她回来,笑着迎上来,“呦,客官您可回来了,我在这儿等了半天了。”

  墨离二话不说又递过去一粒碎银子,伙计笑得一双眼都眯成缝了,回身快走几步,牵了墨离的马过来,“客官,您的马。”

  “伙计,镇上可有客栈?”

  “有啊,一直往前走,在米店左手边有间兴隆客栈,宝田人开的,怕是已经满房了,还有一间在西街上,您打这儿往西,过了桥就能瞧见,福源客栈,您去那儿试试吧。”

  “多谢。”墨离牵过马,往福源客栈的方向走去。